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野学和山口周在《价值,从视野开始》写下原来每一个人都可以是创意领导者。只要有勇气去认同和自己价值观相似的事,无惧他人眼光;或是尊重自己的感觉,认为对的事就义无反顾地去支持。

文|水野学、山口周

要出现领导者,得要有追随者


图片|Photo by KY on PIXTA

山口

我认为“用新的方法创造意义”,与领导理论息息相关,日本往后需要的是提升美感以及创意领导。

与此同时,一般也常提到“缺乏领导者”或是“领导者期望论”,但我不禁怀疑,真的是这样吗?

水野

你的意思是说,我们早就拥有能成为领导者的人才吗?

山口

若是用电杆地下化的例子,来解析领导者诞生的过程,我觉得可以这样解释。

最先提出“电杆不适合出现在巴黎街头,应该将它地下化”的人,在提出的那一刻还称不上是领导者吧,他只不过是个提出不同意见的人。

可是,一旦有人认为“啊,我也赞成他的意见”,当追随者出现的那一刻,原先提出意见的人便成了领导者。

换句话说,所谓的领导,是经由彼此的关系所建立的“场域概念”。

所以说“只有领导者”也等于“缺乏追随者”的意思。

常听到有人说“要当第一只跳水的企鹅”,但是所谓的“第一只”是相对的概念,要等到第二只出现了,才能成为第一只。

同场加映:《梅克尔传》:她一再证明领导人无需大张旗鼓,安静也能成事

水野

确实如此。实际上当不了第一只跳水企鹅的人可能不少吧。

山口

是啊。不过,要是有一只企鹅先跳下水,结果却“被海狗吃掉”了,它就不能算是“第一只跳水的企鹅”,而只是一只“孤伶伶的企鹅”。

唯有出现“第二只跳水的企鹅”,才能让“孤伶伶的企鹅”成为“第一只跳水的企鹅”。

至于为什么没出现第二只跳水的企鹅,我有一个假设,或许是“日本人讨厌领导者”吧。

一群人在班级里互相察言观色,统合众人的意见时,如果有个家伙说:“我觉得这个不合理。”肯定会引来大家的反感吧?

水野

大家会觉得那个人“真难搞”、“装模作样”或是“想出风头”吧。

这一点在公司组织内也一样。这样的人会显得很突兀,与周遭格格不入。

推荐阅读:一位母亲给孩子的信:感觉格格不入,我想支持你成为自己

创意领导的时代


图片|Photo by Jehyun Sung on Unsplash

山口

想要培养“第二只跳水的企鹅”这样的追随者,关键在于领导者身上。

很早以前领导者必须要是菁英;九○年代之前则是要求领导者需具备逻辑领导力或分析领导力。

水野

逻辑与分析领导力,这两者确实简单明瞭。

分析与逻辑是衡量“实用”的标准,如果世界上大多数问题都能以技术解决,这种方式的确很实用。

山口 

是的。逻辑与分析的确能保证一般程度的正确性。

虽说离科学的合理性还有一点差距,但是周遭人们很容易看出来,“跟着这个人准没错,我可没那么蠢。”

但是,使用“有意义”这项标准来衡量的创意领导实在很难下定论。

什么是美的?酷的?有意义的?

要在这个没有正确答案的范畴里说出“我认为他的意见很好,我支持他”,我觉得这非常需要勇气。

因为无法保证所有人都能认同那个意见是正确的,就像水野先生简报时所经历的,所有与会者都在互相察言观色,没办法立刻做决定。

你会喜欢:“重要的事,都很麻烦”宫崎骏做电影的三大坚持:不是为了自己,是为了孩子们

水野 

搞不好其他企鹅还隔岸观火,笑着看海狗吃掉第一只企鹅和第二只企鹅吧⋯⋯。

山口 

追随者也有可能成为领导者。

如果第二只企鹅当了领导者,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培养新的追随者才当上新的领导者。

因此,企业往后不仅需要领导者,企业里的每个人也必须成为创意领导,并且拥有卓越的美感。

因此,我认为最重要的是每个人要珍惜自己的感受,让自己能够表达出“不管别人怎么说,我觉得很酷的东西就是很酷”,或者是以自己的感觉来判断别人的提案,“这个意见非常重要”、“虽然没有人认同,但是我支持他的提案”,拥有主导权,是在有意义的时代不可或缺的能力。

水野 

这和你刚刚说的“勇气”非常接近啊。

不论是领导者或追随者,有意义的时代、文化的时代正需要创意领导,我觉得这一点与建立品牌息息相关。

一如前面所提到的,这将是创意自信必备的商务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