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涂丰恩探索蜜月旅行的意义,他发现蜜月旅行或许是种朝圣之旅?来场逃离生活烦闷的旅行,期盼与伴侣迎接崭新的下一阶段!

 

几年之前我还在工作的时候,有次午餐时间,同事们提到了蜜月的话题。当时有位同事正在筹办婚礼,很自然就被问起蜜月的计画。午餐桌上,大家热烈地交换着理想的旅行地点,大多是某个美丽的欧洲城市,度假胜地,凡此种种。(推荐阅读:蜜月就要无比浪漫,五大蜜月胜地

听着听着,我随口问了一句:“为什么蜜月旅行一定要出国呢?”

办公室内突然陷入了沈默。女同事们转过头来,用一种“这家伙是怎么回事?”“最好还是不要嫁给他的好。”,这样的眼神看着我。

没有人回答我。

话题随即又被其他人接上,像是什么都没发生。

意识到自己问了不识相的问题,我有点尴尬,没有继续追问下去。但也有点庆幸,没有讲出心中另一个似乎更不识相的疑惑:

“到底,为什么要渡蜜月?”

真要说的话,蜜月(honeymoon)一词本来跟旅行没有必然的关连。它指的不过是新婚之始,那一段(理论上)充满热情,无比美妙的时光。

一直到十九世纪,蜜月旅行才在英美两地流行了起来。起初只是中上阶层的喜好,渐渐地风气又往下延伸,同时传播到欧洲大陆。到了十九世纪末,蜜月旅行彷佛已经是理所当然的仪式。当时有作家认为,蜜月旅行的目的,乃是为了要让新婚夫妻从婚前繁复而恼人的交际应酬中解放开来,获得全然的愉悦,和心灵的重生。

但这不意味着蜜月旅行就是什么也不做地倒在陌生的旅馆中呼呼大睡。正好相反,对十九世纪的美国人而言,蜜月是一趟充满意义的旅程,甚至是宗教性的意义:

蜜月旅行是场朝圣之旅。

当时最热门的蜜月地点,是尼加拉大瀑布。不少人会从纽约出发,沿着哈德逊河,一路北上,途经各种景点。风景名胜自然不能错过,美国历史相关的场所,如独立战争的发生地,也是旅程的一部分。当然还有各地的教堂。

但同样流行的,是去拜访各种新兴的机构:医院、监狱、收容所。这些不少人避之惟恐不及的场所,对十九世纪的美国人而言,不仅新鲜,而且充满教化意义。有位先生在参观过一所监狱后,对于狱所的设计印象深刻;另一位太太则说:我们很高兴,因为我们获益良多。

尼加拉大瀑布同样给予人启发,关于婚姻与生命的。他们说,大瀑布令人震慑的景象,湍急的激流,让人谦卑,让人理解生命的危险,也让人记得克制欲望与情感。一位太太在日记里写着:“我先生和我都喜欢观赏瀑布(Falls)。希望我们都不会堕入罪恶中(falling into sin。)”(同场加映:公路旅行初体验,加拿大尼加拉瓜大瀑布

对于新婚夫妻而言,蜜月旅行变得非常重要,因为两人从此有共同的美感经验。有位造访尼加拉大瀑布的先生──一位历史学者──就强调,

“旅行的愉悦,因为有人陪伴而提高。比如一位妻子,正准备要参与你所有的生命见闻,就可以在情感上分担忧愁,或是让快乐加倍。”

旅行让夫妻了解彼此,也应该提升彼此。有人就建议新婚夫妻随身携带笔记本,把对方的行为记录下来,每晚睡前互相反省检讨。

这么一说,十九世纪的蜜月旅行似乎严肃又无聊。但也不完全如此。随着蜜月旅行日益风行,旅馆业者也想从中分一杯羹,许多大饭店因此推出了蜜月套房。这些饭店大多集中在纽约的百老汇街上,标榜华丽的内装,高档的设计。当然,收费也很高档,有时是一般套房的好几倍。

这就要让道德保守份子紧张了。对他们而言,新婚夫妻应该要从蜜月旅行中学习节制,因为这是婚姻,乃至人生的道德准则。而不是饭店业者提倡的享乐、放纵。

蜜月套房如此诱人,让他们不安。他们说,这将使年轻夫妻对婚姻有着错误的期望,并把把注意力(错误地)集中在肉欲之上。这违反常识,又缺乏品味,一份女性杂志如此宣称。

此外,当时百老汇街上的饭店,大多是提供给男性商务人士。蜜月套房的出现,一下子改变了商业区与住宅区的界线,模糊了公领域与私领域的分别。这同样要引人侧目。

因此人们开始提倡另一种新的蜜月型态──到郊外去,远离大城市,亲近大自然。这样的蜜月旅行也许不如大饭店套房中安适,但反而能让人体会婚姻之路崎岖的本质。

不过最后谁也没改变谁。大都市里的蜜月套房还继续存在,想要体验大自然的人,也能从其所愿。蜜月变得更多元,新婚夫妻也有了更多的选择。就像是我的同事们,可以随着自己的喜好(还有预算),选择蜜月旅行的目的地。

话说回来,我虽然不识相地想问我的同事们为什么需要蜜月旅行,却绝对不是觉得它毫无必要。那只是纯然的好奇而已。相反地,我心中可是有着好几个理想的候选地点。只是,不过,在那之前,好像得先找到适合的旅伴才行啊。

推荐阅读:和朋友拥有完美假期的十个黄金守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