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已登入N号房》记录着韩国记者追踪团火花,揭发N号房事件的直击实录。身为记者,她们无畏惧地揭发真相,让网路性暴力、性剥削的问题浮上台面;身为女性,她们意识到性别不平等、社会对受害者的二度伤害,因此在报导之后,她们依然持续为相关议题发声⋯⋯

文|叶静伦,Right Plus 多多益善总编辑

一起让星火燎原

很难说清楚,去年 3 月引爆韩国民间晔然、惊惧延烧到台湾的 N 号房事件,究竟该从什么角度来思考它的意义,才是真正的全貌。

大多数人理解的那个面向,充满性、暴力与不当牟利(性剥削),其中涉及许多未成年人,包括以东南亚、澳洲、俄罗斯儿童为对象进行的性虐影像消费散布,以及多个儿少性影像共享聊天室,其中一个犯罪者孙政宇甚至同时经营全球最大的恋童色情网,里面遭性侵的包括 6 岁以下的儿童。


韩国N号房事件主嫌赵主彬(译音)。图片|达志影像/美联社

延伸阅读:记者真实纪录南韩“N号房”内恐怖真相

网路行为,就是我们的新现实

性犯罪与性暴力在人类历史上,始终是低伏汹涌的阴秽暗潮,如今犯罪模式随着科技突飞猛进。

事实上,高度进化的犯罪手法并不限于网路性暴力,跨国金融诈欺、毒品与组织犯罪等都在“与时俱进”,设备与技术甚至能比警方“超前布署”,差别在于多数人不需要烦恼这些事。

唯有网路性暴力与性剥削,是平凡如你我都必须认识的新兴犯罪型态。它无时无刻都发生在我们周边,受害者很可能并不自知,加害者则可能就是自己的亲友(也就是《您已登入 N 号房》书中一再出现的“熟人凌辱”)。

这并非恐吓滑坡,而是人类在享受数位便利与科技之余,无可回避的另一个现实。

在本书中可见,2 个锲而不舍的大学生“火与煓”(追踪团火花)试图联系提醒几个受害者。这些受害者的脸被“偷”走,利用 P 图或“深伪”(deep fake)技术合成到性爱影像上,在 Telegram 里散布羞辱,甚至被公开个资(学校、班级、姓名),围观者甚至劝诱彼此直接去强暴受害者。这种事近年在台湾同样上演。

许多受害者不仅毫不知情,刚开始还都难以置信。因为那些被盗用的照片,常只出现在个人非公开的 IG 与 Twitter 帐号上(是的,这件事一直都是跨媒介的,并不是不玩 Telegram 就没事),是只有少数朋友才看得到的照片,原本甚至都只是些非常普通的生活照。

当亲近的朋友被揭发时,往往对受害者造成难以言喻的信任冲击,且伤害永无宁日。因为被换成自己脸孔的性影像早已在网路世界散布流通,随之而来的是无止境的威胁与言语暴力。即使过了数十年,任何一个有心人都可以再翻出来,对受害者造成威胁。

“比起补偿,我只希望删除那些影片,彻底销毁那些影片。”不只一个受害者这么说。

其他诸多网路性犯罪的特性,还包括受害形态多样且数量庞大,在施暴、威胁、上传、散布、再制、持有、贩售、消费的产业链中,不仅地域横跨全球,且动辄以 TB 为单位转手贩卖。

不同于现实中的“转手”(人口贩运)还有轨迹可寻,网路世界的档案交易是以加密货币多人同时进行的“复制增生”,不仅难以溯及源头,受害事实还总在最短的时间内暴增与恶化。

更令人胆寒的是,在不断追求刺激的匿名鼓噪与刻意操作下,人们不再满足于日本成人片式的摆拍与(其实也有待商榷的)自愿性工作,多数虚疑“房间”中流通的都是真实受虐的性影像,是货真价实的“犯罪现场”。

孤立是毁灭的开始

撇开犯罪模式的特殊性,我在本书背后看到的最残酷也最易被忽略的深渊——正如大多数性暴力幸存者所面临的——是变本加厉的“孤立无援”。

仔细检视这个常见的犯罪路径。从最开始透过线上游戏、聊天软体、社群网站等接近受害者、积极建立信任,之后从心理上开始支配对方、进一步要求私密照,再后来是性诱拐、性诱骗,以及威胁和暴力。无论是犯行前段或后段,都可显见“个人的孤立”成为安全防线的破口。

当生活中无人可倾诉时,网路上(因为先做了功课、了解你的喜好所以)看似亲切知心的朋友便成为自己的倚靠。或者,当生活中人际关系复杂、无力应对时,一个“不在自己生活圈”的陌生人,反而成为没有利害关系、可信任的谈心对象。

直到关系变质,对方开始以性私密影像威胁时,更关键的是究竟能跟谁求援?许多孩子与青少年因为深怕被家长责骂、被同学嘲笑、担心警察找上学校而有口难言;有些人则是身体虽然(还)没有受到实质上的侵害,却已长期遭到言语暴力与跟踪骚扰,然而这种程度不仅难以被警方立案,还可能反被社会指点,内心的恐惧遭到否定而求助无门。

