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面对世界的不公,如果保持沉默,不是因为我们不在意了,而是避免彼此间的冲突产生,甚至怀疑起自己的“不舒服”;然而《优雅地反抗》让我们坚定地相信——作为我们,从来就没有错!

文|林薇 Vivi 

这个世界确实不完美,许多时候,我们也无法阻止坏事发生,但请切记,别因为你是谁,而感到不满、怀疑、甚至道歉,因为身为你自己,从来就没有错。

约莫两三个月前,我在信箱里收到了《优雅地反抗》一书的推荐邀请。当时还点进信件中阅读此书、也并不熟悉本书作者的我,便直接地被这个标题所吸引。

兴许是因为对于不公不义的事情总是无法容忍的本性,或是从小有些叛逆的性格,也兴许是始终相信反抗二字并未只有一种作法诠释的心,让我迫不及待地想要点开来阅读,这本当时尚未出版的书籍。

记得最一开始,我跳过了序,也跳过了前言,就像是个急着想揭开真相的侦探一般,只想直捣黄龙,迅速踏进作者想要反抗的世界里,一窥他所看见的,那仍充满许多冲击、无奈与愤慨的世界。就好像正因为世界拥有了这些,所以才会激发人们愤怒,也才会促使人们反抗。

但我错了,从开始阅读第一个篇章时,我就知道自己错了,而且错得离谱。因为标题中的优雅,从来就不只是副词,而是另一个动词的展现。他是一个心境,不用以衬托反抗,而是与反抗相辅相成。

作者面对压迫、面对歧视、或面对他人的不公义,从未姑息,也从未仅止于旁观,但他用了更弹性、更有智慧的方式,让不合理得以被彰显,也让当事人,有转圜的余地,不至于陷入僵局。


图片|Photo by Rick J. Brown on Unsplash

接受不合理,从来就不是义务,其实反抗,也需要练习。

作者在书中提到,面对不合理的事、面对压迫,感到不舒服,是天性、是自然,不需要被隐藏,也其实根本就无法隐藏。

我们之所以不再察觉他们的存在,通常并不是因为他们改变了,也不是因为我们真的不在乎了,而是因为我们习惯了沉默,也习惯了不让星火燃烧,只为了避免冲突发生。

久而久之,这样的漠视,甚至成为了“义务”,成为了那句“欢喜做甘愿做”的最佳巩固者。人们不再因为自己的不反抗,而感到疑惑、挣扎,也不再像过往一样那么深切地感受到不合理,所能触动的感受与波澜,最终慢慢忘记了反抗的能力,更失去了反抗的勇气。

然而对于那些不舒服,我们其实可以尝试用自己舒服的步调,练习反抗。

一次,一次,慢慢地,在遇到不合理的事情时,感受自己当下的波澜与反弹,用坚定的语气表达自己理解,但不代表得无条件接受的立场。也让对方了解,此一举动,实为不合理的对待。因为从来就没有人,有义务要接受这样的行为,而没有反抗的权利。

延伸阅读:【A Couple Minutes】我们期待他人对待自己的方式,都是自己教会对方的

记得尚未达成的,也要记得好不容易已改变的。

当我们逐渐开始意识到不合理,并对于这些情境不再漠视时。那些因看见想要改变的,实则尚未改变,或是因看见改变路上困难重重实为现况,而造成的无力感与冲击,便会随之而来。

感受当下那股极力想要改变的热情,是重要的,因为那将引领我们,持续去突破现状、跨越挑战。然而接受当下的自己,并不是所有事情,都能一步到位,短时间内做到,也是重要的。

因为改变从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就算我们改变的了自己,要突破一个结构性问题,我们还需要酝酿更多人,也在这个体制中,改变参与体制的方式,才有机会能够让整个环境,都充满新的气象。

然而,在深陷无力情绪的同时,也万万不可忘记,其实回首,我们已经走了好长一段路了。


图片|Photo by Johannes Plenio on Unsplash

如果“促成改变”是一场耐力战,那么除了向前冲去,持续记得沿途的风景,每一个好不容易的过程、每一次终于达到的目标、还有每一场没有想过会跨越的了的挑战,就将是滋养我们走下去,最好的养份与动力。

因为那将提醒着仍在理想半路的我们,虽然未尽之事还有很多,距离终点也还有好长一段要突破,但回首来时路,就算一切再不容易,但我们也都没有放弃呀!也是这么咬着牙、这么傻傻做着,撑过来了!也不知不觉,就走了这么长一段,当时看来也好困难的路呀!

同场加映:致常常放弃“做自己”的你:允许自己有好有坏,现在就是你最好的样子

别让外面的声音诠释你,只有你才能代表你自己。

这个世界,会有很多不一样的声音,在告诉你,“应该”成为的样子。 但这些期待,通常都来自于外在,来自于他人,而非我们自己。也正因为如此,所以会常常觉得,无论再怎么努力要去迎合那个标准,但在我们自己看来,却总还是差了一些。

然而在阅读此书到尾声时,我发现,作者想要表达的,从来就不仅仅只是面对不合理时的反抗、面对变化时的弹性、与珍惜自己好不容易才踏过的那些路,更重要的是要回归内心,倾听自己的所想、诠释自己的想法、与握紧自己的主控权。

因为你就是你,是由好多不同的特质、认同所组成的你。而你的存在,不是为了向谁证明什么,更不是为了去迎合谁的期待。你的存在,本来就足够美好。


图片|Photo by Ushico on PIXTA

你会喜欢:分手后,我是谁?失恋的 2 个疗愈练习:破碎后,请重新拥抱自己美好的模样

你有你的喜好、你的自由,在发现自己不符合他人标准时,怀疑那是自己的问题,是一个很常见的情形。

但下一次,当这些怀疑、否定出现时,能否让我们一起尝试,在感受到那个怀疑的同时,慢慢将这样的别扭表达出来,并且再进一步尝试询问自己,如果从我们自己的视角去看,自己真的是这样一个“不合标准”的人吗?这个标准,真的适用于我吗?以及,我们真的有需要去“符合标准”吗?

此时你会发现,最后能够去诠释你的,其实只有你自己。就算用了他人的标准来诠释,也是我们自己选择了,拿取外界的标准,并套用在自己身上,加以诠释。

时间一久,我们便有可能变得习惯活在他人的标准与期许里,最后甚至忘记了,当初为何走在了这条路上,还走到了这里。

只有你,能代表你自己。这是我在阅读这本书籍时,最大的震撼、同时也是最深切的感动。

别忘记内心所望,也别因为他人的期待,而在还未尝试前,就先用眼前的绳索框住自己。因为那并非画地自限,更是自我束缚。

作者用第一人称视角,写下了一些他实际在生活、在职场上发生的事。虽然看起来,像是个散文集,但实际上,我觉得更像是一本记录思考过程的日记,而我们正是作者在分享这些日常与过程的那个对象。

也因为如此,我们能透过作者的视角去发现,这个世界虽然真的没有想像中那样完美,就诚如每一个我们,也都不可能是那样尽善尽美。但至少我们可以坚定地相信,作为我们,从来就没有错,作为我们,本来就是一种影响,也就可以是这个世界上的一点点光亮、一点点美好。

因为亲爱的,你就是你。 而身为你,有你的参与,是这个世界,最独特的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