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迷》专访《Social AED》发起人、《康林生活》共同创办人林绍伟,当后疫情时代来临,个人品牌经营可以如何转变?

后疫情时代到来,对于未来的职涯规划,你的想像是什么?

《女人迷》专访《Social AED》发起人、《康林生活》共同创办人林绍伟,来聊聊他的个人品牌经营之道、如何在创业与生活之间找到平衡,以及,当感情伴侣同时又是事业夥伴时,两个人该如何共同前进呢?


图片|林绍伟 提供

Q1:首先问问绍伟老师,初入职场时,对于自己的个人职涯想像是什么?

毕业后几年内,我便与几位朋友在 2015 年成立了社会企业《智造世务所》,旨在发现社会问题,并透过群众集“智”以及我们产品开发的能力,一起来解决社会问题。

换句话说,由民众来提出解法,而我们把产品做出来,这样的模式是因为我们“相信任何人都应该有机会关注这个社会的需要”。

这间公司关注的其中一个社会议题,是位在第三世界国家村落的健康议题:当时我们发现当地因为经济条件不好,煮饭常使用不好的木材而有浓烟,危害自身健康。

其中一个提案团队,希望打造高效燃烧的炊具,但却遇到了资源有限的挑战,万一投入金钱请铁工厂制作产品,方向却错了,便会面对巨大的失败。

在士气低靡的时期,我们决定自己“试试看”,亲手制作试作品,与市场对话、向使用者学习,渐渐地我们知道要如何开发真正符合需求的产品,不小心使用了实践创新的设计流程:快速尝试、快速失败、从中学习等。而这一切都是透过“拥抱失败”获得的进步。

Q2:后续经由什么契机,让你决定转换跑道,开始经营个人品牌?

《智造世务所》让产品扣紧使用者的需求,却无法解决公司要如何赚钱的问题,我们没有找到有效运转的商业模式。

为了突破困境,我们开始将解决问题的“方法”带回台湾的各大企业、大专院校,成为了教育训练服务,支撑团队的短期财务需求。

后来这个服务慢慢做起来了,却开始排挤我们想做产品开发的时间以及心力,公司走向与我们的愿景不同,于是在 2017 年,我们决定结束这间公司。

不过在公司结束之后,还是陆续有不少的教育训练合作邀约,因此决定由我转型成为个人品牌,持续分享创新设计流程以及实践永续发展的心法。

这个工作一路到了现在,有了新的夥伴,成立了《康林生活》品牌,这也成为了我的志业。

除了培力训练,我仍然渴望能像当初的社会企业一样,落地社会影响力,因此在公司结束后的两个月,我便开始筹备并组成全新的社会创新团队《Social AED》。

我们不再以社会企业的方式运作,而是一个业余/课余时间的社群。

透过创新设计流程,发展出横跨全台五个县市的 60 人规模组织,并将创新设计流程,贯穿在每一个文章影音与活动业务之中,让民众透过最低的门槛认识社会议题,参与永续发展的行动,形塑出了我们的“社会设计孵化系统”。

同场加映:夫妻一起创业,却只有太太被问:如何保持家庭工作平衡?PopChill 拍拍圈共同创办人的反思


图片|林绍伟 提供

Q3:《女人迷》将在明年的  GWIS 全球女性影响力论坛,鼓励大家“打破框架”,想问问老师的职涯中,影响人生最大的一次转变是什么?

在经营《康林生活》与《Soical AED》这两个品牌的这好几年间,我常常看到自己的框架。

像是在经营《Social AED》的初期,我曾因力求完美,而把自己弄得非常疲累,常常觉得内心有着清晰的愿景,可是却遇到了非常多的困难,开始怨怼:为什么大家没办法一起前行?为什么不把事情做好?

后来我意识到一件事情:没有人有义务无偿付出,大家都是为了某种获得而来,即便那不是金钱。

“动机”是非常重要的,相信同样的愿景,也必须要有持续地获得,才能够走地长长久久。

因此我开始把自己抽离各个业务,把目光跟心力放在了“如何形塑永续的组织与品牌”,而不只是我们如何提供使用者好的服务。

为了要让团队永续经营,我们发展出了对应的功能组别,回应每一位参与《Social AED》干部的参与动机,并且定位每一个人的成长方向,让大家都能在《Social AED》成就自己的“个人品牌”,让个人与《Social AED》,成为小丑鱼与海葵的互利共生关系。

Q4:现在回过头来看,这个转变带来的影响是什么?

