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对谎言的态度影响深刻,深深影响到成年的我们与伴侣之间的互动,当探归背后的原因时,会发现其实是因为“不信任”。

我们不信任对方有面对真实的能力,源自自己缺乏面对真实的能力的投射,因此我们只好对彼此撒谎⋯⋯

“你再不听话,警察就会把你抓走了!”“你饭吃不完,雷公就会用雷劈你了!”这些话语都是父母习惯用来哄骗孩子,希望孩子表现符合自己期待所说的。很明显的,父母在使用谎言,纵使以大多数人的角度看起来无伤大雅,不过是要让孩子更“乖”罢了。

然而,这样对待“无伤大雅谎言”的态度,正是使孩子学习到其实为了达到目的,使用谎言也是可以被允许的。当我们询问父母对孩子撒谎的看法是正面还是负面时,绝大多数父母是不愿意孩子学习使用谎言的,甚至有些父母认为孩子对自己撒谎是不可容忍的。

然而,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为人父母的人们,有多少人惯常使用谎言来面对孩子呢?我们使用谎言,但却不允许孩子撒谎,这样的内外冲突,不可谓不大呀!


图片|Photo by yongshan on PIXTA

研究显示父母对孩子的说谎越频繁,孩子长大越常对父母撒谎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在 2019 年有个发表在〈实验儿童心理学杂志〉中,关于亲子关系间谎言的研究,研究显示虽然父母的谎言在短时间内可以让孩子听从自己的指示,但是孩子长大后,父母谎言带来的负面影响却不会消失。

研究中有三百多位年轻人,实验设计询问他们在孩提时期是否父母会对他们撒谎,以及他们现在对父母的撒谎程度,最后是他们在成年后适应各种人生挑战的能力。

研究结果显示,小时候被父母欺骗的次数与成年后对父母说谎的可能性是有正向关联的。而结果还发现,那些时常被父母欺骗的孩子,在成年后面对人生较容易有心理上的困难与障碍的产生。这些困难包括破坏性活动、行为问题、罪恶感、羞耻感、自我中心和强烈的控制欲。

研究主持教授,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的助理教授 Setoh Peipei 表示,如果父母总是倡议“诚实是最好的”,但是父母又会通过说谎来表现不诚实,这就会使孩子接收到矛盾的讯息。最终孩子对父母的信任感减少了,并使孩子学习到说谎的行为,因为父母是如此放纵地使用谎言的。

家长若是意识到这样潜在的影响,并考虑用其他方式代替说谎,例如,去承认孩子的感受,提供信息以便让孩子知道自己被父母期待怎么做,也提供共同讨论问题的选择,以激发孩子自主的诚实行为。

另一个有待深入研究的部分是父母的谎言的目标性质。Setoh 认为,相比那些让孩子顺从的谎言相比(例如家里没糖果可以给你了),父母用来维护自己权力的谎言(例如不守规矩,就把你扔进海里喂鱼),更可能在孩子成年后造成更大的适应不良。

权威会对幼小的人们造成一种心理创伤,可能会破坏儿童的自主意识,并传达出矛盾的拒绝感,最后造成孩子的情绪障碍。


图片|Photo by Caleb Woods on Unsplash

说谎是源自于不信任对方有能力面对真相

我们不信任对方有面对真实的能力,源自自己缺乏面对真实的能力的投射,因此我们只好投彼此所好,对彼此撒谎。

然而,我们可以看到这些谎言的背后,都有许多“不信任”,父母不信任孩子可以在面对真实时,整理自己的情绪而理解自己的期望,所以惯性使用看似荒谬但对孩子来说更为严厉绝望的谎言来达到目的。

反之,孩子长大后,也不信任父母可以在面对真实时,可以整理自己的情绪而理解自己的期望,也惯性使用谎言来掩盖彼此感到敏感、禁忌以及认为不可调和的领域。

当父母对孩子逐渐养成的说谎习性匪夷所思时,或许可以回头检视自己日常是否总是做着许多自认“无伤大雅”的谎言,例如面对孩子性启蒙的慌张、孩子渴望更多了解家庭的真相(父母失和、离婚、家族纠纷)时,是否总是带着“孩子势必无法理解”的动机去给出一个个谎言呢?

