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迷《敬未来》拥抱能量系列讲座邀请到“声音教练”罗钧鸿——小虎老师——跟读者分享如何“不让争吵拉开伴侣间距离”,透过声音表达与倾听,让我们更好地探索自己与他人。

7 月 1 日晚上,女人迷《敬未来》拥抱能量系列讲座于线上和读者相会,连续四周,女人迷透过周四晚间时段,为读者创造出暂避疫情风头的时刻,直播间里,大家并排而坐,能感觉到人与人之间虽隔着萤幕,却比往常更容易对到他人的眼神。

本周的拥抱能量大使请来声音教练小虎,他将就疫情期间如何“不让争吵拉开伴侣间距离”为题,透过声音表达带领读者展开更好地探索自己、读懂他人的旅程。

别太相信“语言本身”,要找到语言背后的“期待”

沟通仰赖声音,声音是语言的延伸,是意义的桥梁,透过声音,我们能与阅读他人,亦能表述自己。

“很多人都说,不太建议夫妻一起工作,”小虎老师以沈稳内敛的嗓音,由自己的生活说起,“我跟太太不只是夫妻,还得一起育儿,在工作上我们是公司的共同创办人,因为是自由工作者的关系,大部分的时间与彼此、小孩一起度过,而这样的生活已经维持两年了。”

从人物背景,带出实际经验,小虎老师为自己塑造相当立体的特质,从他的故事背后,我们彷佛都能读到:“在我与太太长时间共处的生活状态之下,许多磨合正在发生,而正是因为这样,我今天来到这里跟大家分享。”

从自身经验出发,再结合声音专业,关于“伴侣如何有效沟通?”小虎老师便从“声音”开始说起。


图片|Photo by PanKR on PIXTA

“其实一个人真正的影响力不是来自于我们怎么‘表达’,而是我们怎么更好的去‘回应’。”小虎老师以同心圆理论解释,他提到,人们在说话时会产生由内而外的同心圆,把它一分为二,会分为语言与非语言两个部分。

“非语言的资讯量远比语言来得大非常多,”小虎老师进一步说明,很多时候当我们接受他人讯息时,非语言条件的影响力会大于单纯文字所表达的意思,举例而言,当我们喊出他人的名字,在语言上,名字的意义就是该字汇本身,但当我们用不同的口吻喊出这个名字,它背后所代表的情绪,将会非常不同。

事实上,“语言”和“非语言”说话可以更细分为四个层次,首先最外层的叫做“内容”,也就是主要是由理性构筑出来、可以文字化的部分,它虽可以大幅度地帮助说话者传递所想,但人们通常不会只因为“语言本身”就相信对方想表达的意思。


图片|小虎老师提供

以“对不起,都是我的错”为例,当你语气低沈,表露诚恳地说出这句话,那代表着说话者确实对自己所说、所做之事感到抱歉;然而,若你是语带挑衅地说出“对不起,都是我的错”,那可能代表你认为自己遭到误解,实际上你对这个道歉感到不舒服、不情愿。

从这样的差异便可看出,语言表达出的内容并不等于情感与实际的意图,想要抽丝剥茧一个人说话背后的成因,就得再往内层探索,“第二层是所谓的情感,当你读到话语背后的这一层意思,你便能大致的感受到说话者正在经历什么样的情绪,”小虎老师提到,然而光停在这一层还是不够的。

“以内容、情感作为一个基础,你可以往下探索第三层,也就是探寻他人说话时所传递的‘意图’。”小虎老师提到,通常我们在接收他人言语中的意图,都是以自己的角度去接收,然而,如果我们对于对方释出的对话意图没有意识,而心中对于这场对话也没有明确的信念和目标的话,就容易被惯性影响,直觉反应的后果,通常是没有建设性的对话或争吵。

“说话事实上就是一种邀约,只有读懂‘意图’,我们才能针对这场邀约做妥善的回应。”他认为,如果我们只停留在第一层或第二层,便很容易在对方发出“吵架”讯息时,你便误以为要以“吵架”来做回应,但事实上,“吵架”很有可能根本不是对方真正的意图。

