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年有承・真实周年】第一场时代讲堂“D&I 拥抱不同讲堂”,在当天晚上八点热闹展开了!这场一个半小时的讲座,由主持人 Merci、主讲人 Philip 老师,以及创办人玮轩、读者提问的活泼问答,组成了一个丰富美好的夜晚。

在讲座之前,我们邀请了众多读者一起来玩玩“性格家心理测验”(欢迎点击连结,测试你的本质色彩!),透过情境式的连续问答题,解析出你的人格特质,以及未来十年的走向及祝福。目前为止已经有超过六万五千位读者,都来测过自己的颜色了唷!

于是我们也在课前,让这场讲座的主讲人 Philip 测试看看自己的“本质色彩”,出来的结果是“专业蓝:主动出击的自学家”。

看到这结果,Philip 大笑了出来,他也觉得非常符合自己!因为 Philip 正是资深人力资源专家及高级主管的教练,已有 16 年的人力资源经验,虽然在外人眼中他已经是一个有丰富智慧能引导他人的教练,但这样的他,仍常常以学生的心态继续好奇地学习着。

多元共融,是创新的重要原因

Philip 提到他多年在不同公司工作的经验观察,传统制造业的公司会倾向透过标准化来培育人才,因为希望出来的产品、流程的品质是稳定低变动的;然而现在的社会却也趋近于一种世界——“VUCA”的世界:

  • V:Volatile 多变
  • U:Uncertain 不定
  • C:Complex 复杂
  • A:Ambiguous 模糊

因此在新的商业型态的公司之中,为了提高“创新”的的成分来因应复杂多变的环境,他们也采行了鼓励“多元共融”的文化环境。因为当创造一个能够听见每个人的声音,健康的、具建设性的辩论的环境时,才能造成精彩的不同;透过友善的环境才能放大每个人的差异、拥抱许多珍贵的创意——而这就是“创新”的重要来源。

延伸阅读:如何成为一个好的工作者?Google 台湾总经理:依循 3 步骤——学习、归零、再度学习

一个好的团队中,最重要的要素是什么?

有一份研究叫做“亚里斯多德计画”,研究发现,在同样的组织要素底下,真正突出的是团队如何一起工作,其中有以下几个要素:

  • 心理安全感
  • 可靠
  • 结构
  • 意义
  • 影响

大家猜猜研究显示,最重要的要素是哪一个?没错,就是第一个:心理安全感。而什么是“心理安全感”呢?

“心理安全感”就是让团队的成员能够觉得:在这个团队中能去冒险、敢说出跟大部分人不同的意见、说一些跟老板不同的意见、跟别人分享失败的尝试,这些东西对我来说都是自在的、是安全的、是被包容尊重的——即使我跟别人不一样。

这又回到了如何造就创新的文化、让团队有向心力?让大家有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答案呼之欲出——心理安全感。

这时玮轩与主持人 Merci 也分享了各自在团队中发现能顺利沟通、并且凝聚向心力的案例,而在 Philip 听完玮轩的分享之后,他也分享了一个近期感触很深的部分,那就是自己的脑子里也有不同模样的自己,“有时我是聪明有智慧的,有时我是脆弱的,有时我是需要跟朋友在一起的,有时我是独立的⋯⋯”

看见自己那些不同的部分,爱着那样不同的自己,也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资深人力资源专家及高管教练 詹正哲 Philip

问问自己:从我自己开始,我希望下一步有什么不同,我想要展开的行动是什么?

资深人力资源专家及高管教练 詹正哲 Philip

​​多元共融:看见不同,意识到“角”的存在

 Philip 为大家举了一个实际的例子做想像:犀牛。

犀牛的鼻尖上有根粗粗的角,所以——我们来发挥一点想像力——如果犀牛在户外写生,它眼中的风景会是什么样子的?

那恐怕所有的画作中,都有那根角吧!

而我们每个人的心中,也都有那根“角”,看出去的风景,也都和每个人眼中的不一样。如果没有意识到它的存在,我们就会以为世界如我们眼中的样子,反而无法认识到真正的世界。

但这不代表我们就要努力地把每只犀牛的角去掉,而是要清楚地意识到“角”的存在,就有机会以更开阔的心胸,去面对更多元的声音,让“多元共融”真正地发生,这个世界的人也就能更舒适地“做自己”。

你会喜欢:【拾年有承】女人迷团队故事:在这的每一天,我都在享受着多元共融带来的幸福感

聊聊你心中的疑惑

Q:如何接受别人意见和自己不同,而没有谁对谁错?自己常常陷入在因为意见不同被反驳,而怪罪自己⋯⋯

Philip 笑笑着说,好像第一句就已经回答了这位学员自己的提问,他认可“意见不同而没有谁对谁错”这一份价值观。接着 Philip 发挥其资深教练的能力,他抓住问题的核心,向学员提出了挖掘自己的深度问题,他问:

“在怪罪自己的部分可以区分为⋯⋯

  • 是过度退让没有坚守意见的自己?
  • 还是意见被反驳后的脆弱的自己?
  • 还是过度坚持的自己?

那我们能不能先第一步‘看见’到底在怪罪什么,厘清了之后,就能进一步理解自己最在意的点是什么,也就可以进行下一步的选择。”

Q:当发现自己与他人有些格格不入时,若不想强迫自己融入群体,应要如何调整自己的心态?

在这一题里面,Philip 觉得也与上一题有关联,首先第一步也是“先看见”!

自己与他人不一样,也许是性格不同,也许是打扮不同,也许是像上一题的意见不同——没有谁对谁错,没有谁好谁坏。而 Philip 也看见了提问背后的本质与假设,例如“融入群体”就必须要跟别人一样,才能够融入吗?

有没有可能,你的“不一样”是能帮团队加分的开始?而我们如何从这个“开始”去打造一个不一样的团队,可以先从邀请出发,试着引导或是自己丢出不一样的声音。

如果发生了丢出自己的声音、可是团队没有接住的状况,要怎么办呢?那也没有关系!那时可以问问自己:下一次我能否用不同的方法再丢出我的声音?能不能再试第二次?或是能不能私底下表达?

这些一步步的思考,都充分展现了多元共融的积极性,成为自己想要的影响跟改变!

Q:如何让上级接受这个思维,跟可以怎么开始打造多元环境?

回答这一题时,Philip 微微苦笑,因为往往要影响别人都比较难(笑)。他提到现在市面上有许多研究数据展现,有多元共融的职场环境其实具有商业利益,能增加团队的创新与敬业度,像 Google 就是一个好的案例。

如果上级不能接受,那能不能从你自己、从你身边的人开始?就像上一题所讲的,从你自己开始,一步一步来,让人觉得“咦?你这个人好像有点不一样⋯⋯”而且是好的不一样。

影响会是双向的,你要相信自己跟大环境,可以慢慢改变主管的思维;而或许了解上级的生命经验,也是一个重要的开始,因为他也是一个不同的角度,拥有不同的背景的生命个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