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吃过的苦,会希望亲友不要重蹈覆辙。但他人的生命课题,不要拿来自己修,让他们自由探索、面对挑战,我们可以做的是信任与陪伴。

我们常看到,父母对待孩子时,甚至表达自己对孩子的爱时,会试图保护孩子远离自身认为危险的境况。因此传统父母常见的起手式是:“不可以⋯⋯”、“不要⋯⋯”,试图为孩子好而保护孩子。

这个现象并非只有老一辈的父母才会有,年轻世代的父母,虽然可能受到老一辈父母的限制型管教下,厌恶这样的限制型教养模式。然而年轻世代成了新父母时,当缺乏对自己的认识以及对自己的觉察,将隐隐承袭了自己父母的教养模式,也往往焦虑于自己孩子的行为是否造成危险,渴望协助孩子少走冤枉路。

年轻时自己被老一辈父母扼杀的自由探索,却也在自己的亲子关系中复制了下来。

同场加映:亲爱的爸妈:不要想着做什么才是爱孩子,真诚倾听,才能让孩子真正感觉被爱

真正本质在于关心孩子的成长

美籍德裔人本主义精神分析学家弗洛姆在其经典着作《爱的艺术》中提到:“孩子必须长大,必须脱离母体和母亲的乳房,必须成为一个完整的、独立的生命。母亲的真正本质在于关心孩子的成长,这也就意味着也关心母亲和孩子的分离。在母爱中,过去是一体的两个人分开了。母爱不仅应该允许这一分离,而且还应该希望并促成这一分离。

只有在这个阶段,母爱才成为一项艰巨的任务,因为这时就要求母亲无私并能贡献出一切,除了被爱者的幸福一无所求,但恰恰在这点上许多母亲都失败了。自恋的、专制的和贪婪的妇女在孩子尚小的时候,可以是一个很疼爱孩子的母亲。但是当孩子处于同母亲分离的阶段时,只有那些真正有能力爱的妇女,那些觉得给比得更幸福的妇女,那些生命之根底很扎实的妇女才会继续是一个疼爱孩子的母亲。

检验这一点的试金石是看一个母亲愿意不愿意忍受同孩子的分离,以及在分离后能不能继续爱孩子。”

虽然弗洛姆这段话特指母亲,但不论是父亲或母亲,面对孩子的分离时,往往也呈现了父母自身是否有能力懂得放手,这对孩子的成熟起到至关重要的影响。

谈到分离,往往父母会认为孩子还没有能力独自面对险恶的世界,会过多想要介入孩子的探索,去阻挡孩子远离生命中的危险,但是这些生命中的危险,却是每个人要迈向成熟最快速,也最真实的途径。

真正成熟的亲情,不是去阻挡孩子探索,而是放手成全孩子去探寻世界,并用坚定的态度去理解孩子,与孩子保持适合的距离去支持孩子。纵使对比自己的价值观,孩子的行为有多麽难以想像,父母若是用好奇的心态,试图去理解孩子为何而做,用讨论了解而不是使用命令“不可以”、“不要”去限制孩子,除了增进亲子间的亲密度外,还可以逐渐使孩子精神上成熟。

或许父母自身在成长过程也是如此被限制,因此承袭了自己父母的焦虑,害怕孩子迷失在生命中。然而,人需要在一次次挫败中,去学习不再迷航,才是真的学会了自己生命的功课。


图片|Photo by Fast&Slow on PIXTA

推荐阅读:世上没有理想母亲!用最真实的自己与孩子连结,亲子关系也能亲密自在

自由探索与学习,需要父母的信任与放手

许多现代人并不是没有潜力去学会生命的功课,而是父母一再阻断探索之下,潜能被剥夺了。表面上他们看起来自己不愿意成熟长大,但实际上是父母不断用限制型教养打压孩子的生长渴望,是父母无法放手,甚至可以说是父母不愿孩子在精神上离巢独立,隐隐地希望孩子永远离不开自己。

真正被允许自由探索的孩子,拥有对真正诱惑与危险说不的能力,这需要父母的信任与放手,而不是藉由父母强加给孩子的信念而能远离生命的诱惑。

生命中的危险,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诠释与界定,很可能是父母一厢情愿的。往往不够有觉察的父母会强加自己世界的边界给孩子。

然而,每个孩子的生命都是如此独特,他们自然会找到自己生命的边界,那些边界往往都是父母无法预期的,这便考验父母爱的能力——信任。

对孩子最珍贵的爱,如同弗洛姆所说,是能忍受孩子与自己分离后,继续支持与关注孩子的那种爱。

延伸阅读:想远离有毒关系该怎么办?自我引导必修:这次别再当关系的拯救者

当遇见孩子渴望向外探险,但自己焦虑不堪时,不妨问问孩子的想法,聊聊这个探险对孩子的意义,而不是硬是把自己的边界套在孩子的生命中。或许,陪伴在旁边,但让孩子自行探索而不插手,是一个练习爱的放手的开端。

父母将会逐渐习惯拉远陪伴的距离,也成为孩子内心最稳固的靠山,父母精神的支持将内化成孩子内心的守护神,不论父母是否陪同在旁,孩子都有能力面对这个多变的世界,而逐渐成为一个成熟、对世界有价值的个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