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迷读者投稿分享:线上瑜伽课初体验!疫情的爆发使人学会臣服与谦卑,在身体的安危与健康之前,大脑对成就的渴望也必须在后面排队——从瑜珈课之中,这位读者感受到了什么生命能量呢?

文|郑茜馨 Tracy

线上瑜珈初体验:疫情之下的身体观照

自从去年长假期间很疯狂地在三个月之内,在家里附近的瑜伽教室上了 281 堂瑜珈课以后,我的瑜伽修行就转为自主练习了。

一周两到三次,一次大概两个小时,把记得的体位法全都练一轮,忙碌或疲倦的时候,也会怠惰荒废,或只练练猫牛式、大猫和上犬式伸展一下、拉拉筋也爽。

上个周末,第一次上了有老师带动作的瑜伽课,而且还是“线上”课程,想把一些感受和体会记录分享出来:

线上课程的限制让瑜伽练习更回到自己

不像之前在瑜伽教室上实体课,老师同学同处一室。在上课的时候更容易受到周边环境的影响:垫子与垫子间的距离、隔壁同学的呼吸,甚至习惯的练习位置与方向都可能让练习的效果打折扣。

线上瑜伽课的重点其实不在动作而是“声音”,让心更专注在老师的口令引导,不再急着“看清楚”老师的动作而紧张兮兮。不需要随时盯着镜头,用耳朵、甚至用心跟随老师的口令,反而让我在动作中达到了之前上实体课时无法触及的境界!

那有点像是进入了被催眠的状态,跟着老师编排的体位法序列,一句句口令进到耳里,但却不经大脑的消化处理,身体只是自然而然地做出反应,像是过往练习时刻印在肌肉的记忆,回应了老师带有能量的咒语。


图片|Photo by Ran&Ran on PIXTA

当然,我觉得瑜伽课没有所谓“最好”的教学方式,每位老师各有自己的风格特色、学生程度与天生身体限制差异,让每一堂瑜珈课程的样貌千变万化。

今天瑜伽课的带领老师是我过去曾习艺门下的 Kun 老师,他的教学风格、口令的语言我是熟悉的。假如是第一次接触的老师,或许情况会完全两样。且今天的课程为小班制,限额 7 名同学,除了我以外,直至课堂结束后,老师与同学们互相分享回馈时,我才发现其他同学都是有在从事教学的正式瑜伽师资!(吓疯,有时候不要知道太多反而能让自己突破极限,难怪我觉得老师的口令都停好久,大腿肌都快爆了 XD)

因此,若是有心在这段居家的日子投入瑜伽练习,我还是会建议从比较和缓、难度低的课程开始。初学者若是贸然挑战高强度的瑜伽课程,很容易因为没有足够的身体控制能力,或是尚未掌握到完成体位法的精髓而过度勉强,反而伤害了自己,违反瑜伽戒律里的第一条“非暴力(Ahimsa)”。

延伸阅读:如何改善“自律神经失调”?推荐启动副交感神经的活动:散步、瑜伽超有用

这个原则无论是实体课程或是线上课,都是每位瑜伽修行者应该时常铭记在心,因为这是瑜伽为何不是单纯的有氧或肌力运动,同时也是一门哲学思想的最大原因,修身亦是修心。

即使是有一定程度的练习者,我也建议选择 8 人以下的小班制,毕竟,你的体位法是否有做到位,老师也只能透过电脑萤幕上,无数小视窗尽力观察注意,所以,小视窗的数量,也像实体课参与人数一样,还是不要过量才好,以免老师必须在教室里走来走去协助同学,而不能给予全部人完整的注意力(想像镜头另一端的老师在 Zoom 或 Google Meet 无数的视窗之间不断放大缩小切换)。


图片|作者提供

图片说明:虽然有瑜珈课后与老师和同学们的截图合照,但考虑软体介面有同学们的帐号个资,且同学们都不是我原本生活圈里熟识的朋友,照片放的是笔电镜头录影看到的各种做瑜伽的我 XD

从渴望与人连结到给予彼此空间

去年疫情风头正紧,许多人都被隔离的居家生活闷坏了。在网路上看到很多创意十足又魔幻写实的故事(例如因为隔离因此和邻居谈上恋爱,不出门也能飞鸽传书之类的),关于人们如何在这种艰辛的环境条件之下,寻求与人的连结与情感。

