儿童性侵多为熟人犯案,除了宣导身体自主权,还能做些什么?给家长的 3 个提醒,承接每份不安。

文|茵筑

事发那年,他六岁。

他以为自己早已好了,却总在某个片刻想起──向自己压下的巨大身影、被捂紧的嘴、无力的手,和那满床的黏腻。

他带着满腔的厌恶,一次次搓洗双手,用着几乎要扯下层皮的力气,想让自己干净如初。他脏了吗?他不知道。他渴望被理解,如同当年轻扯着母亲的衣角,多渴求他不要将自己交付给哥哥照顾,却听见那温柔的嗓音说:“妳乖乖的,跟哥哥去楼上玩会儿。”

晨光从窗帘的缝隙间照进来,却怎么也照不亮那一室的污秽。忽明忽暗间,女孩如破败的玫瑰,在一次次的撞击声中,被撕碎成片。

对成年后的他来说,神佛成了荒诞,因为他不只一次长跪佛前,却永不得救赎。


图片|Photo by Volkan Olmez on Unsplash

逾九成的熟人性侵案──身体自主观念的输入,是帮助发声、抑或阻止求助?

据卫福部统计,国内受性侵害者,未成年幸存者多达 63%,且多为熟人犯案。为提升身体保护意识,开始推广性侵害防治图卡,教导孩童,身体的哪些部位是“任何人都不得随意触碰”。

在善恶观念建立时,罪恶感也伴随而至。年幼的孩童,是否能分清这个底线是“他人未经同意触碰犯下的错”,还是“我未能阻止他的触碰而有罪”呢?身体界线的划分,是否在某种程度上,堵住了那求救的话语?

同场加映:揭开性暴力的迷思:他当时为什么不反抗?聆听当事人的心理纠结,避免二次伤害!

孩子依稀记得,母亲拿着课本,一点一点指出那不被允许碰触的部位,下体、胸部,一次次告诉他,“这里是不能给人碰的。”他盯着红笔画出的圈,羞耻、自卑、恐惧,种种情绪交杂,如那曾伸向自己的巨手,攫住脖颈。

他,被碰了。所以,他错了吗?


图片|Photo by Sage Friedman on Unsplash

儿童性侵案中,被理解的重要性

许多孩童在受害的当下,选择的不是求助,而是沉默。

因为光是理解现状,对于他们,就已用尽全力。他们困惑、不解、害怕,“性”在不合时宜的时期,打乱了他们对世界纯真的认知,迫使他们对危害的感知比同龄人更加超前。

或许,在教导儿童性观念时,我们应更谨慎用词。“未经允许不得触碰。”这样的用词,会不会对孩童造成混淆,让孩童错把他人的非礼,算作自身未能阻止他人产生的错误呢?

性侵本身即是错误,无关是否取得同意。

不拒绝,不等于同意。生理上,当面对巨大冲击时,人体所反应出的往往不是大声呼救,而是呆僵反应(freeze or shut-down)。尤其受害者为孩童时,面对无法反抗的力量、对于现况反应不及的无措,就足以让其噤声。

同场加映:当孩子遭遇重大创伤,父母请这样做:真相是孩子的感受

“当下你有反抗吗?”面对受害事件时,人们经常问起这样一句话,无形的期望他如性教育影片的范例那般完美应对,大声说不、激烈反击,接着逃离现场。

可创伤真实发生时,自律神经系统为减缓对现状认知充足所带来的伤害,会停止逻辑思考、大脑中颞叶的记忆功能受到影响,导致受害者僵立原地──这就是所谓的呆僵反应。

若无法先同理沉默本身的缘起,我们又从何谈,帮助受害者发声?


图片|Photo by Matthew Henry on Unsplash

发声的那刻,再晚,都不嫌晚

法律上之追诉期有限,复原之路,却可能是一生。

许多人至中年、至老年,才有勇气将尘封往事宣之于口。因为当人脑面对不堪负荷的痛苦时,为保护精神的完整,会选择透过“解离”的方式将痛苦忘却,记忆被稀释成模糊,不再深浓得苦涩,人生才得以继续如常。

同场加映:如何向 MeToo 受害者/幸存者表达支持:不熟与熟识亲友,分别 2 步骤这样做

医学研究上,解离性失忆症多数不会持续超过一年,可解离症状带来的记忆混乱,使幸存者对自我产生怀疑,无法全盘信任自己的记忆,进而更加难以启齿。

专业性的心理引导,完整的支持系统,在被害者的发声路上缺一不可。对于儿童性侵案,监护人的警觉性更是尤为重要。

尚在学习话语的孩子,或许无法用言语精准表达自己正在经历痛苦,如同看医生时,他们多会说“痛痛”,却无法明确知道,是拉肚子的痛、还是胃痛。当孩童对某一熟人的到来,具负面情绪,或有畏缩逃避、不愿见客的行为时,应谨慎地去瞭解,为什么孩子产生了排斥感。

上述故事中的主角,正是被青春期的亲戚带入房中,侵害得逞。也许懵懂的少年,并不知自己正在铸成大错,却被青春期骚动的性欲驱使,造成无法挽回的伤害。即便是幼童共同玩耍,仍应在开放场合或有家长陪同在侧。

当孩童在学习表达时,应直视其眼神,给予充足的时间,供孩子组织语言,让其知道自己拥有诉说的权利,且有人愿意耐心倾听。

儿童性侵防治的要点,除了对孩童的身体自主宣导外,身旁重要他人的关注与态度也十分关键。若求助的当下,感受到不友善的氛围,便极可能将孩子好不容易积攒的勇气消弥。

我们都有可能成为那个重要他人,所以,当孩子开口时,请您弯下身,承接起那份不安,与他一同走下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