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认为职场上的同事,可以当朋友吗?如若真的有缘成为朋友,两人于公于私的界线,又该怎么拿捏呢?提供几个 Tips 给正在苦恼职场人际的你参考。

文|张智钧

晚安,Jenny。

有一次吃饭的时候,你跟我抱怨。你说,为什么进入职场工作之后,总没有一个可以吐露心事、晚上一起吃个晚餐,偶尔周末还能一起出去玩的朋友⋯⋯兼同事呢?我以前也很纳闷。

在创业公司、也在大企业里面待过之后,我找到了一些共通点,有三个:“工作拿分,再谈情份”、“可以争执,也能共事”、“保持微笑,相遇得到”,这里头有我和过去夥伴、朋友们的经验,和你分享。我们先从“当同事”说起,接着聊“当朋友”吧!

文章大纲

1. 我们先能成为盟友,合得来再谈朋友。

  • 同事能不能成为朋友的三个条件
  • 释放讯息的正当性、正确性和时效性

2. 成熟的工作者,你可能要开始练习当坏人

  • 吵架怎么吵?吵目标、吵证据和吵事情
  • 想和“朋友”共事之前,先问自己这 10 个问题


图片|Photo from xframe.io

我们先能成为盟友,合得来再谈朋友

“我们要先能当同事,再来谈当朋友。”Jenny 我想请你记得,这是在职场里,我们的首要任务是交付对得起薪水的工作项目,而不是去换取友好关系,当然我不是指友好关系不重要,而是先后顺序的差别。

上回你告诉我“为什么进入职场工作之后,总没有一个可以吐露心事、晚上一起吃个晚餐,偶尔周末还能一起出去玩的朋友⋯⋯兼同事呢?”我找到同事能不能成为朋友的三个条件:

  • 工作拿分,再谈情份
  • 可以争执,也能共事
  • 保持微笑,相遇得到

工作拿分,再谈情份

我记得在 2013 年的时候,Bob 是一位负责任的同事,我和他却处得不好。因为当时,我进公司早,在“年资”上相对资深,Bob 刚加入公司时,什么都问我。2013 年涉世未深,不懂拿捏,犯下了两个错误。

Bob 是业务,他去拜访客户时问我该不该“带咖啡”?我说带吧!结果业务主管念他,为什么带咖啡见客户,不符合规矩。后来 Bob 担任一样专案项目的负责人,我也在专案里头协助,我当时的任务是找到一符合专案需求的设计供应商。专案结案了,设计师作品让内部和客户都十分满意,但设计师“从未准时”交付过答应好的资料、各个设计版本。

谁扛?结果还是 Bob。


图片|Photo by CHUTTERSNAP on Unsplash

延伸阅读:该不该把同事当作朋友?职场人际学:不必勉强,不当朋友是件正常的事

前者,不在其位不谋其事,我不在业务部门却“主导”了“拜访”的细节,业务主管自然不开心,好听叫做“踩线”,说直接一点是当时的“自以为”资深;后者,专案就成果来说,收款顺利、设计作品双方满意,可过程却十分痛苦,工作嘛,谁想难做事?但和当时的我一起工作,对 Bob 来说,就是难做事。

两件事,都失分。同事当还是得当,朋友嘛⋯⋯就免谈。

上面两则例子,都是我在“释放讯息”作法上的不恰当。我认为在职场里传递讯息是可以被管理的,其中包含三个特性:正当性、正确性和时效性,对于“带咖啡”的回答,就是一则“不正当”的讯息,我不在那个位子嘛;而设计供应商的“迟交”是释放讯息特性中的“没有时效”。对我和 Bob 来说,都是相当糟糕的经验。

总得来说,我认为管理讯息有 9 种特性,包含了:

  • 释放讯息的正当性、正确性和时效性
  • 回报讯息的即时性、完整性和行动性
  • 布达讯息的易懂性、激励性和可行性

在“同事能不能成为朋友”的议题之间,释放讯息的正当性、正确性和时效性占据了关键的角色。

  • 正当性

不在其位,不谋其事。“在什么场合,说什么话,有多少份量,承诺多少事情”,这就是正当性。当同事请教、八卦、抱怨不关乎于你职能或是位阶可以代为回答的问题时,适时的转移话题,或是协助判断应该要找谁处理。

  • 正确性

当工作中,一则讯息、数据、行动方案是否正确的重要性几乎无须赘述,尤其在专案和跨部门协作的时候,一项任务的传达、数据与分析的交付是否正确,都关乎着专案的成败,这也是同事之间“合作”的最基本原则。

