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家庭界线模糊时,父母如果以受害者的角度,情绪勒索子女的时候,我们要如何与之沟通,并帮助他们拥有自己的生活?

“亲爱的H你好,你会怎么描述曾经或是正在身处的状态?”⠀⠀⠀⠀⠀⠀⠀⠀⠀⠀⠀⠀

“父亲出轨,离婚,妈妈过于依赖孩子,曾经两个小孩被单独丢在家好几天,父母轮流离家出走。之后好几年打官司,财产、监护权等等,身为长女的我几乎都会陪妈妈去法院,有时候也会是列席人。

家庭界线模糊,有一阵子我觉得自己这辈子一定都要以家庭为重,甚至因为内心没办法‘抛下’妈妈一个人吃饭,所以会拒绝朋友晚上或假日的邀约,也会因为让妈妈一个人,而对她产生愧疚感,觉得自己很对不起她。

之后跟爸爸开始有联络,偶尔会出门,孩子常常夹在两人中间,妈妈会发飙、阿姨会骂我们自私,近几年已经不会了,但如果跟爸爸有见面,还是尽可能瞒着妈妈就瞒着。妈妈很常情绪勒索,让我觉得自己是坏人,她是受害者,大学之前都会顺着她的意走,因为觉得自己应该要孝顺、要对她很好很好,大学之后慢慢发现这样相处模式有问题,现在有时会很受不了就吵起来。”

推荐阅读:萨提尔治疗|面对亲密关系,不再复制原生家庭的模式

“你如何让自己暂时或持续好过一些? ”

“偶尔不理会、偶尔直接吼;跟爸爸见面就是当作没发生过或不特别跟妈妈说;有时候会去找能够自己一个人的空间(我们家所有的空间都是共用的 没有自己的房间),独处。

但家庭界线模糊,如何帮助妈妈学会有自己的生活、不要情绪勒索,如何跟妈妈沟通,如何化解妈妈对于我们跟爸爸见面的不愉快?”


图片|Photo by Hugues de BUYER-MIMEURE on Unsplash

通常,一个完整的家庭是各司其职,爸妈展现照顾者的能力,孩子可以放心地被照顾。但这并不是基于强迫性的“扮演”,或是谁一定要变成什么样的人,而是基于心智发展上,小小的孩子本来就还没有办法理解自己和他人的情绪、思考、愿望、价值观,以及带来的后续影响。所以对父母来说,照顾孩子是一项本来就该做的事。

但有些父母并不这么想,或至少,他们无暇这么想,因为在他们的世界里,巨大的灾难不断发生,毁灭性的冲击迎面而来,没有心力再去顾及孩子。相反的,父母不但没有学会如何和孩子相处,反而将孩子视为自己的延伸物,开心就捧上天,难过就紧抓着当作浮木不放。

大多时候是后者。

孩子逐渐长成可以理解父母的样子:那些父母陷落的洞,孩子挤出情感填补。那些父母身上带的棱角,孩子挖空那个部分的自己。他以为能够感受到紧贴的温暖,让这段关系像是一个家,像是一个外人口中有爱的家。

只是,孩子也和父母越来越像,浑身坑洞与棱角,长成一个不是自己想要的样子,却也不知道自己是谁。

同场加映:原生家庭就是你“依附人格”的成因?无论是逃避还是焦虑,都是一种依附需求

亲爱的H,看到你写道“有一阵子我觉得自己这辈子一定都要以家庭为重⋯⋯觉得自己应该要孝顺、要对她很好很好”,不免替你感到心疼,那种被家庭绑住的感受好强烈,像是在说,即便牺牲自己都在所不惜。

我相信你心里的煎熬也同样强烈,虽然还是会满足妈妈的需要,但你自己的需要也想要被重视。我想,你对她吼,你想要她也看到你的伤口,你对她冷淡,你用沉默控诉她的情绪绑架。⠀⠀⠀⠀⠀⠀⠀⠀⠀⠀⠀⠀

倘若父母的界限模糊,我们很难重新教育他们,毕竟他们这样生活了至少五十年。心理治疗中,我们常提及一个人的性格转变至少需要三到五年的时间,但相反的,也不难想像五十年能将一个人的性格多么稳固的扎根绑牢。五十年内,所有的偏执已成常态,所有的勒索都成合理。

时间不会消弥一切,在缺乏密集反思的状况下,时间只会将一个人的行为与思想带往更荒凉之处,他们有可能成为万中选一的天才,开辟出让人追随的新城市,但绝大多数,荒凉之处仍旧荒凉,待在那里不走只是一种证明,证明自己当初的决定是对的,保护自己的尊严不受损伤。


图片|Photo by Liam Andrew on Unsplash

你会喜欢:致孤单成长的孩子们:儿时未曾从父母身上得到的爱,你可以自己来

改变父母是一项不可能的任务,除非他们也有强烈的意愿。

那道界限需要回到你的心里,自己画出来,并瞭解必须遵守的原因。一旦跨越了,那并不是妈妈不改变,而是你被妈妈改变了,这不是你的错,就像每一个孩子最初的渴求:想要一个完整的家。

所以孩子去变成妈妈想要的样子,也想要妈妈可以变成自己想要的样子。只是,从妈妈身上得到的回馈却是:“你都站在你爸那边”、“你这个不孝的孩子”、“你长大了就不要我,我会去跳楼给你看”。

我们都曾天真地认定,爱是相互尊重且平等,却容易忘了每个人对爱有不同的标准。

你可以当作妈妈的保护者,只是你也要清楚,这是出自愧疚或是心甘情愿,可能两种都有,每一个行为中的比例不同,而每一个行为都将决定,日后带给你更多的匮乏或是满足。

祝福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