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公平与共融”(DEI)的职场,是公平对待所有群体,是支持同工同酬。我们能不能在崛起的自媒体领域里,也开启性别平等对话,为所有人争取公平待遇?

2020 年之前,我们喜爱实体活动,听讲座、看展览,还有听分享。2020 年疫情驾到,我们无法出门,必须保持距离,于是手指一滑,我们来到线上看他人的生活和创作。

但你知道那些在 YouTube、脸书、TikTok、Spotify,或是 Instagram 平台和观众听众分享内容的 KOL 或是自媒体创作者(以下统一称为自媒体创作者),性别占比是多少吗?

在这一个行业,其实是以女性居多。

2019 年 2 月欧美数据显示,77% 自媒体创作者为女性,23% 为男性;一年后,女性比例提升至 84%(Klear, 2020)。而在去年 8 月释出的《2021百大影响力网红数据洞察报告书》里,问卷调查也发现台湾网红多为女性(62.6%)。

若以上数据作为基底,在加上过往看到和听到的:一些企业或领域由男性主导时,男性的薪资,总会高过女性。既然在自媒体创作领域女性占比多过男性,那我们可不可以大胆假设,在这一个领域女性的薪资高过男性?

其实不然。

欧美数据显示,通过自媒体创作者宣传的投资回报率虽高,但女性创作者在 2020 年获得的薪酬仍低于男性 128 美元,甚至比起 2019 年,男女之间的薪酬差距的百分比,差距增加到了 18%(Klear, 2020)。

同场加映:蜜雪儿威廉丝动人演说:我谈的不是同工同酬,而是一个真正的尊重

从外在和内在环境分析薪酬差异原因

难道,就没人注意到这些数据,也没人愿意站出来说些什么吗?

在 2018 年,对于全球收入最高的 YouTuber 均由男性领先,名单上也多是男性占大多数,那时已有声音出现,提出这个现象不健康,开始为女性的集体困境感到担忧(Bergman, 2018)。但四年后,该名单上,仍只有一位女孩入围(Brown & Freeman, 2022)。

你会忍不住想问,其他女孩们都到哪里去了?

让我们转向研究数据来寻找解答。

2019 年于英国进行的一项研究发现,性别之间的薪酬差异可归因于外在和内在两个面向(Josa, 2019a):

1. 外在状态

  • 领导者文化
  • 企业内部无弹性工作模式

2. 内在状态

  • 冒牌者症候群

自媒体创作者的工作模式由自己定义,剔除弹性工作模式这一块,外在状态便是所处的环境,还有心理因素或是潜在原因。

推荐阅读:欧普拉挺同工同酬:要嘛替女性加薪、要嘛我不主持

社会对于女性创作者的要求,是否更为严苛?

自媒体创作者面对的是普罗大众。

他们的创作是否成功,很多时候是根据社会大众的喜欢与否来定夺;所谓的绩效评估,也是由大众在键盘前评分定义。

而很多时候,社会对女性创作者的标准,较为严苛。社会学家也针对这个现象,提出了研究解释,可聚焦为以下 2 个现象归因:外在环境的眼光和对自身价值的认知。

首先,社会学家 Brown(2019)发现,人们对于作品具备创意与否的评断,也会出现性别上的误差。

或许是因为潜在的性别刻板印象,研究发现大众多认为男性的想法或他们的创作作品较有创意,就连参与此研究的女性都这么认为(Adams, 2015; Proudfoot, Kay, & Koval, 2015)。

再来,研究也发现,女性自媒体创作者更容易受到网路批评和骚扰(Duffy & Hund, 2019)。

这一项康乃尔大学的研究指出,25 位美国和加拿大的 Instagram 女性创作者常在“被认为过于真实”和“现实中和在 Instagram 上的人设不同”之间小心游走。

这一个恐惧让她们小心翼翼地在线上推广自己的同时,也得谨慎地保护自己(Duffy & Hund, 2019)。

如同那些身处于男性主导领域的女性企业家或政治家,在自媒体工作的创作者展现在大家面前的形象,需符合社会期待的女性模样,例如:作品不可以太大胆、在社群平台上要低调一点、所上传的照片和文字一定要符合社会的期待等等,其实这些期待都会扼杀女性的创意(Eckert, 2018; Duffy & Hund, 2019)。

最后,在面对网路世界的攻击谩骂时,女性较倾向以减少曝光接触等方式,来减少被攻击的状况。

这些研究以女性记者为主体,发现在面对线上批判和攻击时,女性会开启“逃避模式”来应对,例如:减少在社群与读者的接触、改变报导方式或特意不选择某主题、考虑退出新闻界以减少线上骚扰和攻击的次数(Carlson & Witt, 2020; Stahel & Schön, 2020)。

综上,我们能观测到,女性创作者在自媒体领域中,得面对在性别框架之下的,那对女性更严苛的眼光。

女性犯错的成本更高,需做到完美、总是收到“妳不够好”的严格标准,也影响女性创作者对自己的价值认知。

当环境更倾向认肯男性作品的创意,当女性可能内化“自己不够好”的价值判断,性别之间的薪酬差距,可能因此扩大。

冒牌者症候群:要做到多好,才算有资格拿应得的薪水?

回归内心状态,“冒牌者症候群”无论在哪个领域,都会导向大家走到性别之间让人心疼的薪酬差异缺口(Josa, 2019b; Young, 2020)。

2019 年的研究数据显示,女性多觉得自己还不够好或是不够资格(Josa, 2019a):

  • 37% 的女性不会提出加薪,即便那是她们应得的;
  • 51% 的女性在岗位上面对成功时,会把它归因于团队的力量,直接忽视自己的贡献;
  • 61% 的女性因害怕被批判或是被发现自己其实没那么好,因而不敢勇于提出自己的想法或畅所欲言。

这些害怕都会持续地淹没女性的贡献和能力。

在年末数据分析结果出来时,薪酬差异就会更大了些。

而此现象是一个不会结束的循环:若我们在所处领域看不到和自己的外形、背景或是个性相似的代表性人物或是成功典范,我们会持续地把自己缩小,继续怀疑自己没有资格可以获得更多,或是获得应当所得的待遇(Nance-Nash, 2020)。

这一个循环,直至性别平等运动超过百年,仍未能终结。

你会喜欢:为什么总是习惯怀疑自己?10 项指标,检测你是否具有“冒牌者症候群”

在线上世界,让我们卷起袖子为薪酬差异奋战

而我们该如何,缩小看到的薪酬差距?

自媒体创作是一种职业选择,那我们该不该效仿企业做法,在自媒体领域推进“同工同酬”政策?或是让企业品牌们养成一个习惯,在寻找自媒体创作者协助品牌宣传时,只看他们的能力——他们的品牌曝光和宣传价格,和性别本该无任何关联。

若想完全补上这个缺口,也能从教育着手。

在女性的养成中,让她们知道自己真的值得最好的对待和待遇,也更多地鼓励她们为自己争取利益的表达。

同时,也对所有性别,进行减少“无意识偏见”的训练。让他们从小养成,有意识地观测自己的判断是否受到性别影响。

所谓的网红或是自媒体创作者,是近年开始为人熟悉的职业选择。如同许多新事物,都需要时间的磨砺再长出新的姿态。

如同一直在走的性别平权运动,本以为我们抵达了他方、开始谈到更多元的性别认同,哪知来到新的领域,我们才知道,原来还有好长一段路要走。

于是我们需要在线上的新世界,卷起袖子,预备奋战,让往后想要成为自媒体创作者的每一个人,都能在这条路上走得更舒坦,能够在这里感受到自己的归属,也能勇敢提出“自己应当得到的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