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人们口中“声名狼藉的 RBG”(Ruth Bader Ginsburg)也是美国最高法院史上第二位女性大法官,性别平权的最强推手!本书作者杰佛瑞・罗森藉由 13 篇珍贵访谈,呈现最真实的 RBG。

文|杰佛瑞.罗森

罗森:您一九七○年代担任 ACLU 律师的时候,被称为女权运动的瑟古德・马歇尔。

金斯伯格:他是我当律师的榜样。你提到我是渐进式地一步一步来,他就是这样做的。他不会第一天就找上最高法院说“终止美国种族隔离”,而是先从法学院和大学开始。在打下一定基础之前,他不要求最高法院抛弃“隔离但平等”原则。

当然,在七○年代打性别平等官司,与五、六○年代参与民权运动很不一样。瑟古德・马歇尔与我最显着的不同,就是我从来没有生命危险,而他有。他会去南方小镇为人辩护,有些根本是诬告,而他真的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会没命。我从来没有这种问题。

罗:在 ACLU 的经验,对您担任大法官的工作影响多大?

金:我为 ACLU 女权计画写理由书的时候,总试着写得深入浅出,条理分明,好让同意我的主张的大法官,能够参考我的理由书写他的意见书。我大多数时候把自己当成老师,因为当时大家对性别歧视瞭解不多。

社会大众虽然已经知道种族歧视的丑恶,可是很多人以为法律中基于性别的差别待遇是善意的、是对女性有益的。所以,我的目标是一步一步让最高法庭明白——用大法官布伦南(Brennan)的话来说——有些人以为是提高女性地位的措施,其实是限制她们的牢笼。


图片|麦田出版 提供,Credit:Sebastian Kim/AUGUST

延伸阅读:【性别观察】“选我是因为我有能力,还是身为女性?”保障女性,是为了有一天不需要保障女性

罗:您现在写不同意见书的时候,还是秉持这种作法吗?


金:我写不同意见书和上诉理由书的心态一样,都是想说服。有时候你必须强而有力地申明最高法院的决定大错特错。

罗:我们来谈谈您时期驳倒的法律。您可以为我介绍几场最重要的胜利吗?

金:这些案子都牵涉到以“男主外女主内”为前提的法律。维森菲德案也许是最好的例子。原告史蒂芬・维森菲德(Stephen Wiesenfeld)的太太生产时死亡,他想亲自照顾刚出生的孩子,所以去申请社会安全保险育儿津贴,以便负担父子二人的生活。可是这项津贴只给寡妇,不给鳏夫。

维森菲德的妻子是职业妇女,她缴的社会安全税和男人一样,可是社会安全保险对她的家人保护较少。身为人父的男性配偶权益受损。我们想改变所有以“男主外女主内”这种刻板印象设立的法律。

史蒂芬・维森菲德的妻子是老师。她在怀孕期间身体并没有异状,九个月了还能教书。结果她进医院生了孩子,医生出来对史蒂芬说:“孩子健康,是男的,但您太太发生血栓,不幸去世。”史蒂芬・维森菲德发誓要好好照顾孩子,在儿子能全天上学之前,他打算兼职工作。

于是他去申请社会安全保险育儿津贴。他以为受薪父母若有一方去世,让活着的配偶必须独自照顾孩子,就可以申请这份津贴。没想到他去了社会保险局,得到的答覆是:“抱歉,维森菲德先生,这种津贴是母职津贴,而您不是母亲。”重点是:维森菲德太太也付了社会安全税,可是政府不提供她的家人保障,只提供男主人过世的家庭保障。

维森菲德先生的人生伴侣死了,他没得选择,只能独自照顾孩子,可是他没有得到任何帮助。我们那时着力抨击“男人不照顾孩子,女人不工作赚钱”这种观念,好像女人顶多只能赚点小外快似的。

罗:最高法院怎么裁定?

金:最高法院一致同意这种规定违宪,不过大法官们的理由分三种。有些大法官认为这明显歧视工作赚钱的女性——维森菲德太太和男性一样也缴了社会安全税,可是法律没有给她相同的保障。

有些大法官认为这是歧视为人父者。大法官伦奎斯特的思路又不一样,他说从孩子的观点来看,这种规定完全是任意的:为什么要是双亲之一去世,如果活下来的是妈妈,孩子就有机会受单亲照顾,如果活下来的是爸爸,他就没机会受单亲照顾?

我们把实际人生的情况带到大法官们眼前,让他们看到:他们过去以为对女性有利的制度,其实对她们不利。拿史蒂芬・维森菲德的例子来说好了——怎么会有那种规定呢?因为大家想当然耳地把女性当照顾者,照顾孩子是她们的事。我们的目标是打破对于男女角色的刻板印象。


图片|达志影像/美联社

同场加映:支持女性主义、堕胎权与同婚:“声名狼藉”大法官金斯伯格

罗:您不怎么欣赏家父长式刻板印象。

金:不欣赏。

罗:为这些案件提诉讼的时候,您面对的是男性法官,他们有很多这种刻板印象。所以您决定代表男性原告,是因为您认为那些法官更能同理和他们一样的人。

金:其实我为女性原告辩护的次数更多,至少不会比代表男性原告少。我们试着教育最高法院:用一个人是女性或男性来给他们分类,比方说“男人可以当医生、律师、印地安酋长,女人该打扫屋子、照顾孩子”——这种世界观是有问题的。

这种世界观把世界当成是男人的,女人没多少空间,只能缩在自己的小角落。我们的主张是:不要因为一个人是男的或女的,就把刻板印象往他们身上套。也许大多数人的确合乎刻板印象,但也有人不适合这套框架,他们应该能自由选择、能自由活出自己的人生,不因为他们的性别而受到局限。

推荐阅读:性别观察|“出柜算什么新闻?”为什么 TIME 要以封面故事,报导艾略特・佩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