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主管在接收到问题的当下,习惯快速决断并下达指令,然而,面对团队成员的离职念头,少说多听、了解对方内心所想,才能真正获得好的沟通品质。

文|钱慧如

你听到的是对方的话语,还是内心的需求?

新进工程师到职半年,工作表现颇佳,主管面谈时,除了告诉他需要加强的方向外,也鼓励他好好学习,未来前途指日可待。

没想到,这时工程师拿出一张图说:“谢谢主管,但我现在最想做的是离职,去荒岛找自由!”

请问如果你是主管,你会如何回应?

  1. 告诉他,应该趁年轻打好实力基础。
  2. 不肯脚踏实地的人不适合公司,让他离职。
  3. 告诉他,自己也曾想这么做,与他交流职场心情。
  4. 应该是一时不适应,让他休假三天。
  5. 其他。


图片|Photo by Anna Shvets on Pixels

有一次,我应邀到一家企业讲课,课后有位年轻学员来找我,他说自己进公司半年,画了张图代表他的心声:“想去荒岛找自由!”

我问他:“这张图主管看过吗?”

他说:“有的。上周面谈时,主管跟我说‘你表现不错,好好干,以后一定会有前途的’,不知道为什么,我听到‘以后’这两个字很不以为然,于是我拿出这张图给主管看,没想到他说‘你是怎样,想离职吗?年轻人就是这样,一天到晚总是有很多逃避现实的幻想’。”

他说:“我真的很气,难道想去荒岛就是逃避吗?所以就提了离职,主管竟然还接着跟我说‘你这么冲动,以后有苦头吃了’。我回他‘不用等以后,现在在这里工作就很苦了’!”

他说,事后其实有些后悔,觉得就算想离职,也不该用这种态度对主管说话。隔天他收到主管发来的邮件,信中苦口婆心劝他不要因为一时冲动就喊着要离职,并告诉他工作不好找,要他珍惜现在的工作机会。另外,主管还分享了自己刚入社会时如何调适的经验,信末准他休三天假,要他好好放松。

延伸阅读:两句话检测自己是否该离职:工作倦怠的五项指标,你中了几个?

他告诉我:“收到信的当下,我其实很感谢主管,我知道他是出于好意,但是,我是真的不想再待下去了。”

我可以感受到,这位主管应该是位惜才的主管,虽然部属当面态度不佳,隔天还能耐住性子分享自己的经验,这样的主管其实也已经很难得了。

只是,我们能确定这位工程师真的只是适应不良的问题吗?放了三天假回来,离职的念头就真的能够就此打消了吗?

在职场里,这样的例子屡见不鲜,主管认为自己该做的都做了,同仁也认为自己该说的都说了。最后,同仁选择离职,主管只好一直辛苦地培养新人。


图片|Photo by Tiger Lily on Pixels

多问少说,深层倾听

在这个案例中,主管只要做到两个小改变,结果就会有所不同:

一、多问少说,把重心移到事件主角身上。

二、不只听,还要深层倾听。

在教练领导学工作坊中,我常发现主管们最难改变的行为,就是“多问少说”。

也许是因为长期以来,主管习惯扮演“解决问题”的角色,所以当事件一发生,主管的反应模式便是下指令、讲经验。

主管们认为这是最有效率的方式,但有的时候,这样的模式往往让主管错失了许多瞭解真相的契机。

教练领导者会聚焦于“事件的主角”,毕竟在厘清问题的根源上,“主角怎么想”要远比“主管怎么想”来得重要许多;

在晤谈时间的分配上,“主角的感受、情绪、需要”与“影响感受的关键事件”也远比“主管的经验分享”要占更大的比重。

因此,当主管“冲动地”要说出自己的想法时,请提醒自己停下两秒钟,展开两个步骤:

第一步:请保持觉察,问自己:“谁才是事件的主角?”

第二步:发挥教练领导者的特质“好奇”,放下自己的推测,以提问的方式引导同仁说出他的观点、情绪、事件。

只要这两个步骤,就能把对话焦点从“主管想说”转移到“主管想听”的状态。

延伸阅读:如何做一个好主管?摸清对方地雷点与甜蜜点,做的永远比想的更多


图片|Photo by kikuo on Pixta

那要怎么听才能听出真正的心声呢?

我们可以将“听”这个字进行拆解,其实,古人在造字时就已经埋下这个字的内涵真义。

“听”的右边,包含了十个目、一个心,左边则是一个耳、一个王,我将它解读为“一心专注、眼观十方、耳听王者说话”。

也就是说“真正的听”,要在态度上给予对方绝对的尊重,除了心无旁骛仔细聆听他的话语,还要观察对方的声调、表情、动作、情绪、信念等,那些言语中没有说出的讯息。

《庄子.人间世》有段文字:“若一志,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听止于耳,心止于符。”

意思是听他人说话时,要专心一志,不要只用耳朵去听,要用心去听;更进一步,不要只用心去听,还要用气去听。因为耳朵只能听见声音,而心只能与外在事物连结。

“气”这个字的意思是什么呢?

我的解读是,“气”是一种虚空的状态,我想庄子提醒我们的是沟通时要能够气定神凝,“听”出对方没有说出来的话语、没有展现出来的情绪。

要能进入这种状态,就要“一志”,听者要能够放空自己,放掉刻板印象、放掉自我经验、放掉急于评断与说服的杂念,专心一意进入对方的状态,才能在虚实之间完整看出事物的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