  • 时效性

在释放消息的时候,消息里头如果有包含“时间”,需要特别注意是不是在时限之内?有没有过期?说出来之后可以如期实现吗?如果不行,则应该去重新安排时间,是不是缓冲不够、或者在人力、资源的安排上需不需要支援或协调。

Jenny 未来你也将会升任管理职,Bob 和我相处的例子可以引为借镜。提醒自己,也告诉同事。

成熟的工作者,你可能要开始练习当坏人

各位可能都听过这句话“公司是请你来做事的,不是请你来交朋友。”于是我在想,为什么交朋友会变得很不容易?当专案越多,业绩开始拉出差距之后⋯⋯原来同事之间还有利益、权力这些看不见的影响因素,而当同事有错、应交付的东西没到位时,总得有人出来当坏人。

其实坏人也不好当,要正当的指出对方做不好的地方、要反对对方策略不妥之处时,都需要沟通技巧。而我一直认为“吵架”不见得不好,它只是一种沟通形式。毕竟我们和同事都会遇到彼此论点、想法不同的时候,于是职场里要能找到真心朋友的第二个条件:可以争执,也能共事。

可以争执,也能共事

如果有需要“吵架”的时候,不仿可以参考与试着厘清以下三点:

  • 吵目标,不要争论点

因为目标是明确的、有方向性的,而论点则来自于我们之间主观的判定。当一件事情的目标认知有所落差的时候,同事之间需要在第一时间彼此厘清,总不能有人往东划船、有人往西划船,彼此抵销对方的努力。在结论,只要我们都同意目标一致,方向正确,那么吵架本身都还具备意义。

  • 吵证据,不要论经验

对于一项决策判断,要去找证据、找事实来支撑判断,证据和事实是可衡量的。不要以根据我的经验、我们以前都是这样做、这是传统⋯⋯来作为判断标准。在 2021 年的市场变化中,很多经验上个月还可行,这个月就完全不是那么一回事。“资深”已经不见得有用,而证据和事实可以帮助我们判断。

  • 吵事情,不要怼人品

针对事情,别去攻击对方的人品、人格和工作习惯。每一次都要在吵架当下提醒自己,针对“事情本身”,因为事情才是最确切相关的,其他加进来的因素都会变成我们判断的杂讯。

我记得有一年和 Natalie 一起工作的时候,我们就曾为了一次客户的年度活动主视觉大吵一架。当时距离整个专案的主视觉定稿期限只剩不到 2 天,而我们正针对设计稿争执不休。还好在当下,我们都知道彼此是为了让专案顺利过关,客户有好的展现。

当天晚上和 Natalie 吃饭的时候,她说:“吵架的学问,我想就是双方都要有足够专业和成熟度。”不然吵完架,怎么一起再吃晚餐呢?我和 Natalie 至今都仍保持联系,很幸运有这样的同事兼友谊。


图片|Photo by Glenn Carstens-Peters on Unsplash

同场加映:总是嫌同事的手脚比自己慢?职场人际学:一个人走得快,一群人走得远

想和“朋友”共事之前,先问自己这 10 个问题

Jenny 当你看完上面的叙述之后,如果有机会同事将成为朋友,或反过来,一开始就是朋友,而你们因缘际会之下将开始共事,我觉得可以先把这 10 个尖酸刻薄的问题,放在心上绕一绕。

  1. 如果你们的友谊牵扯到“利益”,会有所改变吗?
  2. 当你或者他升迁的时候,你还会约他一起吃午餐吗?
  3. 位阶、任务和权力都不同,主管 vs 朋友,角色扮演会不会错乱?
  4. 能不能区别私底下和公领域相处的差异?
  5. 你能不能“随时”离开,目前建立的“朋友小圈圈”?
  6. 吵完架之后,可以一起吃晚餐嘛?
  7. 就算彼此立场不同,在目标一致时,能不能彼此信任,全力支持?
  8. 在对方犯错时,你能“说真话”的告诉他吗?
  9. 如果需要竞争同一个专案(或客户)时,你仍会全力以赴吗?
  10. 当“小不公平很多,大不公平没有”发生在你和朋友身上,你能够释怀吗?

保持微笑,相遇得到

有机会在职场上找到真心朋友,是难能可贵的情谊。能够彼此有默契的工作,都算得上不容易了。最后引用脱口秀表演里面的段子“你们本来不是朋友,离职之后也毫不联络,直到有天你发了篇文⋯⋯”

Jenny 欢迎妳在下一次遇到挑战的时候,我们再一块儿聊聊。我认为很多好的点子,都是从交换彼此所遇到的挑战和建议开始发生的。

就先约翰啦,晚安。

拼了命活出自己的同时,摆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