渴望与伴侣沟通,却不知从何开始?为何他总是不懂你想要什么?试着从“我以为”变成“我们认为”,让关系从各自为政,变成流动的亲密连结吧!

元朝诗人元好问的诗:“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是我们耳熟能详关于爱情的名句。而人们对亲密关系的态度,确实让人又渴望又害怕,渴望被爱又害怕失去了痛不欲生。

这来源于人们普遍对待亲密关系的态度出了一些问题。

我们在爱情中,可能缺少了充足的“爱的能力”。

对于亲密关系的经营,总是缺乏耐心去理解对方以及自己,不是冲动结束,就是害怕结束,而让自己一直处于有毒的关系中。


图片|Photo by Anna Selle on Unsplash

我们可能因为一些内心表达不出的原因,选择使用谎言或是悄然无声地离去,留下错愕的另一人,没有给他参与这个决定的一丝可能。最后,自己可能也因为关系没有妥适的结尾,而感到痛苦与懊悔,而另一人可能也因此感到痛不欲生。

今天我们没有意愿沟通地结束关系,明天我们可能也会面对这样的被结束。

那我们在亲密关系中,怎么敢敞开心去爱呢?

延伸阅读:致聪明的妳:与伴侣沟通时,如何不咄咄逼人-非暴力沟通概念篇

当关系里没有我们,只有我以为

我们可以看到,许多人们活在“我”里面去经营关系,是“我”在自我打架,在折磨,却没有流动到对方那里。

亲密的伴侣关系会是双向流动的。 很多伴侣之间,产生伤害、误会,其实不少时候都是一方在“内心打架”,活在“我”里面去揣测对方。渴望对方对自己的理解,但却不愿也不敢开口。

没有开口,剩下的就是“我以为”,用自己的想像当作关系的全貌。对伴侣有许多未说出的期待,这个“未经沟通的理所当然”对关系的破坏性很大。


图片|Photo by Honey Fangs on Unsplash

我们给自己创造的小剧场往往是,我们一厢情愿付出,而感到自己情感中的“受害者”,带着误解却没有意愿沟通核实。带着对关系的一套理所当然、该有的模样,如果不符合,我们没有开口的意愿与勇气,可能就会选择离开关系。

而另一个人内心对关系的期待是什么?似乎在许多人心中这并不重要。对于对方想法的不重视,若在伴侣关系中一再出现,关系的份量在两人心中也会逐渐不重要了。

延伸阅读:邓惠文:很多人想跟伴侣沟通,却忘记维持对方需要的“安全感”

我们容易忘记从对方的角度思考

当一个人只想被爱,认为自己的需求更重要时,就容易忘记对方也有需求与期待。很少人愿意承认,自己在亲密关系中第一个想到的,是自己有没有被满足,很少人会同时想着对方是不是也被满足了?

我们都容易忘记从对方的角度思考,期待伴侣能够看穿自己,这并不是什么错误。只不过在经营关系时,我们内心深处都像是一个孩子,我们彼此都有各自需要被满足的需求。我们却也忘了,伴侣可能也同样期待自己被当作宝宝呵护。

可是如果我们静下心来,先听听对方的想法,也许就能打开彼此的大门。

我们有自己的需求,伴侣也有伴侣的期待,只是常常谁都没有去理解对方,这使得双方的关系渐行渐远。


图片|Photo by mohammad aref zohrabi on Unsplash

男明星黄晓明在实境节目《中餐厅》中的一句话曾在网上火红一时:“我不要你以为,我要我以为!”被调侃为“中年王子病自信语录”。

不管演艺圈的人设也好,节目效果也好,开开玩笑之外,也可以观察出这正是人际关系中,沟通无法顺畅进行的根本原因。

当伴侣双方的内心都只想要“我以为”时,关系就停止了流动。

李品毅

沟通、核实与聆听,确实可能面临被拒绝与接受事实的不舒服。时常我们不愿意沟通、与对方确认想法以及聆听对方,因为可能会面临各种不确定性,远比照自己意愿去想、去做带来更多不安感受。

