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过一天,不论我们情不情愿,“30 岁”终究会如期而至。但慢慢地我们会发现,真正困住我们的不是年纪,而是心态。


图片|《三十而已》剧照

即将迈入 30 岁的我最近心情格外烦闷,可能最近发现身边的人有了蛮多变化,有人被求婚,有人结婚,有人怀孕,有人买房,有人创业等等,每个人都在社交媒体上晒出自己的 Big Move,而我就像是个傻傻的电视观众,坐在电视前观看这些故事情节,但都与我本人完全无关。

上周六约了好友 Judy 吃饭,她带了能看前世今生的朋友 A 来我家吃饭,素昧平生的 A 看到我劈头就说:“感觉你整体是开心的,但笑容底下有种被卡住的感觉!”

听完后我大喊说也太准了,帮她添了一碗狮子头问她该如何应对,她只笑笑地说了一句:“现在就是你静下心来思考的时刻,可以多去探索新事物,并藉由这些尝试,了解自己真正要的是什么。”

古人说三十而立,然而现在大多数的我们即使到了这个岁数,可能还是没车没房没男人,做着还不错的工作,经济上没什么困难,周末跟朋友吃饭喝点小酒,抱怨工作与约会对象,宅一点的在家追剧,然后可怕的周一又再度降临。

同场加映:“肚子饿时觉得空虚,填饱了又觉得孤独”从《浪漫的体质》到《三十而已》说出三十岁后的爱情

用一句成话来概括 30 岁,那就是“进退两难”,无论工作爱情都有这种强烈感受。

工作上,不再是公司最年轻的人,Z 世代来势汹汹,无论你再会玩 IG 或抖音,你对年轻世代的了解都比不过他们,做错事情也不可能有人会说因为你菜鸟而原谅你;

卡在中间的我们不上不下,有些比较幸运的人开始变成小主管,但离掌握实权的大老板还远得很,说残酷一点,我们其实也就是老板们较为资深的助理,就像从穿着 PRADA 的恶魔里 Andrea 变成 Emily,该做的鸟事一点都不会少。

爱情上,无法像学生一样谈着单纯无负担的恋爱,以前只要感觉对了,其他都不管狠狠爱下去;出社会开始有收入眼光开始变高,开始会考虑对方的工作家世背景是否门当户对,价值观是否相符,对未来的规划等等等。

爱情市场很像购物网站,当你开了一大堆筛选条件,选颜色,选季节,选款式,结果发现最后剩下来的商品,不是你买不起不然就是早已售罄,就像好男人不是被挑走或是你惹不起,剩下的又看不上,只好默默的关掉购物网站,回去睡一觉。


图片|Photo by Sebastian Coman Photography on Unsplash

于是我认真田野调查问起身边人 30 岁前的感受,大致分 3 种类型。

Type A:结婚派

生活以家庭与另一半为重,没小孩的可能整天跟另一半出去玩乐,有小孩可能就整天围着小孩转,大多数的人都是会用赚钱养家糊口为重心,在小孩的吵闹声默默度过 30 岁。

Type B:工作狂

整天与你谈论的都是工作,有非常明确的目标要存多少钱,要买什么样的房子,要升到什么职位清清楚楚,虽然偶尔抱怨工作辛苦,但你还是会看到他们甘之如饴的往前冲。

Type C:小确幸

也就是大多数的我们,享受生活中美食美酒的快乐,工作上还行不至于太差,但好像企图心没有像那些工作狂那么强,大多数单身的我们不愿将就,所以也就这样过着下去。

谁优谁劣?其实还真没有。

我相信每种类型的人们,在夜深人静的时候,都曾想过如果自己是另外一种类型的生活会是怎样?

就像电视剧《荼蘼》一样,无论方案 ABC 都有它的好与坏,没有一个选择是没有机会成本的,就像我当年买单程机票飞去北京工作与疫情回台工作,每条路都有它欢乐与悲伤的地方,没有一条人生道路能永远风景明媚,大家都很爱说 30 岁以后决定很难,但真正困住你的并不是年纪,而是你自己。

推荐阅读:每段人生都有《荼蘼》时刻:世界上不存在最好的方案


图片|Photo by Sergei Solo on Unsplash

为何面临 30 还会焦虑呢?根本上我觉得是社会与同侪压力。

小时候父母或长辈老师常说 30 岁很重要必须定下来;杂志常举办 under 30 风云人物票选;或是电影里面 30 岁的人总是光鲜亮丽,但真实世界的我们大多数都还是过着平凡的生活,看着身边的人做出的 Big Move 开始焦虑慌张。

这种焦虑不见得是坏事,反而像是在为自己准备一份年报,让你静下心去检视这些年来的自己。

工作没有功成名就,但至少知道内容是喜欢的;爱情上单身,至少知道哪些类型男生是不要再碰;生活上找到自己喜欢的兴趣,可能是品咖啡、烹饪、插花、跳韩团舞、喝酒派对等。

就这样一天又一天,30 岁终究会温柔地如约而至,当你吹完蜡烛后,会发现也就是老一岁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