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论你在人际关系中是“攻击型”还是“回避型”,一不小心就会造成一段关系的决裂,所以最重要的是学习“正确的说话技巧”,两人才有走下去的可能性。

文|朴民荣

干脆对我发脾气算了,求求你了

对着墙壁自言自语的感觉

好久不见的朋友聚会,有一位朋友讲起她与丈夫吵架的故事,于是大家开始诉苦“自己厌倦了跟丈夫说话”。

然而,彩恩却羡慕这些和丈夫吵架的朋友们。彩恩的丈夫属于“回避型”,当气氛变得差或尴尬,就会干脆逃离现场。每次彩恩说:“老公,跟我聊一下”叫他出来时,他总是用各种藉口搪塞。

不说话就不会吵架的现况,外表看似和平相处,但彩恩却心焦如焚。

人际关系之中,当有争执或冲突发生的时候,指责对方的类型称为“攻击型”;不愿表达自我想法或立场的类型称为“回避型”。回避型的人害怕受伤,所以不愿正面应对“冲突”,藉由逃跑回避问题。

无论是攻击型或回避型皆为不善于处理冲突的人,因为不管是责骂、忍受或逃避对方,最终都会促成这段关系的决裂。但针对回避型的人仍有办法解决,仅需要让他经历过一次透过沟通,而成功解决冲突的经验,往后便会产生更多利用沟通解决问题的机会。

所以这时,熟悉说话技巧非常重要。

这与心理学家诺里斯的研究结果不谋而合:彼此让步的情侣、单方让步的情侣及各自主张的情侣,哪一对情侣的信赖度最高?答案是各自主张的情侣。因为他们会明确讲出自己的欲望,并互相磨合,因此更能了解彼此。


图片|Photo by Anthony Tran on Unsplash

延伸阅读:暧昧阶段“说话地雷”有哪些?心理学家:这七种说话风格,让你变得无聊透顶

中断对话的“瞬间”藏有提示

回避型的人通常是什么时候会想要回避问题?

第一,心情很糟或受到压力的时候。

回避型的人承受不起责难,假设对方不断指责自己,他们会产生“这话题下次再说”、“你太激动了,所以我不想讲话”的反应,甚至断绝联系。

这时候对方会以为“这是在无视我吗?”而更加生气,但千万别误会,回避型的沉默并非无视对方,他们只是需要“思考时间”。回避型的人须花更多的时间解决冲突,因此当问题发生后,他们要有独自思考的时间,以及远离人群的自我空间。

同场加映:原生家庭就是你“依附人格”的成因?无论是逃避还是焦虑,都是一种依附需求

第二,问题发生时,他们无法立即想到解决根本之道,只好躲进洞里沉默。

那么,以下将探讨回避型的沉默。当你的恋人或另一半在发生问题时一言不发,请想一下“两人间的对话何时断了?因何事开始逃避话题?” 上例彩恩的丈夫假设在“交往刚开始”就出现逃避问题的现象,很有可能是小时候养成的习惯,但若是结婚后的某个时机后才开始出现这种反应,就表示原因是出自于另一半的语气与表达方式。

在某个瞬间,另一半会开始表现出指责或嘲弄的攻击态度;而“回避型”的人则会逃避问题,展现出自我防御。

举例言之,常喝酒的丈夫今天又喝醉晚回家,妻子对丈夫说:“既然要喝到超过凌晨十二点才回来,何必回家?家是你的旅馆吗?”丈夫:“我错了,明天开始会注意的。”妻子更愤慨地说:“哪里错了?你说啊!错在哪?”丈夫不管做什么或说什么都会被骂,最后决定干脆什么都不说,成为经典的沉默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