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爱孩子,需要知识、需要觉察、需要练习。学会真诚地倾听,不只是孩子,你的伴侣、家人、朋友⋯⋯都有机会真正地感受到被爱。

文|萨提尔教养・亲子沟通专家李仪婷

真诚倾听,才能让孩子真正感觉被爱 

一个孩子,在长大的过程,需要透过很多次的“分离”,才能完全的长大成人,如:脱离母体的“诞生”、幼儿进入学校的“学习”、青春期宣示主权的“叛逆”、结婚后离开原生家庭组建“新家庭”,最后面对父母离世的“告别”。

每一次“分离”的考验,在生命旅途的孩子而言,都是性命攸关的时刻,意味着孩子要迈入另一个人生转捩点。

我们可以因此得知,孩子长大的过程,必须透过一次又一次的“分离”,来学习个体的“独立”与“完整”,那么家庭里的父母,究竟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父母该在孩子成长的漫长之路上,给予什么样的协助才能真正帮助他们完成“分离”的任务?

答案昭然若揭,只有“爱”。除了“爱”,没有其他答案比这个答案更适合孩子了。

爱,是孩子面对一次又一次“分离”时,最强而有力的后盾,有了这个后盾,孩子才能面对分离时无所畏惧,因为他知道,自己并不孤单,他的身后有着父与母与整个家庭作为他的支柱。


图片|Photo by Bermix Studio on Unsplash

延伸阅读:如何与父母建立良好关系?先经历分离,才能完整亲子关系

然而什么样的“爱”才是真正的“爱”?

老来得子的父母,为了让孩子快乐,尽自己所能的实现孩子所有的愿望,无时无刻满足孩子欲望,为孩子做最大的牺牲奉献,作为爱展现,这是爱吗?

拥有高学历或过去吃尽苦头的父母,希望孩子将来成材,于是给予孩子众多的才艺与补习,花尽大笔积蓄,让孩子在课业压力的严厉考验下锻炼心智,要求孩子达到理想标准,为了孩子将来有朝一日能出人头地,这是爱吗?

《为何家会伤人》解密了所有父母给予孩子的爱,只要缺少其中一项成分,父母的爱,都将成为揠苗助长的武器,让孩子成为孤岛上的无助者。那个成分,叫做“倾听”。

书中提及,父母常将帮孩子“做什么”视为爱,但很多时候,父母“不做什么”才是爱。文中更提到一个国二孩子拒绝上学,原因是英文分数考的很差,老师脾气火爆,经常在全班人的面教训他,让他很没面子,所以不想去上学。

当孩子将委屈告诉父母时,父母开口说的话却是:老师骂你是为了你好!孩子一听到这句话,发了更大的脾气,而且说什么他都绝对不要再去学校。

这是父母习惯性的对话方式,听到孩子不上学,就急于想解决问题,于是说出“老师骂你也是为你好”,孩子从这句话感受到的就是“妈妈比较重视老师,比较不重视我。”这就是父母在与孩子对话时,没有做到倾听。


图片|Photo by 🇸🇮 Janko Ferlič on Unsplash

你会喜欢:心理师:孩子其实很敏感,大人是否真心倾听,他们都感受得到

看到这里,父母可能脑子充满困惑:难道孩子做错事了都不用纠正吗?

我长年学习萨提尔模式,萨提尔是个既有原则又全身充满温暖的女士,她曾说:当孩子有错误需要纠正时,充满慈爱的父母通常会采取很坦然的办法,那就是询问原因,倾听孩子的心声,给予关怀和理解,同时体会孩子的感受。

最后,才是利用恰当的时机,在孩子自然想倾听时才给她们讲道理。

《为何家会伤人》帮所有父母拆解家庭里看起来是爱,实际上却是伤害的种种行径,并从爱的根源“夫妻关系”重新为家庭打造出爱的地基,家庭才有可能在上头立足,也才能往上发出生机勃勃的枝芽。

父母都是爱的基础,爱孩子并不需要伤人,只要父母转个方向,倾听孩子所想,放手让他们学习“分离”,对孩子们而言,这便是真正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