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的相遇让两人难以忘怀,第二次的重逢让彼此互订终身,然而想要维持关系,就要不停的感受对方的心,并且时时在相处中找到让彼此保持趣味的模式,难免遇到争吵时就把留窝蛋拿出来找回热恋的温度。爱情不是单向的,小娴艾莉丝都用自身经历告诉我们,爱情要互相。

“我做了这么多,就只是为了逗妳笑而已……”

在接近片尾的地方,在近乎绝望的当下,杰西他这么说了。只是想让你笑,这多么微不足道的愿望、和付出哪?——但是等一下。在一段长久的关系中,或甚至是九年的婚姻之后,还在乎、还惦记着要让对方笑的,又有几人?那曾经是能够融化我的视线、压倒一切黑暗的武器,那是你的笑容。而如今,还有多少人记得?

这个难得的小细节,也许就注解了一段在你我心中长跑了十八年的“最理想的爱情”。

这个夏天,我们终于等到 1995 年《爱在黎明破晓时》、2004 年《爱在日落巴黎时》的后续,前两部作品于我的份量有多重,让我浸入和受影响有多深,我想就不必多说了。在《爱在午夜希腊时(Before Midnight)》开场的第二幕,当杰西走出机场大厅,那个缓缓带到靠在车边讲手机的席琳的镜头,和甜甜响起的配乐声,是导演和我们一样清楚:大家都等那班飞机错过后的“结果呢?”等好久了。他还故意定定地看向车后座,那甜甜睡着的双胞胎。只这么一带,我已经明白我最挂念的挚友们在跟我打招呼,我也知道他们过得如何。

他们回来了。这不只是老友重聚,这更是对我而言,人生新阶段的指引被续写了下去。《爱在午夜希腊时》是我 2013 年最爱的电影,毫无疑问。这是影史上无人能匹敌的一段爱情关系,和对爱情/对关系的见解;这是我们等了这么久,终于等到的绝对值得的后续;这也是让我再次从赞叹、细细思索到理解,最后了然于心的观看过程。

从《黎明破晓时》的相遇,到《日落巴黎时》的重逢,这一次《午夜希腊时》要说的是“维系”,是关系变成长久后,那理想中真正契合的两人要面对的维持的烦恼。这是童话和真实世界的接轨,和时间长河的角力,这是“happily ever after”要怎么变成“everlasting light”。

而这,也才是真实人生中占最大比例的段落吧!

在《日落巴黎》之后,终于丢下一切选择彼此的两人,如今有了一对双胞胎女儿。整部《午夜希腊时》的形式便是从一天下午到晚上,两个人(当然又是)一系列的对话,闲谈和打闹和沟通和交锋。不同的是,这次聊的内容不再是星座、宇宙、对世界的认知和艺术等等形而上的东西,而是他们的生活,这个家庭,和彼此间的种种。这当中处处是九年来的生命痕迹。这些却也如线索一般,一步步累积缠绕,最后推往了午夜前的一场争吵,一次爆发。

九年后,生活大幅地不同的当然是当妈妈的席琳了。两人拥有世界上最甜美的女儿,但再甜美的孩子背后,仍然是没日没夜的琐碎和烦闷和慌乱带起来的。即使独立如席琳,照顾孩子事必躬亲的她还是会没自信,而她一方面抱怨这些“居家女性”的责任占据着、限缩了她的生命,一方面又不乏甜蜜地说:我发现这些年来,对时间的记忆都是以女孩们发生了什么事为标记的。这是仙女成长的扎扎实实的新阶段。而她依然聪明,依然有着满满想法,依然非常非常迷人。但也多了点脆弱,多了点不安,多了点疲惫。你知道这是多少辛勤磨洗的结果。

接着当你发现:杰西也以同样的方式记忆着这七年,席琳比我们更惊讶。可是你知道的,他一直都是那个投入了一切的人。在《午夜希腊时》的各处细节,都没有忘记强调杰西仍是那个更浪漫的、更纯情的大男孩,他毫不犹豫地回答“妳是我第一个爱上的女孩”,他说“现在的妳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漂亮”,他说:

