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什么是友善城市吗?那会是一个每一个群体都能自在地走在街上的地方。那里不会有数量不足的厕所、不会有过少的长凳、不会有旁人鄙视的目光。那里只有多元的设计发想,处处有着共融设计的公共空间。

你知道世界上有多少座城市,是由男性设计的吗?

一秒、两秒、三秒⋯⋯

答案是,即便不是全部,世界上大多数的城市,均由男性所设计(Hegarty, 2019)。

让我们往回走,走到四十年代,看看一切的起源。二战后的都市规划和设计,大多是受到了柯布西耶(Le Corbusier)的影响,而他的设计中心是由一名六英尺高的英国警察形象为主宰,从而延伸至阶梯、街道、门把等设计发想和原型(Wainwright, 2021)。

在一座由男性建筑师以男性为原型设计的城市,你会看见各群体间的结构性差异而衍生的不公平。

你能想像吗?

一名从捷运下车推着婴儿车的母亲,或是一名步履蹒跚的老人,还是有身心障碍的居民,要爬上阶梯的心情吗?男性可能轻快地踩着上阶,而他们,是吃力地从一阶跨到另一阶。

那是 1940 至 1980 的世界。在 80 年代,一些女性受够了在幽暗的地下通道推着婴儿车或是购物车的恐惧,她们组成了 Matrix Feminist Design Co-operative,试着去推动在都市发展的设计里,带入其他群体的需求和渴望(Wainwright, 2021)。

欧洲城市 DEI:从城市空间街道到触目所及的交通号志,性别主流化无处不在

快进到今天,一些城市虽已开始走向“性别平权城市”设计。

2019 年,BBC 记者 Stephanie Hegarty 走访巴塞隆纳,带着读者一起去看由女性设计的城市是什么模样:一路从女性使用的厕所数量需要多一些、喜爱的游憩设施随处可见、踏过的街道上有长凳供休息、到走在夜深人静的街道上需要的安全资讯等,巴塞隆纳把“女性友善城市”的幻想变成现实。

在这座城市里,女性城市规划师看到了女性群体的需求,也看到了两性之间的生理差异。她们蹲下来倾听路过的每一个脚步声,把这些声音收在心里,再一笔一划画出原型,把所有想像带到生活里。


西班牙马德里同志伴侣插图的交通灯。图片|达志影像/美联社

而另一座城市维也纳也在不久后,开始用女性的眼光来看一草一木、一砖一瓦。他们为推着婴儿车的母亲设计宽敞的街道,然后翻转性别角色框架,为亲子座位贴上男性带着孩子的插图(Illien, 2021)。这让推着婴儿车的母亲不再吃力向前,育儿也跳脱了性别限制。

维也纳更往前一步,从两性看到多元性别的可能。

你会看到“跨性别人行横道”,你也会看到有同性伴侣插图的交通号志灯,还有 LGBTQ+ 旅客拿着这座城市为他们预备的旅游通行证(QueerCity Pass)(Illien, 2021)。

这些贴心的设计,都在告诉代表性不足群体——你们在维也纳,没有不同,也没有尴尬。

这些城市想要打造的,已不仅仅是性别平权,而是让“性别主流化(Gender Mainstreaming)”渗透至城市的各个角落,从政策制定、研究、资源分配到项目策划和落实,都以“性别观点”和“达到性别平等为目标”为出发点(Illien, 2021; UN Women, n.d.)。

性别力百科

性别主流化

Gender Mainstreaming

“性别主流化”是 1995 年 9 月的联合国第四次世界妇女会议中提出的重要诉求,希望能将各种性别的观点和经验等性别关怀,落实在社会结构的各个环节:立法、政策拟定、计画规划、方案设计、资源分配、人才培育及组织建构等的过程、执行与监督里,打造符合性别正义的社会。因此,性别主流化并非特定人口的福利,而是攸关全人类幸福。若要更完整了解“性别主流化”历史背景,可追溯至 1975 年联合国第一次世界妇女大会,以及 1979 年通过“消除对妇女一切形式歧视公约”(简称 CEDAW)。

参考资料:《性别教育小词库》游美惠着,巨流出版

所以才能看到女性的困境、听到男性育儿的渴望、明白城市的设计也需要考虑跨性别和同性爱情的可能,让性别议题不再是挥洒泪水的革命。

你会喜欢:设计思考X未来阅读:给台湾一场美感教育

亚洲城市 DEI:猛虎起步,从城市内的企业治理开始

那身处于亚洲城市的我们,为不同群体,做的又有多少呢?