延伸阅读:“不管是谁错,都是我先道歉”用谢谢代替,比对不起更有力


图片|小虎老师提供

再以“对不起,都是我的错”这句话为例,当一个人语带挑衅地说出这句话,在情绪上他可能是愤怒的、不甘愿的,然而若我们深挖这句话背后的意图,你便可以借前后情境,找到这句话真正想反应的可能是“虽然我想跟你道歉,但是我也觉得委屈”这样的意图。

“当你能够理解意图,再往下一层,叫做‘期待’,”小虎老师说,人们在情绪化时,通常不会把内因真正的渴望透过语言表达出来,而当我们对于文字语言背后的意图有所瞭解时,就有机会看到对方真正的期待,进而做出正确的回应,取代争吵。


图片|小虎老师提供

也就是说,当我们可以在了解对方“期待”的前提下展开对话,我们就有机会更接近对方的内心,“事实上,用声音进入沟通这个领域,我们要学的从头到尾都不是如何‘说话’,而是如何更好的‘倾听’,从外而内,逐步看见对方的期待,我们才有机会做出有效的沟通。”小虎老师说道。

延伸阅读:为什么每次想跟另一半沟通,他却总是咄咄逼人?关系心理学:一个人如何沟通,取决于他的倾听方式

如何透过“说话”维系良好的关系品质?

在关系里面听见对方的“情绪”,进而理解“意图”并且了解真正的“期待”,是沟通的前提。然而这件事情究竟如何做到呢?

“当两个人的之间没有缝隙,也听不懂彼此的情绪语言,沟通就会沦于‘直觉’与‘惯性’,长时间下来,这样的沟通方式不但缺乏真正的交流,也只会互相伤害、不会成长。”因此透过声音,建立真正有意义的关系,是维持长时间稳定亲密关系的秘诀之一。

“这件事没有捷径,我们要做的是为情商打好基础。”小虎老师认为,关系最重要的三个元素,即是“我、与、你”,而“与”这个字在这里尤其重要,因为它代表着伴侣之间的空间,而想要完善“我与你”的互动,则可以从以下三步骤开始。

第一步:善待自己的身体,学习不忍耐

“当你工作很专注时,遇到些微不适、腰酸、紧绷、有点失去耐心时,你会选择忍耐一下,还是继续忍着把事情做完?”针对改善关系的第一步,小虎老师以工作状态作为举例情境,向听众丢出问题。

绝大部分时候,我们会采取“忍耐一下,下班再说”的心态,去忍耐那些生活中的小小不适感,它们可能没有为你带来太大的困扰,只是需要多一些的意志力,去控制自己不被不舒服的感觉拿去了当下的主控权。

“然而,这些忍耐是会累积的。”小虎老师说,持续的忍耐会形成压抑,而大脑在受压抑时,就有如电脑在进行多功能作业,你在背景开了好几个程式一起运转,会使大脑开始变得迟钝、脾气开始暴躁、耐心也容易降低,这些都是忍耐可能造成的副作用。

“所以,在适当的情况下,不要忍耐,学会照顾自己即时的需求,觉得闷就洗个澡、有酸痛就动一动,需要甜食就补充下午茶,”小虎老师说,当身体需求有即时的被照顾,你的心灵就会跟着富足。

忍耐是美德,但过犹不及。我们绝大部分的人,都用了大半青春,学习如何忍耐感受,但却又得花大半辈子的时间,重新学习如何更爱自己。

如果今天是你练习的起点,可以试着为自己找回更多的掌控权、主导性,而这样的掌控权,可以先从善待自己的身体开始。


图片|Photo by Loverna Journey on Unsplash

第二步:别忽略自己对于“独处”的需求

当身体的需求找到它的归处,接下来就是建立与自己的连结。

每一个人都会需要独处时间,然而许多时候,独处往往是被动的等待,可能是刚好的一个空档、临时取消的聚会,因此很多人的独处并不完整。

“如果我与我之间处得不好,那么我与他人的相处便会多出很多麻烦。”小虎老师以自身经历说明,他提到,同居伴侣时常碰到吵了架没有地方躲,再觉得烦躁都必须在一起等状况,这种缺乏独处的相处模式,很可能会侵蚀彼此对于彼此的耐心,厌烦感也会大幅的提升。

因此,小虎老师提醒,同居伴侣非常需要建立“规则”,“我和老婆之间有个默契,会以‘猫咪时间’来表达对于独处的需求,有时候我感觉心情烦躁,就会和她说:‘老婆,我今晚可能要猫咪时间一下喔’反之当她有需要,也会向我表达。”

