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以为同婚合法之后,台湾便可突变式的晋升成一个爱与理想的国度,所有恶意的挑衅、令人不安的言语,都会随着社会的进步慢慢消逝,每当我的开始这么以为,这个世界就会以令人惧怕的丑恶,又再度现出原形。究竟该怎么做,我们才能把污名从伤痕累累的人们身上移开;究竟该怎么做,我们才能一次次地卯足勇气,去跟他人搏斗?

也许每一个现在,每一个明天,每一件小事里,我们都能做些什么:从理解开始,然后拥抱多元,用善意拥抱每一个你认为与你“不同”的样子。

“⋯⋯长庚大学前学务长陈英淙、前总教官陈启胜的言论,全然否定跨性别的存在,侵害小雯的性别认同法益且情节重大,判定小雯胜诉。”2021 年 06 月 25 日,根据台湾伴侣权益推动联盟声明,“长庚跨性别宿舍小雯案”的判决结果出炉。

2017 年,小雯(化名)进入长庚大学就读,他是一位跨性别者,尽管拥有男性生理性征,但打从心底认同自己是一位女性。经过台北荣民总医院的诊断,诊断小雯有“性别不安Gender Dysphoria”的征状。

身为跨性别女性,小雯希望能在开学后入住女生宿舍,但并未被校方重视。另外,小雯在与校方交涉及谈判的过程中,也屡次受前长庚大学学务长陈英淙、前总教官陈启胜的性别歧视与言论攻击。为维护自身权益,小雯提出民事诉讼,希望不要再有其他跨性别者经历类似遭遇。

“虽然离开学校了,但我仍坚持走完法律程序,因为我希望未来不要再有其他跨性别学生被迫面对我所经历的这些。我是多么幸运,才能受到这么多人的帮助,但未来其他的跨性别/多元性别者呢?每次都能这么幸运吗?” --长庚跨性别宿舍小雯案:当事人小雯声明(2021/07/02)

面对性少数:“瓦解”不是答案,“理解”才是

为什么人们对于像跨性别等等“非我族类”,会产生莫名的害怕与担忧?我们可以怎么面对,甚至解决?

想了许久后,列出下述三点,邀请大家一起反思。

(一)恐惧,发生在理解之前

在“长庚跨性别宿舍小雯案”中,小雯除了面临校内师长的言语攻击,新闻一出,再度掀起关于跨性别宿舍的讨论。近年,台湾以亚洲第一个同性婚姻合法话的国家自居,在同志权益方面,确实已有很大进展,然而其他相对比较小众的多元族群权益仍未明朗。

人们对认识尚浅的事物,常因理解不多,而存有偏见。有些人质疑,如果允许跨性别女性入住女宿、使用女厕或女更衣间,会造成其他女性的困扰甚至危险。殊不知,跨性别者也经常是性别暴力的幸存者。

“同理”不是容易的事。要能同理,必须先真正去认识与了解。

小雯曾这么说过:“跨性别者和同性恋有本质上的不同。好比我们每个人都会有喜欢的人,所以我们能理解喜欢一个人的感受;但不是每个人都会想成为另一个性别,所以我们很难去同理想成为另一个性别的感受。”

延伸阅读:专访跨性别者小雯:我们不要死命拼口饭吃地生存,而是安心安全的活着

真正的怪物,不是跨性别,不是少数族群,不是任何弱势的、边缘的、小众的谁,而是我们自己想像出来的恐惧。


图片|Photo by Ava Sol on Unsplash

(二)非主流,不是一种错误

因为不认识、不了解,有些人对跨性别者施以猎奇、厌恶或排斥的目光。

除了跨性别,还有许多非典型的人事物,长期受到外界污名,这些脉络十分相似。例如:在主流的异性恋价值观下,单身者、不婚者,或进行开放式关系、多重伴侣关系的情侣,往往也需要承受程度不一的压力。

延伸阅读:《冰雪奇缘 2》艾莎的非典型亲密关系:妳不必嫁给谁,就可以过幸福快乐的日子

“在一个异性恋支配的社会中,所有人自出生起,就被预设为异性恋,且将其强行推入婚姻体制中。” --女性主义作家 Adrienne Rich

久而久之,这些族群被强行贴上标签、给定印象,形成污名(Stigma),更加深了大众对这些“非我族类”的忽视、轻视,甚至是敌视与仇视。

(三)非我族类,也与我有关

人们害怕被排挤、被隔离,而群众压力,更可能导致原本抱持中立立场的人,索性选边站。而在不够友善的社会眼光下,自愿出柜或主动捍卫自身权益的跨性别者,恐怕也少之又少。

种种原因,使得跨性别者陷入不断轮回的困境,势单力薄,处境也愈来愈艰难。

从“长庚跨性别宿舍小雯案”事件经过、过程讨论到最终判决,让我们看见,目前台湾社会及校园,对性少数族群的支持与承接,虽有进展但力有未逮,需要更多资源投入,也仰赖大众的主动关注与重视。

“跨性别所面临的困难,就是同双性恋的事,也是社会上所有人的事。” --徐志云(卫生福利部金门医院精神科主治医师、台大医院精神医学部兼任主治医师)

如果,我们很幸运地,恰好是符合社会主流的顺性别(Cisgender)或异性恋(Heterosexuality),更应该承认且正视自己所拥有的特权,提供协助,为他们发声。

足够友善,造就足够多元

2020 年 12 月 02 日,美国影星 Elliot Page 公开自己是跨性别,并成为登上 TIME 杂志封面的跨性别者第一人;2021 年 05 月 11 日,当选英国班戈市长的 Owen J. Hurcum ,是全世界第一位表明自己是“非二元性别”的市长。

延伸阅读:性别观察|“出柜算什么新闻?”为什么 TIME 要以封面故事,报导艾略特・佩吉?

这些在镁光灯下、镜头前的明星或政治人物,善用他们的话语权与影响力,为跨性别发声。这么做,除了有助于观众认识、认知到相关议题,也能给因其身份而惴惴不安的跨性别者一些。

指称与指认的重要性,既是为了 highlight 其存在与独特性,更能时时刻刻提醒大众,世界一向多元,即使许多人与你我不同,也应该受到尊重与保障。

性别平权(Gender Equality)、女性主义(Feminism)的意义,即是为了让你我都不必被性别局限,可以成为自由的自己。

最后,引用 Elliot Page 在宣言文末写给跨性别者的一段话,勉励你我。

“I see you, I love you and I will do everything I can to change this world for the better.” -- Ellio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