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约会要聊什么?如何在约会之中,快速但深入地了解一个人?心理学教授告诉你,诀窍之一就是适时地“展现脆弱性”,因为那会让你变成一个真实的人。

如果看过《爱在黎明破晓时》(Before Sunrise),你大概也对那样不断绵延拉长的谈话与心灵相通感到向往,不过向往是一回事,但现实中面对第一次约会,你可能是尴尬地频频看手机。

网路搜寻“第一次约会”就能找到人们源源不绝的焦虑,该穿什么,该聊什么?若你期待的是更深层的交流、发展更紧密的关系,以下 4 个初次约会的建议提供给你。


图片|Photo by Shamim Nakhaei on Unsplash

1. 再看电影,就没第二次约会了

初次约会,应该选择一个彼此更能充分交流的空间。像是看电影、音乐会、逛夜市、棒球赛可能都是一个容易“分心”的活动。

如果只是怕“没事做”会尴尬,你更该勇于面对才能改善这种焦虑。

有事做就不怕没话题吗?给你一个参考,英国赫特福德大学公共心理学教授 Richard J. Wiseman 做过一项调查,发现约会中谈论电影的人,只有不到 9% 的人想要约会第二次。

吃饭也不是个好主意,餐点来了是该吃还是该讲话?两人很可能就被困在了碗盘中──这种状况更容易发生在高级的餐厅上,你还必须烦恼怎么打扮、怎么付帐单。

初次约会,建议选择压力较小的地点,如有一些背景音的咖啡厅或酒吧,方便你们弄清楚彼此能交流到何种程度,没来电就掰掰,感觉不错就再去下一个地方。

2.“很厉害的人”并不比较讨人喜欢

不擅长社交的人对“聊什么”会恐惧。在知道“聊什么才好”前,先学会一点谈话的风度:不要成为一个支配谈话的人,但也别是一个不贡献话题的人;不要自恋地只谈论自己,也别疯狂倾倒负面情绪。

两人应处于平等的地位,接受对方丢出的话题,然后稍微改变方向,再抛回话题,保持自然的眼神交流与对对方的兴趣。

人更倾向喜欢“讨人喜欢的人”而非“很厉害的人”,也喜欢“和我们相似的人”──但不要“演”,我们都知道自己同时也讨厌虚假的人。

延伸阅读:16 型人格心理测验:将你的“真实性格”以及“性格潜在问题”一网打尽

3. 想深入了解一个人?有三个阶段!

觉得话题总是在生活表面打转,无法更深入了解对方吗?西北大学心理学教授 Dan McAdams 做过一项关于“如何才能真正了解某人”的研究,他认为“了解”分为三个层次:

  1. 人格特质(General Traits):比如他外向或内向、细心或粗心、容易相处与否等,类似星座分析。
  2. 个人关注(Personal Concerns):他的目标与价值观、生活信仰、面对该生命阶段的态度等。
  3. 自我陈述(Self-Narrative):人会将自己的生命整理成“故事”,在最后的阶段你能认识到,一个人是如何去理解与陈述自己的生命经历。

要成为亲密朋友或伴侣,就必须达到第三个阶段。一般对话及分享个人经验,可以了解到一与二阶段,但要触及第三,就得问些较深入的问题。

Dan McAdams 曾列出 36 个问题,由浅至深,认为这些题目可以增进与初次约会对象之间的亲密关系,第一次你可以参考较浅的问题,如“对你来说,完美的一天是什么样子?”或“人生中,你最感激的事情是什么”;深入一点的则有“你上一次在别人面前哭是什么时候?自己一个人哭呢?”

──当然别开门见山或像面试一样僵硬地照稿问,修改得自然一点、自己也要提出看法,观察当下情况,深入的话题或许能留到下次再聊。


图片|Photo by Matt W Newman on Unsplash

同场加映:用 36 个提问爱上彼此?在轻易说爱之前,先从自我揭露开始

4. 做真实的自我,面对“脆弱性”

Dan McAdams 所列出 36 个问题,乍看有点尴尬,其实他也只是铺设出一条协助双方展现真实自我的桥梁,若警戒着不过桥,就难以和约会对象发展更深入的关系。

就像前面第二点提过的,人会为了让自己看起来完美而变得僵硬且虚假──面对并接受你的脆弱性,展示你的脆弱性就像在分享“我们是一样的”,让身与心都变得柔软。

就算你没有打算发展得更深入,仅止于友谊而已,也应该保持真实的自我、用开放的心态面对他人,否则久而久之就容易将自己孤立起来。

也要记住,“展现脆弱性”并非把对象当作你的心理谘商师,你也不必在最一开始就秀出所有的自己。

只是告诉你,要放下“必须完美”的矜持,愿意做自己、愿意在时间中建立与对方的信任,成为一个有情感的人,别人才会愿意与你交流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