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侣交往,究竟要 AA 制好,还是哪种分配模式更恰当?卢美妏心理谘商师,透过自己与周遭友人的关系经验,发现“伴侣相处的形式”并不是关键!经营长远且稳定的关系,需要互相沟通、理解,并找出彼此能接受的价值观。

“你认为男生应该多出一点钱吗?”伴侣金钱与家务分工的讨论又重出江湖,某美国台湾女性社团和 Dcard 都在热烈讨论。

我身边朋友第一次跟人出去吃饭,若不是 AA 各付各的,也是有来有往、下次回请。直到最近这一年多返台,才发现我身处厚厚的同温层中。

听到同龄男性朋友抱怨,要口袋够深才能交到女朋友,因为约对方出去(尤其是交友软体)一定要买单。

有句话是这么说的:“为你花钱的人不一定爱你,但不愿意为你花钱的人肯定是不爱你。”但我认为,在约会期间愿不愿意帮对方付钱,不能视为择偶条件。

重要的是“金钱观”。


图片|Photo by Clay Banks on Unsplash

延伸阅读:金钱观对婚姻有多重要?你们争吵的不是钱,而是背后的信任

很多年前,我刚开始跟北京男生交往时很不习惯,喝个咖啡也要坚持买单。(往后几年,我多跟几个北京男生来往,还真的都是这样⋯⋯)

这位仁兄的女性朋友跟我说,在他们那,第一次约女生出去没买单,那肯定没有下次了。我还振振有词地跟他们介绍台湾伴侣 AA 制的优良美德。

虽然觉得很怪,我还是选择尊重文化差异,不然双方在柜台为了谁买单僵持不下,也是尴尬。

只是有一件事让我印象深刻。有一次,我跟对方去我最喜欢的咖啡厅民生工寓下午茶。熟悉我的人都知道,我去民生工寓都是点一杯咖啡,外加三个以上的甜点。

跟他一起去,我知道他会坚持买单,非常节制、非常含蓄地只点了一个蛋糕(我多么不容易啊!),咖啡还用外带半价优惠!

结果对方在买单的时候,很震惊一片小蛋糕要 120 元。

回去的路上他沿路叨念,怎么蛋糕吃这么贵?85 度 C 的一块才 60 元他也觉得很好吃⋯⋯我就让他买过一次蛋糕,他大概念了有三、四年。诸如此类的事情一直出现在我们的相处中。

他说的是对的呀,85 度 C 一块 60 元的蛋糕也很受欢迎,但我就是喜欢吃民生工寓的蛋糕啊!

我跟对方的关系断断续续很多年,从学生时期到工作几年年薪都过百万,再到两人都算小有所成。对方倒是始终如一。

我在深圳眼睁睁看着年薪 X 百万的腾 X 小主管,为了省 30 元 RMB,在酷暑之下拉着我走大老远挤公车。我很想说我来打车吧,我们的时间远比 30 元值钱,但我知道他不会采纳。

当年我是很喜欢这个男生的,只是价值观实在落差太大,尽管双方都很努力了,还是没办法走在一起。“金钱观”是伴侣关系中数一数二重要的价值。

《爱情设计卡》的爱情价值厘清中,有一大类就是“外在条件”。

我在谘询时,会透过牌卡带个案去探索,在爱情或是要发展到婚姻的关系中,你重视哪些外在条件?你们对这些价值有共识吗?

例如,你觉得两人都要有工作吗?你觉得对方应该要会赚钱、追求更好的职业发展吗?要有车有房或是未来要买车买房吗?若是一方因为进修/生育等因素中断工作,另一方愿意负担经济吗?


图片|Photo by Dương Hữu on Unsplash

推荐阅读:“成熟的关系,可以坦承谈钱而不尴尬”适合结婚的伴侣,是因为至少讨论过这五个金钱问题

除了外在条件,还有沟通互动、特质能力、生活方式⋯⋯等价值要一一探索排序。哪些是最重要的?具体来说是什么?两人互相了解对方看中的价值吗?对于差异有应对的共识吗?

对我来说,我不在意另一半是否会赚钱,没车没房也没关系,但我很重视对方大方不计较、自己懂得快乐,也期待对方有让我欣赏的才华。

这真的不是对方钱多钱少、买不买单的问题。金钱观,不是由经济能力决定的。我同意经济能力是建立家庭的重要基石,但金钱观是一种“价值观”。无论有钱没钱,都需要去经营共识的价值。

两人若要相处几十年,价值观落差太大真的是没法过日子。我总不能一直偷偷去买星巴克和 150 元的法式小蛋糕吧?(还要在他回来之前湮灭证据,我经验相当丰富,但我不想这样做一辈子。)

对方能不能接受你花 150 元以上吃一块小蛋糕?你能不能接受对方花上万元买最新的 3C 产品?

伴侣双方在金钱价值上,是否能够坦然沟通、达成一致共识?若两人经济能力有差异,如何不让金钱造成关系的不平等?如何在双方都感到舒适的情况下共同生活、经营关系?

我想这需要回到伴侣关系的本质,搞清楚彼此重视的价值观,针对差异互相理解、对等尊重,才是感情维系的关键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