每个人都有框架,就像专案本来就有各种限制,人也受限于自己的知识、经验、观点。在好几年的团队经营之后,我学习到两件事情:

  1. 学着赋权:容许团队犯下可以容许的过错,让大家从错误中学习,而不是一直用上位者的姿态救火。在犯错之后,人自然会从中学习,在下次变得更好,创新的思维才会开始扎根。
  2. 学着信任:在组织发展出众多功能组别之后,因为团队的跨域与多元,我们开始做许多我自己不可能想像得到的行动计画,每个夥伴都有自己的框架,但因为我们的多元性而开始扩展了彼此的框架,团队开始有机地进化。


图片|林绍伟 提供

Q5:我们很好奇,有没有哪位夥伴或贵人,是你的破框催化剂,在过程中协助你成长?

这个人毫无疑问,是《康林生活》的共同创办人、《Social AED》的生命设计总监、同时也是我的感情伴侣——康涵慈。

我们的工作与生活密不可分,这有好也有坏,紧密地相处让我们更了解彼此、却也很难拥有高品质的休息时间。

不过在这几年的努力之下,我们相信一切正往好的方向前进。《康林生活》与《Social AED》的一切,都是涵慈陪着我一起打造出来的,就连“康”“林”生活,都是因为我们两个的姓氏而决定的品牌名字。

涵慈的传播背景,让我在面对疫情的挑战时,能够顺利地数位转型,升华整个服务,也在每一次的任务中,成为我最强大的后盾,没有她,就没有完整的《康林生活》。

我重理性,想着的都是创新设计流程,如何落地永续发展的价值;而涵慈重感性,面向的都是人的动机与成长舞台,如果没有涵慈,我可能没有办法将目光回到夥伴身上,早就在满满的挫折之中放弃了。

猜你喜欢:【拾年有承・真实周年】时代讲堂“创业家梦想”:如果找不到喜欢的答案,就自己创造吧!


图片|林绍伟 提供

Q6:刚刚聊到你也在疫情时面临挑战,当时怎么调整自己?

疫情刚爆发时,很多的合作案都取消,当时我躺在床上,失去了动力、悲观了好一阵子。

是涵慈陪伴我走过低潮,除了鼓励之外,她替我设计出了轻薄短小的线上短讲,不只是持续维运品牌,也让我能持续感受创造价值带来的成就感,将失去的动能慢慢积累回来。


图片|林绍伟 提供

Q7:团队又是如何应对疫情冲击呢?

最大的转变,是开始掌握各种数位工具,而且有越来越多人投入相关资源的开发,让我们可以用更低的成本,享受数位工具带来的便利。

《康林生活》的训练培力,也开始透过各种数位工具的组合,和我们自己的新教案开发,发展出了全线上、最大化模拟实体感受的课程。

《Social AED》的各种社会创新活动,转型为线上进行,让全台湾的参加者可以跨越地理限制,与不同地区的夥伴交流、共创,掌握线上的操作让两个品牌都出现了更多弹性和可能性。

但缺点当然也是有的,譬如线上的操作,出现了非常多的前置准备成本;在线上的互动体验即便最大化模拟实体,也仍然无法取代实体带来的温度和感受,因此现在我们走入了“虚实整合”的模式,让实体和线上的优点能够并存,并且视情况适时调整。

延伸阅读:无痛创业:在“稳定工作”与“离职创业”之间,选择你热情所在之处

Q8:来到“后疫情”时代,你对职涯有了什么不同看法?

回想毕业后的 10 年,我总是在燃烧自己,凡事冲冲冲,希望能打拼出自己的舞台,现在已经有了阶段成果,创立的两个品牌能够创造价值、同时也能让自己获得足够的财务,但是在生活上却出现了巨大的失衡状况。

对我这样的自由工作者来说,能够自由安排工作与休息时间,是很幸福的事情,但也可能变得很不自由。

如果无法设下界线,就会变成无限地深陷在各种沟通讯息和业务执行之中,所以我现在都会在休假时,修改我在线上的状态(譬如 LINE 的状态),写上“休假中”,让自己能够好好照顾身心灵,而且这个做法真的效果显着,推荐大家试试。

良好的调剂是必要的,让我们能够好好的充电再出发,让职涯能够走地更长久、更永续。


图片|林绍伟 提供

Q9:最后,对于想打造个人或团队品牌的读者,有什么想告诉他们的?

打造品牌,无论是个人品牌或是团队品牌,需要有传递信念的人,也需要有支持这个信念被传递的人。

找到有共同相信愿景的夥伴,真诚以对、跨域共创,并在面对困难与挑战时,勇敢地尝试,拥抱失败带来的挫折与成长,那么即便是疫情这样的考验,都能够成为升华的契机。

最重要的是,在过程之中并学会与“人”合作、缔结夥伴关系,那么不管今天是打造个人品牌、团队品牌、还是做任何事情,便能够扎根“创新思维”与持续地进步,成为更好的自己。

【康林生活|林绍伟 企业专业讲师介绍

【Social AED|Facebook 粉丝专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