当我们只按照自己所思所想行事时,我们不需要因他人调整,看似非常自由,但关系却会变成两个孤独寂寞的人凑合着。

当一个人没有意识到其他人也是拥有感受的个体,也就不会有界线概念。因此,常认为自己所思所想,理所当然就是全世界理应有的样子,这样的想法当然也会出现在各种人际关系中。

而伴侣对他来说,只是他意识的延伸,必须贯彻他的三观和满足他的需求,说起来,别人对他而言,就只是工具,而非生命。


图片|Photo by Esther Ann on Unsplash

然而,伴侣无法总是如他所意地表现,权力争斗将弥漫在一段不愿沟通、核实的关系中不断上演。

虽然沟通、聆听有助关系发展,但是当试着让关系从“我”变成“我们”,试图更多沟通、确认与聆听时,我们过去自以为的观点可能不再正确,我们也因此要面对伴侣可能对自己的不认同,短期内,争执可能也不会减少。

然而,这是亲密关系必然需要经过的阵痛磨合。

(延伸阅读:性爱治疗师:想要拥有美好性爱,决胜关键是伴侣沟通的能力

让关系流动,从自己开始

当一个人沈溺于被爱的渴望中,他就容易忘了关注伴侣,忘了给伴侣同样的回应。

我们每个人,都有渴望被爱的一面。但当我们只想着,我的需求比你重要,我的感受比你重要,我的事情比你重要,甚至我在意的人事物都比你重要。每个人都只想着自己,又如何在关系流动起来呢?

我们不仅要学会认识自己、瞭解自己需求,向对方表达自己的需求与期待,还要把伴侣当成一个跟自己一样活生生的人。伴侣有需求,也有自己的期待。

我们可以藉由他们满足自身需求,但是也要能理解他们也对我们有所需要。

关系要能流动起来,达成彼此满足的平衡、双赢是很重要的。


图片|Photo by Scott Broome on Unsplash

结婚 20 周年的好莱坞知名男星威尔·史密斯曾经在 Instagram 上写下,他这些年来学会关于婚姻和爱情的道理。

威尔.史密斯把爱解读成:聆听、给予与自由。即使结为夫妻,伴侣的角色也不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安全感与私欲。

他们一同经营知情同意的开放式婚姻,让彼此不是对方理所当然的占有物,这使得他与妻子的关系虽然时有起伏,但依旧亲密、流动。

减少对伴侣不说出来、理所当然的期待,并觉察、表达自己的期待,聆听对方的反馈,就能为彼此的态度和关系留有空间;如果放下过去造成的失望,对伴侣多一些感谢,情感就能流动起来。


图片|Photo by OPPO Find X5 Pro on Unsplash

如果暂时放下指责与下结论,优先聆听对方的看法,试着彼此接纳、关爱、欣赏、倾听和支持,亲密关系就能够更加积极,更有活力。

而真正有效的倾听,不单单只是听,而是听后思考,问出自己所不理解的,经过问题去核实对方的想法,而非只是想快速否认或表达自己的想法。

用心理解、提问确认、彼此反馈。同时也将自己内心的期待表达给对方知道,对方并没有读心术,表达自己的需求的责任往往在自己身上。

有期待不是问题,当满腹理所当然的期待不愿表达、渴望对方能有心电感应时,才会成为问题。

延伸阅读:小虎老师专栏|在家工作,如何与“整天相处”的伴侣维持沟通品质?

用沟通去破除误会

开始沟通核实可能会不舒服,甚至可能会有所摩擦。但有建设性的摩擦也会逐渐拥有深入交流的可能,而彼此的瞭解就发生了。

亲密的关系无法逃避面对可能的摩擦,毕竟每个人都有所不同,我们往往藉着磨擦来理解彼此的界线。也因为彼此瞭解界线后,让彼此独立又相爱成了可能。

试着练习从“我以为”变成“我们认为”,让关系从各自为政,变成流动的亲密连结吧!

李品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