相比于欧洲的性别平权呈现在城市规划上,新加坡从企业政策着手。作为国际人才汇集地,新加坡为企业预备了打造“共融文化”的入门套件—— One Workplace Initiative 来协助企业,让雇佣的外籍人士除了能更好地融入当地生活,也让他们在公司里拥有归属感(Ministry of Manpower, 2021)。

而在领导岗位的部分,新加坡政府成立了“董事会多元化理事会”(Council for Board Diversity)以提高女性担任董事的比例(Council for Board Diversity, 2020)。

我们可以想像,今天有促进女性担任董事的比例的理事会,或许在不久的将来,会有其他类别的理事会被成立,来推动和提升其他代表性不足群体如 LGBTQ+ 担任董事的比例。

同场加映:D&I 策略间|职场平权!加州立法通过,企业需有至少一名女性董事

台湾城市 DEI:从各县市政策着手,再走入日常影展

把目光拉回至台湾,台湾在亚洲的性别平权这一块一直走在前端。2019 年同性结婚合法化后,各市各县一直推动和实施不同政策,致力于打造“性别友善城市”。

近年来各个县市如台中、高雄、连江和新竹等地区推动“性别主流化实施计画”,在每一个项目的发想和政策中,纳入并落实性平观点,以及通过培训推动公务员的性别意识等,为台湾人民构建性别友善的公共领域(行政院,n.d.a)。

台湾各个县市,也依据所属城市的“产业发展”与“人口组成特性”,优化实施不同的 DEI 政策,尤以通过政策来提升“职场共融”为大宗,其次则是城市公共空间里的共融设计。除了具体政策实施以外,各县市皆透过文化艺术策略,提升民众的 DEI 意识。

新北市和苗栗县的“性别平等政策”则把焦点放在女性于职场上的困境,通过政策促进女性参与决策与治理的机会,以提高女性群体的影响力(行政院,n.d.a)。

台北市往前一步,把“性别平等”纳入企业社会责任评选表,让企业以身作则,从同工同酬到企业内部性别培训,致力于把职场上的性别歧视连根拔起(行政院,n.d.b)。让女性在一个每天花上 8 小时工作的职场,与男同辈站在同一个起跑点上。

而一些县市更把“平权”二字,从“性别”延伸至其他多元面向:

  • 新北市政府打造了性别友善厕所,也通过“共融式设计(Inclusive Design)”,除了性别之外,去满足各年龄层使用者的需求(中央通讯社,2021)。除了思考性别,新北市跨了一大步,把年龄层的差异纳入友善厕所的想像,让社会一起思考这个群体的需要。
  • 桃园市为塑造友善城市,把促进性平运动的资料,译成 7 种不同的语言如印尼文、越南文等,希望新住民感受到归属感(联合新闻网,2022)。

从文字和艺术的角度,把看似沉重的主题,化为令人琅琅上口的文字和影片。也脱下严肃的外衣,让打造性别平权城市一事,多了些平易近人的味道。

譬如,在去年的“国际女孩日”,台湾提笔写下“台湾女孩日”来替代,通过台南“台湾女孩”主题书展、屏东女性主题展览、台中女儿馆成果系列发表会、嘉义女性主题线上展览、苗栗女孩谈心室、新竹性平影展等,让台湾各地的女孩走入大家的视线里,也走向前方(行政院,2021)。

还有行政院举办的微电影影展、台中市政府“性平漫游”特展、台北市政府女性主题平行论坛等,让大众从生活里的电影和讲座,吸收性平知识,推进性别友善城市的塑造。

推荐阅读:“性别友善厕所”真的性别友善吗?从厕所看性别意识的跨时代演进

多元、公平与共融城市:每一个群体的需求,都能被照顾

比起 40 年代代表性不足群体的困境,我们进步了一些,起码我们已在路上。

或许有一天,我们无须再战战兢兢地说出我们的性别认同是什么,或是我们爱着谁,生怕犯了法、受人唾弃;

或许有一天,我们无须再用性别做数据分析,来证明一家企业的多元共融做得有多好;

或许有一天,全球的城市规划能不只是透过政策来保障名额,而是能共同参与在设计之中,而设计也会自然地去思考使用者的多元性,最大程度地进行共融设计。

多元,本该是理所当然;共融,本该就无处不在。

在抵达彼岸前,让我们继续努力,因为还在路上,就还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