这周因为男友的公司也开始全面实行 WFH 政策的关系,不像去年的半年留停长假时,我可以恣意享受白天独自在家的自主隔离生活,冥想、煮菜、大声播放 Netflix 追剧。

现在的我们,如何在各自的生活追求、该做的事、或因应工作、人际需求而生的视讯会议、语音通话中,尊重彼此的独立性,协调分配谁掌握在家里的时间或空间的“主场”、谁先暂时退避“偏房”,大概会是我下一个要学习的课题吧!

你会喜欢:“在家工作,伴侣竟成最大的压力来源?”近距离相处指南:别让疫情,成为亲密关系的破口

就像今天上瑜伽课时,虽然老师在课前有先告知大家,他的室友在隔壁房间看恐怖电影,可能会有一些声响干扰,但真的进入练习,开始冥想时,从镜头另一端传来尖叫音效,还是多少影响了练习的品质。

这几天 WFH 的上班族,尤其双薪家庭,或许难免也会经历两边都在各自的会议通话中,年纪小的孩子突然入镜发表童言童语,或也需要为家里的国高中考生,布置、维持可以有助于专心上课的空间氛围。

所以,尽管疫情之下的孤独感使人渴求“人与人之间的连结”,线上通讯工具的出现带来了一定的缓解,却也有着相对的限制,与镜头另一端忘情畅聊得彷佛社交距离不存在的同时,也别忘了尊重并给予同居的家人与室友该有的空间。

疫情不只让人探索内心,也带来“观照”身体的新方式

对于线上通讯,因为过去工作的经验,我的认知总停留在“开会”、“Concall”这种非常办公室的情境语言。这半年因为练习占卜,以及想和长居国外的朋友保持联系的关系,我渐渐习惯使用 Zoom、或者 Facebook 的 Messenger 通话功能与人对话聊天,这段时间甚至也参与人类图的线上直播、在 Clubhouse 举手被主持人点名发言,但那都是形而上的资讯与思想交流。

疫情之下,我们能做的,除了待在家、不轻易外出,注意饮食、睡眠,保持身体健康,如何透过网路与线上工具,与人连结,共同探索、关照身体(这句话写起来为何有种害羞的味道),对我来说,是个新奇的体验。

光是上瑜伽课前一晚在家里寻找适合笔电放的位置、镜头的角度,因为想方便老师看到我的整个动作,又不能在练习时把笔电放太远而看不到老师镜头的示范画面,就花了我许多时间。

同场加映:给与原生家庭同住的“远距工作者”:你需要以创造力,重新跟自己与家人相处

过去几年,人们重视颈部以上的大脑甚于以下的身体。用大脑生活的人才是聪明的成功人士,用身体生活的人,是因为条件不如人,只能出卖劳力维生;过度使用大脑的结果是,当身体与心灵的健康出了问题,当事人自己有时候还浑然不知,还觉得一切都在自己的掌控之中:“我以前的这样拚过来了,这次一定也可以!”

疫情的爆发使人学会臣服与谦卑,在身体的安危与健康之前,大脑对成就的渴望也必须在后面排队。毕竟,如果真的不幸染上病毒,失去了味觉,这成功的人生尝起来又有什么滋味?

疫情暂停了以往受大脑控制、停止不了的汲汲营营,让每个人回到身体与心灵,好好观照内在的自己。

很开心,短短一小时的线上瑜伽课使我对瑜伽的练习、关系的距离与大脑和身体有了以上的种种思考。最后想分享 Kun 老师很常在瑜珈课最后的大休息阶段使用的引导词,我非常喜欢,老师后来告诉我,这是他的恩师 Hart Lazer 的经典引导词,真是如诗如画又如禅呀:

你的身体是大地

呼吸是风

意识   是天空


图片|Photo by S Migaj on Unsplash

愿我们的意识不断扬升,同时也不忘生活得脚踏实地;愿我们珍惜善待脚下的土地、活着的生命与每一个当下。

当自由的那天到来,这座岛上的每个人,都可以拿下口罩,无所畏惧地呼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