“我爱妳的一切,我也明白妳是个复杂的人,那些让人难以忍受的疯狂、让人赞叹的美丽,我通通都接受,而且不想要妳改变。因为这就是妳,一个完整的妳。”

面对一则近乎完美的爱情,《爱在午夜希腊时》对两人信心满满,这从他们对话中的笑容、依旧闪现的灵光,和最后的“结局”都可以明白。但另一方面,这剧本花了更多的力气去阐述:所谓真正的契合不等于两个人完全心灵同步,因为世界上没有谁跟谁是一模一样的。一定有差异存在。而最美好的关系,不在于这样的差异最少,而是在这些差异面前,对于沟通、克服、彼此妥协和理解,两人有多么地“心甘情愿”。这是“we're one, but we're not the same”。真正难得的是意愿,是跨越歧见的意愿。

对于为了出书常常要在外宣传的杰西,孤军照顾孩子的席琳不乏怨叹;而对于席琳的新工作,杰西不赞成却又不敢明说,其实透露出他心中另有一个更理想化、更不愿妥协的席琳,即使过了这么久,那个幻影和真人仍没有完全重合。

此同时,就像描写最美丽的重逢的《日落巴黎时》的另一面,是对“错过”的深刻惋惜,《午夜希腊时》在真情的维系之余,还想处理当初已经结婚有个儿子的杰西,在做出了选择之后,必须承担的痛。包括和前妻的冰点关系,包括想当个父亲却无法“在场”的懊恼(这也成为整场吵架的冲突点),包括想和儿子更亲近些,但孩子已经长得比他想像中成熟,那最重要的时机已经过了。那隔阂已经生成了。

为了爱,和一个自己真正甘愿的未来,得要背负多少过去、和收拾他人破碎的伤口?活着从来就不容易,所以我们需要彼此;但是道别更难,所以每一次的选择都只能更胆颤心惊。而这一路走来,不断伤痛又愈合的自己,是更强壮、还是更苍老了?

还好,在这些琐碎和日常的对话里,在这终于不再“只有当下”的漫谈中,在这次接近常温的交会沿途,依然处处是让我微笑的甜蜜点。我喜欢两个人各自的梦,我喜欢杰西对儿子说:“音乐是你未来的人生里,一定会用得上的东西”;我喜欢故事安排这孩子和席琳反而更亲近(即使这是后续的导火线之一),既预告她会是个好妈妈,又藉她的口安慰杰西“你已经是个好爸爸了,放心吧!”我还喜欢席琳说“你听!我们已经多久没有像这样,没听到女孩们的声音了?”(而杰西补充“没错,没有小脚ㄚ跑步和撞破东西的声音!”)我更喜欢她脱口而出“我此生的挚爱竟然找不到他的刮胡刀……”那是情人变家人的好温暖的相处。

不同于《破晓》和《日落》,《午夜希腊》还有另一项特色是配角的戏份加重了。至少有三场戏,包括一段精采的餐桌对话是多人参与的,而其中他们聊着记忆和感知、爱情与性别、依赖和自我,甚至连科技与社群网路都多次被指涉——从在车上拿出手机来拍的席琳,到他们说到 facebook,再到餐桌上关于 Skype 和甚至“电脑会不会取代人脑”的话题……

这些,其实我更相信是三位创作者(导演理查林克莱特和共同编剧的伊森霍克、茱莉蝶儿)把他们对这世代的好奇和担忧都反映在剧本里了。没有意外的话,这系列会每九年一部这样一直拍下去,既捕捉不同阶段的爱情课题,也纪录着编/导/演当下的创作心境。而对于科技是如何影响爱情,影响了人与人的沟通方式和关系,这是 2012 年的他们所在乎的。

也很有趣的是,片中席琳对于杰西把他们的故事写进书里,从当年的无比浪漫渐渐变成不耐烦、觉得隐私被侵犯了。这对照茱莉自己一家都是演员,她本身的导演事业近年来逐渐加温,甚至刚在《那一年的夏日午后(Le Skylab)》把幼时的家庭回忆搬上银幕(并在片中饰演自己的母亲),这些创作者的虚实分际之辩,真是意在言外的自省。