推荐阅读:“我被性侵后,他们却检讨我的行为”《厌女的资格》:抹煞是一种压迫,是拒绝去看见

更甚者,像熟人凌辱这类的伤害所毁灭的,是一个人对生活的信任与安全感。如同书中的 2 个作者,身为同时也在摸索女性认同与社会角色的韩国大学生,在性虐影像的“房间”里也曾遇过自己身边以为可靠的学长或同学,那冲击之大,足以让人逃避现实,让一切变得“痛苦而凄凉”。

“本来以为合成照没有性剥削那么恶劣,真是大错特错。这些人享受着凌辱自己女友朋友家人老师,这些人都是哪些人?是我们生活中的谁?还能相信谁?”

“同学朋友邻居中或许也有加害者,让我感到现实的残酷。可怕在于明知朋友是罪犯但难以纠举。这个无法相信任何人的世界,如果连朋友都要怀疑不是太可怕了吗?”

当新闻工作者遗失愤怒的能力

同为媒体工作者,我也对这 2 个年轻作者深感佩服。“火与煓”2 人从 2018 年暑假潜入 Telegram 到隔年秋天得到深度报导奖、引发各方关注,同年暑假与警方联手调查,再到 2020 年初与多间主流媒体合作,过程中可谓真实尝尽新闻工作的冷暖与身心风险。

同场加映:南韩“N号房”事件后,警方做了些什么?

2 个平凡的女大生每日为了搜证,被迫观看无数性虐影像,持续承受精神上的折磨。期间少数愿意跟进的深度媒体,其记者在报导后立刻被肉搜,甚至被“房间”管理者利用“稀有影片”与付费房资格来悬赏记者与其家人的个资。

更糟的是,即使到了这种地步,报导本身也未引起多大的回响,或仅在主流媒体的错误操作下,变成茶余饭后的腥膻八卦,也让许多受害者受到二度伤害,更加退缩无语。

直到追踪团火花的报导公布、韩国社会举国晔然、更多媒体跟进后,才不断有人追着问她们究竟如何办到这一切。殊不知她们从头到尾所拥有的,也是许多资深新闻工作者在多年打滚后最可能失落的,只是“一股愤怒的力量与执着”。

“其实我们并没有什么特别的、采访网路性犯罪的方法。在追踪与搜证的过程中领悟到最大的事,就是这工作需要的不是专业知识和采访要领,而是毅力。”

“我们不是单纯目睹了受害事实,而是亲自经历了这件事。”

身为韩国社会随时被观看与检视的女性,不同于其他无数的报导后记,本书整整花了 1/3 的篇幅以类似交换日记的形式,深刻解释了 2 位作者在厌女的压迫与僵固的性别框架中,如何面对主流刻板印象的内化与抵抗,因而对旁人的痛苦和伤害产生共鸣。

那与其说是女性主义,不如说作为一个“这样的”身体与性别,一步步亲身感受到那些“这一种性别才会经历的事”,包括针对思想与身体而来的歧视、暴力与剥削,以及在两性极端对立下摸索真实自我的愤怒、委屈、挫败与无助。

因为意识到伤害而生出愤怒,因为感受到痛苦而得以执着,因为那些难以形容的心境与对世界的不满,使得她们并未如同许多资深媒体工作者一般,对“房间”里的一切感到麻木。而麻木、冷漠与漫不经心,对于专门锁定孤立者、落单者,以及最需要集结各国、各界、各专业群体之力的网路性犯罪来说,无疑是重大的致命伤。

因为愤怒,她们即使饱受折磨也能彼此笑着、哭着、拥抱着互相打气,抬头挺胸的走过;

因为愤怒,她们不甘于仅仅揭露事件本身,而能执意钻研体制的疏漏、追踪冷门的司法惩戒与修法进度;

因为愤怒,她们仅守新闻伦理、时刻考量受害者的隐私、在每一个地方极力避免他们遭到再一次的意淫,谨慎的心力更胜无数资深记者。

星火可以燎原。身为目击者,火与煓执意将残忍的现场带到大众眼前,在步步推进中实践了记者的使命。甚至当前辈记者反过来质疑她们“太介入事件、无法保持客观”时,她们也并未因此服膺于框架。

“比起当记者,如果能继续这样活动、唤起民众对网路性犯罪的关心,只要持续收集资料采访、发挥媒体人的功用,就是很有意义的工作。”

火与煓后期对外的自我介绍,在韩国社运人士的启发中,逐渐从“记者”改为“外展社工”,从中可见她们的选择——如果自己所坚持捍卫的和当下这个社会所定义的媒体工作并不相符,如果所谓的客观就代表着必须袖手旁观(其实不然),那就,不急着成为记者吧。

“以后看到新闻,我要告诉女儿,(追踪团)火花是蕴含着新意义的独立运动家。”她们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