背后无尽的不信任,实际上早已在孩子心中潜移默化了。孩子反过来不信任父母可以接纳自己真实的样子,更多想要讨好或是蒙骗父母,扮演父母期待或是假装是父母期待的样子,因此说谎成了一种顺势的选择。

你会喜欢:“别当乖孩子,当个懂得爱的人”没有人真正教会我们,如何成为一个成熟的大人


图片|Photo by Sarah Mak on Unsplash

对伴侣也会说谎,因为我们没有耐心表达自己

伴侣间也难以全然坦承,源自我们彼此都没有能力接受真实,也没有耐心表达自己感受以及聆听他人感受。

在社会中,鲜少看到充满真实对话的家庭,家庭中总弥漫着表面的和谐,而这些表面的和谐往往是用不真诚构筑起来的,不去碰触敏感但真实的话题,便不会破坏和谐。有人会说,纵使有这样的原生家庭,我们在自己伴侣关系中时,还是可以做到真诚不欺瞒的。

但,或许我们对自己在尚未处理原生家庭议题时的经营关系能力过于高估,我们默默地承袭了家庭中的模式,纵使我们再讨厌父母对我们做的一切,在我们真实面对、处理那些棘手的议题前,我们都会无意识地把自己厌恶的模式无意识带入各种关系中。

我们能不能接受伴侣可能对其他人有情欲、感情或欣赏呢?我们能不能接受伴侣决定把隐藏已久的秘密说出来呢?我们能不能接受对方在生活的起起落落中感到对彼此失去热情呢?(可能只是暂时的)我们能不能接受伴侣遇到重大的变故时我们还愿意陪伴在身旁呢?(被裁员、重大疾病、面临意外)我们能不能在伴侣拥有脆弱感受时承接得住呢?我们能不能接受伴侣表达有些需求自己满足不了对方而接受对方有拓展新生活圈的需求呢?

以上的问题,是每个人都有可能面临的,然而以上问题,若你的答案大多是否定的,那你的伴侣可能是可以敏锐地感受到你有许多“真相”是不能接受的,因此伴侣在关系中是会时常撒谎的。

反之,你选择的伴侣,面对相同的问题,是大概率不能接受你可能拥有的“真相”,毕竟一段关系,双方的心理动力是互相影响而形成关系中的互动模式的,鲜少有一段关系是一方非常袒露,另一方是非常多隐瞒的。这样的关系,也就会形成前面提到表面和谐的关系,充满不能被谈论的秘密,彼此实质上是陌生的、不亲密的。

推荐阅读:何谓和谐、真实的亲密关系?不牺牲、不委屈、不欺瞒的健康平衡关系

我们的态度迫使我们一直说谎

无需强迫自己面对真相,但是我们不得不面对我们的态度鼓吹了谎言这个事实。

人生变化无常,伴侣(或是孩子、父母)是可能持续不断在变动的,会不断生成新事件、新感受,许多事实可能很残酷,但却是我们迟早需要面对的。谎言可以暂时盖住潘朵拉的盒子,但也同时切断我们在关系中真实亲密的可能性。

我们可以不接受许多真相,这是十分合理的,也同时是我们每个人的选择权利(选择不接受),但与此同时,我们是否也可以意识到,各种关系的谎言,也都建立在这些“许多不能接受的真相”上呢?

我们对真相的态度,决定了我们身边会充斥多少谎言,社会对待真相的态度,也决定了社会大环境中使用谎言的频率。

下一次,当我们感叹孩子、伴侣为什么对自己充满了谎言时,不妨先回首看看自己是否有接纳对方真实样子的能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