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通并不是单方面的“讲道理”,要让对方愿意参考甚至接受提案,需要在沟通中保持目标感,把“我的目标”转化为“我们的方案”。

文|脱不花

目标感

如果沟通对象三缄其口,我们就要发挥自己的开放性,打开自我,打开对方,形成有效的讯息交流。实际场景中,还有一种与之全然相反的情况:沟通对象的讯息如排山倒海般涌来,事实中夹杂着情绪,情绪中夹杂着评判。

这种情形之下,我们该如何处理,又该如何保证自己的主线任务不被干扰呢?这就需要提到我们这里要探讨的主题――目标感。

很多人把目标感理解为“强势”:决不放弃自己的立场,“我要我要我就要”。但我想告诉你,那可不叫目标感,那叫“霸道”。真正的目标感不是把“我要”时刻挂在嘴边,它其实是一种想方设法实现目标的能力。请注意,目标感的关键字是“实现”。

目标感=方案力

我们可以通过一则事例,来看什么样的人才算是目标感强的人。

我的好朋友杨天真是一位非常着名的明星经纪人。很多剧组和制片人对于和她打交道都闻风丧胆,因为,她总是会代表自己的艺人提出各式各样的要求。

有一次,杨天真代理的一名艺人参演了一部大制作的电影。杨天真就跟制片方提要求:“我希望,我的艺人能站在海报的中间位置。”这是一个非常高的目标——电影众星云集,谁都想在中心位,凭什么是你的艺人?

但是,她同时给制片方提了一个方案:“你看,能不能先把我们放到海外版海报的中间位置?我们家艺人在海外市场的号召力非常强。虽然合约里没写,但是我愿意协调时间,我们配合海外的发行,至少跑三个城市。”

当杨天真提出这样一个方案之后,制片方考虑到自己的目标在海外的落地,就高高兴兴的答应了她的要求。

这就是目标感的威力。跟杨天真有过多次合作的脱口秀演员李诞,在谈到她时是这么说的:杨天真在合作中拒绝了我们很多的要求,但每拒绝一个要求,她都会给出一个理由,以及相应的替代方案。虽然我最初的设想都被她打破了,但我又很同意她的说法。

最后,节目的效果确实很好。我们整个团队通过和杨天真的磨合都获得了成长。

杨天真能够实现自己的沟通目标,是因为她特别强势吗?其实不是。你在上述事例中也看到了:她给对方提供了一个“无法拒绝的方案”。目标感的本质,其实是方案力。

所谓的目标感强,不是“我有一个梦想,然后强加给对方”,而是“我有一个目标,透过沟通让你知道,这是我们共同的目标;而我已经为此准备了一个完整蓝图。我们一起努力吧!”

在沟通中保持目标感,其实是要把“我的目标”转化为“我们的方案”。用一个标准句式来说:“我们有一个目标要达成,对此,我有一个方案。”

你会喜欢:迷人共读|如何才能有效沟通?关系心理学:倾听与理解是关键!

我们可以在接下来的四组练习中,试着用这个句式来实现自己的沟通目标:

练习 1:怎么约到高阶主管

假设你是部门总监,想邀请高阶主管出席你们部门的年度收官会议,请问你要怎么和主管沟通?

如果你说:“长官,不好意思打扰一下,您周二下午有空吗?”我猜想你有很高的机率会被拒绝,因为这个问法既没有提出沟通目标,也没有给到方案,光想着主管的时间。很多大忙人看到这类提问都会特别没有耐心。

找人沟通,我们要先把沟通目标抛出来:“长官,为了庆祝我们部门提前完成年底所有的任务指标,想邀请您参加我们的部门收官会议,颁奖给一部分同事,您周二下午有时间吗?”

这句话是不是比上一句话好了一点?但这么说就能邀请到主管吗?不一定。这样的会议更像是一次团建活动。邀请主管参加,就是请他花时间为你站台。他来或不来,还得看你们部门的重要程度。

为了实现目标,我们还得把沟通话术再升级一下:“长官,我们想开一个收官会议,奖励一下优秀的同事。一方面是为了庆祝提前完成年底全部指标,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激励大家保持斗志,争取明年业绩翻倍。所以想邀请您来帮我们把握一下方向。当然,我也知道您忙,我已经先帮您草拟了发言稿的大纲。会议在周二下午三点,第一个议程就是请您发言,大概分钟就可以。您发言结束,再给今年的第一名颁个奖,就可以去忙别的工作了,我们不多耽误您的时间。”

这样沟通,实际上就是在把我的目标“请您帮我来站台”,转变为我们共同的目标,“明年业绩翻倍”。并且,我为此规划好了方案,把所有的障碍都扫清了。你说,主管还有什么理由不投资这 10 分钟?

也许你会觉得,主管只要出席 10 分钟,这个目标当然好实现。


图片|Photo by rainmaker on PIXTA

延伸阅读:【CFG 第一课】Womany x Google 产品经理常见问题:跨部门沟通、向上管理怎么做?

那么,我们把难度升级,来看接下来的练习:

练习 2:怎么持续获得对方的帮助

“得到沟通训练营”里有一位同学,正在读博士。做研究,肯定希望指导教授能一对一辅导自己。但老师每天都很忙,不仅有自己的研究工作,还要指导很多同学。所以,对于一对一辅导的要求,老师一般都会予以拒绝。

但这位同学不但成功让老师答应了单独辅导的请求,还争取到了老师定期一对一辅导的时间。他是怎么做到的呢?

简单来说,他主要做了以下几件事:

第一,提前发信跟指导教授约时间,注明需要讨论的问题,以及为什么想请教这个问题。

第二,列举自己已经做了哪些尝试,根据所做的尝试,提出对这个问题目前的想法有哪些。

第三,标注大概需要老师辅导的时间长度,以及希望老师给予哪些方面的建议。

在他寄给老师的邮件里,目标很清晰,方案也很清晰。老师很快知道回答哪几个问题能够帮助他突破,也愿意腾出时间来辅导他。

但这还没有结束。每次老师辅导完,他还会当场跟老师沟通接下来的计画,并且会在下一次约老师时间的时候,把原先计画的最新进展和需要老师辅导的问题再总结出来。

这位同学告诉我,完成这几件事以后,连着几次,他的指导教授都没有拒绝他单独辅导的请求。这就是方案力为实现目标带来的加持。

在对外沟通的场景里,我想你还会提出一点质疑:自己提出的目标正好也是对方的目标,怎么看也是一件机率很小的事啊。我们提出一个方案的依据到底是什么呢?

推荐阅读:为什么吵架时对方总是沉默不语?收起“无意识激怒”:你的咄咄逼人是沟通受阻的原因

这个提问看起来像一个“无限循环”,但我认为,它恰恰体现了方案力的价值——我们不知道目标是否已经形成共识,才需要在沟通一开始时拿出一个方案,用它来验证沟通双方对目标的理解是否一致。

也就是说,不存在一开始就十全十美的方案,它需要我们在沟通过程中反覆的测试、调整和确认。毫无疑问,这将是一场需要不断打磨方案的无限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