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中爆发资优班导师,性诱骗及权势性侵事件。我们常告诉孩子:“小心陌生人。”但你知道熟人性侵比例高达 94.81% 吗?从尊重孩子的身体自主开始,让他与照顾者建立紧密信任,可以安心诉说烦恼,防范下一起被隐忍的性侵。

文|李圆恩

关于台中市 25 年前国二资优生,疑似遭资优班导师性诱骗及权势性侵的报导,近期引起极大的关注。

台中一名 A 女日前出面指控,于 25 年前就读某知名国中资优班时,多次遭班上黄姓导师制造单独相处机会,于不同隐蔽地点性侵,甚至要求不得分手,否则将对 A 女及其家人进行报复。

A 女并指称该名狼师目前已经成为台中某国中校长,而因为 A 女后来也在校园里服务,同时也担任校内性平委员,竟然在教育现场经常见到其他孩子,也有类似遭遇频繁发生,让她惊讶之余,更决定自己也站出来。


图片|人本教育基金会

A 女在 25 年前遭到黄姓导师性侵长达四年多,因此强烈怀疑恐亦有其他同学同遭侵害,因而向台中市性别平等教育委员会举发,并要求性平会扩大调查。但性平调查期间,狼师担心影响退休,频频骚扰 A 女及其家人,因此 A 女正式出面召开记者会,让这名狼师多年前的恶行曝光,并静待调查结果。

延伸阅读:老师说女学生都是自愿的!信任、崇拜、权力不对等的校园性侵

儿少遭熟人性侵比例高

查询警政署统计室 110 年 3 月 31 日发布的“109 年儿童及少年被害概况警政统计通报”,开头即提及:

“性侵害案件被害人以儿少占 5 成 8 最多,其中近 9 成 5 认识嫌疑犯”和最近台中市这则疑似权势性侵报导非常符合。


图片|Photo by Eric Ward on Unsplash

而“109 年警察机关受(处)理刑案儿少被害人数 8,784 人,较上年增加 846人(+10.66%),其中以“性交猥亵”增加 531 人(+30.84%)最多。”而“儿少被害案类,女性以“性交猥亵” (占 41.23%)最多,“儿童及少年性剥削防制条例”(占 13.66%)次之。”

延伸阅读:是真爱吗?“师生恋”与“权势性侵”的差别

光从这几项数据,就可以理解熟人性侵害案件数量极多,其中以女性受害最严重。

相关宣导文案内容即提及“台湾统计:近七成受害者未满 18 岁遭性侵”。而以年龄别来看,在 109 年总计 4,391 位被害人中,0-17 岁就占了 2,544 人。

而被害人认识嫌犯占比更达 94.81%。

对熟人无警觉的信任

尤其新闻稿中所描述的这位侵害者,“是长期在台中某明星国中担任资优班导师,更曾私下开设补习班,每班人数皆超过百人,以学生跳级就读第一志愿为其口碑,深获同侪及家长肯定的数学名师。一路从主任考上校长,并担任了两校校长共 12 年,更曾获颁资深优良教育行政人员。”

以他的社会角色来看,是大人也会对他极度尊敬,并信任的对象。而对一个连父母和朋友都被侵害者加以说服,限于孤立情境,完全无法求援的孩子来说,就仅能默默隐忍,持续承受侵害者的迫害。

从小到大,照顾者经常对孩子的耳提面命都是“不要靠近陌生人”、“不要跟陌生人说话”、“不要随便拿陌生人给的东西”、“不认识的人都是坏人”等。在孩子心中植入了与人的隔阂和界线,但对于身边熟识的人的界线却异常的宽松。

延伸阅读:【性别观察】谈校园权势性侵:#METOO 时代,爱是共识,不是假设


图片|Photo by Danny Lines on Unsplash

这起事件里的黄师,便藉由家长对他的信任,得以个别接送或带女学生去吃饭;当黄师对家长表示,因为 A 生的数学程度不好,周六下午要留下来个别辅导,家长更是对此没有二话。

黄师也曾送 A 生文具、项炼、睡衣和电子辞典当礼物等等,除了让 A 生觉得自己在老师的眼中显得特别,家长甚至因为老师的“用心”关照,在 A 生国中毕业时更送礼给老师,以表达谢意。在在都显示出我们对于熟人的毫无戒心。

“身体界线”意识的混淆

我们几近无条件信任父母、长辈、老师、叔伯亲友等,却也忽略了让孩子认识身体界线的重要性。

除了让孩子理解自己的身体界线不能随意被碰触、侵犯外。台湾的民法 1085 条仍保有“父母得于必要范围内惩戒其子女。”的条文。

这样模糊的条文,让孩子在家庭内经常会遭受严重的肢体或语言暴力,更是让孩子对于身体界线的认知受到干扰和侵害。


图片|Photo by Charl Folscher on Unsplash

孩子甚至会因发展上的限制,而把遭受到这样的对待,当成都是自己的错,进而将性侵害一并视为是自己所该承受的“应该”。

且若成人以不对等的权威来对待孩子,要孩子听话,孩子又有什么机会练习反抗和“不听话”呢?孩子怎能不搞混,什么是爱?什么是犯罪?

体罚助长性侵害

体罚所衍伸的,除了孩子会担心是自己的不对,而持续忍耐侵害、自我说服外。另一个层面,即是孩子不敢跟大人讲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

一方面是成人的侵害者,相较于发展未完全的孩童,更是聪明和深有机心外。且就如这次事件新闻稿内所提及,侵害者擅长透过利诱、威胁、恐吓等,更让孩子不敢轻易跟身边的父母或重要他人,说出侵害者的所作所为。


图片|Photo by bady abbas on Unsplash

另一方面,若大人平时对待的方式,就是不尊重孩子权利的打骂、威胁、恐吓、利诱等方式居多,孩子也会顾虑这些被对待的方式,而更不敢跟父母或重要他人,说出侵害者要他保守的“秘密”。

一起支持“家内零体罚”

如何避免上述这样的情形,就是让最小的民主单位─家庭,是一个尊重、平等的环境。

被落实儿童人权、尊重的态度对待的孩子,可以自在说出自己的想法,不会被评价、被说是乱说话;可以无后顾之忧地,与照顾者聊自己的烦恼和困惑,和照顾者有着紧密的信任。


图片|Photo by Markus Spiske on Unsplash

而照顾者也能以不打、不骂、不威胁、不恐吓、不利诱等方式对待孩子,协助孩子逐步健全发展,终致能成为他自己。 

透过上述方式,孩子们对“身体界线”的理解,便不会混淆,而才能在照顾者无法顾及的所在,都能透过自己的力量保护自己。这不正是我们身为照顾者所最冀望能培养出的独立自主状态的孩子吗?

邀请每个人都支持“家内零体罚”,让我们透过身体力行的实践,一起守护孩子,让他们得以拥有真正幸福与快乐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