但回到故事里,席琳更在意的或许是:当年散发着艺术光芒的杰西,如今继续走在那条路上,而且越发耀眼,她自己却一点一点妥协掉了好多东西。她说:“我以前喜欢写歌唱歌,但现在根本没有时间!”她几乎快忘记那个同样星光灿烂的自己了。

然你我都没有忘记。杰西就更不用说了。他叹道:“我赔上了所有,就是为了妳唱歌的样子(I fucked up my whole life because of the way you sing)”。即使在片子后半,在最激烈的争吵中,在两人翻旧帐尖酸刻薄的攻防里,当他们辩解,当他们明志,当他们示弱,你都感觉到这是真心的。这些都是沟通,不是手段;他们的目的是抵达、而非伤害彼此。

这真的太重要了。我相信,真正理想的情人关系,是你要能在对方面前示弱。你不担心自尊,你不思考姿态,你不怕位阶和权力关系和其他什么,你就是袒露自己。关于《爱在午夜希腊时》,我绕了一大圈终于回头要说的是:这终究还是那两个“有说不完的话”的男孩和女孩。从一开始在车上的超长镜头(两段加起来共十三分钟),到中段在草原上的笑闹,到最后在吵架中、在怒气云顶,他们都没有封闭自己,没有拒绝沟通。他们真的能一直说下去。也因此,时时刻刻都在寻找着接回彼此对话的频率,而新的共识的可能性,就一直存在着。

他们还是在对方面前装可爱。杰西爱演,席琳也不遑多让;她还是在意自己有没有吸引力,即使这次的茱莉蝶儿刻意不掩饰岁月的痕迹,但那举手投足和笑容和眼神的魅力,仍然无敌;即使在一起这么久了,她还是有“我是不是没说过”的童年往事可以突然想起来、迫不及待跟他说;即使只是一个单字“FUCK!”她都可以喊得那么可爱,让我笑倒好久……

她说:“你胡子里的红色光泽消失了,那曾经是最让我迷恋的东西。不过现在,我只要在女儿们的眉眼间发现它,就会想起我们相识的那一天。”

他说:“我把我的全部生命都给了妳们,我没有更大的东西可以给了。”

你真的爱我吗?你后悔过吗?若再有一次机会选择,你会不会不一样?“是否、为什么、曾经、如果……”那些过去期待的,闪耀过的,握在手心的光芒,如今真的还存在吗?

在《爱在午夜希腊时》的最后,一度是很痛的。因为它以时间的磨损,和对选择的承受,加上人与人之间终会越来越放大的差异,生成怨怼,濒临一个梦的幻灭。当席琳说出那句几乎无可挽回的气话,说不定那根本不是气话;说不定那才是最终的真实。因为在经过时光的淬炼、日常的磨洗后,仍然能浓烈炙热如新的爱,是不存在的。能够完全平衡平稳自在独立又亲密的关系,是不存在的。

但,就算那样的爱恋会消褪,那样的激情会消失,它仍然可以转化成更巨大的,更深层的,更柔韧的东西。你可能称它作亲情,你也可以称它作安全感。你更可以称它作意图(the attempt),互相沟通连结、了解懂得的意图。那是当初席琳说过的,世界上唯一称得上魔法的东西。

来到最末,在日落之后、午夜之前,还能带来黎明破晓的曙光的,是对这一切的理解,和愿意再试试的意图。在整部片的扭转点,杰西说了一句近乎自信到武断的话,但你愿意相信他。他说:“我做了这么多,就只是为了要逗妳笑而已。你想要真爱,这就是了。它并不完美,但这就是了。”

而她明白了。于是愿意再继续下去。不是情急之下的浪漫期待,不是感动之余的热血澎湃,而是在平静中、在沮丧里,在心底千头万绪复杂的绳结之中,依然愿意再试一试。这就是爱情最美丽的样子。

看完《爱在午夜希腊时》,我想我知道未来九年要靠什么撑起自己了。你呢?

本文获原作者张砚拓授权刊登
作者部落格【时光之砚】

剧照:采昌国际多媒体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