你会喜欢:关系功课|伴侣之间,必须拥有各自独处的“猫咪时间”

他提到,建立相互尊重的独处习惯,把“你”和“我”之间的距离让出来,能为两人世界制造更多的空气,空气一多,彼此也能更自在的相处。

在我们谈如何经营关系、良好沟通之前,最重要的是要完善自身的需求,唯有个人圆满且丰盛了,两个人才能自在相处,共好成长。

“世界知名的成功导师安东尼罗宾曾经说过一个很棒的事情,他认为,人性共有六大需求,包括稳定性、变化性、重要性、廉洁性、贡献性、成长性。当我们能很好的照顾到这六项需求时,你的内在就会丰富,如果你能在稳定当中寻求期待的变化,你的话题就会丰富,人就会更加精神。”

小虎老师说,发现独处和孤独的价值,把调适自己状态的责任拿回自己的手里,那么你将会更自由,关系里的彼此,也才会更加自由。


图片|Photo by Tom Ezzatkhah on Unsplash

同场加映:比起朋友聚会,更喜欢独处?疗愈插画:能量有限也没关系,享受自己的生活节奏

第三步:为自己安装一个“真心话”翻译机

当有了前述两项基础,你便能够掌握与身体相处的平衡、以及独处的方法,接下来,就可以进入下一个步骤:为自己安装一个真心话翻译机吧!

“每一个人在说话的时候,其实背后都是有潜台词的,”小虎老师提到,当一个人在说“我最讨厌你了”的时候,他很有可能并非传递的是文字表面的意思,而是有一连串心里的反应与感受,只是他没有办法透过话语表达出来。

“‘我最讨厌你了”这句话背后,可能是在说‘我好生气,因为我那么在乎你,所以才会希望你也在乎我的感受’,如果你可以透过说话者当下的情绪、状态、语言去理解背后的意思,那么你就不会被表面的语言给影响,给予的回馈也将不一样。”

小虎老师解释,这种翻译的能力看似困难,事实上是可透过练习逐步养成的,除了在对话的当下不断提醒自己之外,也可以在看剧、电影时做第三者视角的练习。

去分析角色背后的心理状态,随着剧情的发展去理解语言与情绪之间的关系,可以逐步地培养起情绪洞察的能力,“洞察情绪,来自于你本身就有安定的心、清楚的界线,因为你早在照顾别人之前,先照顾好了自己,所以你知道自己什么时候该承接他人、什么时候该拒绝,你的界线会非常清楚,不会被别人的情绪牵着走。”

小虎老师说,虽然这件事情在情绪来时非常不易,但只要你没有紧闭自己的心,有在尝试听见更深层的需求,并有意识地想让关系变好,你就有可能在争吵发生的任何节点踩下煞车。

推荐阅读:为什么被拒绝,就感觉烦躁?关系功课:找出负面情绪背后的情感需求

“除了翻译他人之外,还得练习更直接地表达自己的期待,不要去期待他人发现你的期待,因为这真的太困难了。”小虎老师提醒,主动说出自己的需求,而不是期待他人来“猜”,反之,当你对于伴侣的状态感到困惑时,也可以主动询问对方“你想要的是什么?我可以怎么帮助到你?”

争吵时,如果发现彼此已经无法聚焦,也可以尝试成为那个暂时打断的人,鼓起勇气向对方说:“我想先打断一下,问问你,在这场对话中,你最需要的是什么呢?”

如此一来,你可能会发现,很多争吵都是没有必要的,当有意义的表达正在发生,争吵就再无法持续。

讲座最后,小虎老师把焦点拉回沟通的本质。

“事实上,沟通没有成败,只有回馈。”他提到,很多时候,我们都渴望有一个超级英雄跳出来用厉害的决策、方法一口气解决所有的问题,然而你会发现,许多问题是结构性的,没有办法轻易地根除,因此比起一个厉害的武功,不如累积更多不起眼的基础。

“这些基础,可以帮助你一阶一阶地往上叠加,你开始可以用更高的视角去看待彼此关系,运用理性、兼顾感性,达到真正有效的沟通。”小虎老师提醒在场听众,维系关系靠的不是技巧,而是日日的相处和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