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常常发现月底总是吃土、运动计画总是无疾而终,那么是时候跟行销学与心理学借镜了!——如何设定可以弹性也可以严格的“动态目标”?

本文经 创新拿铁 授权转载,文|Hayden

大家在年初设定的新年目标,有顺利进行吗?根据统计,在 1 月份还没结束之前,就有三分之二的人会放弃他们的新目标。

美国史丹佛大学行销学教授,来自台湾的黄思绮博士 (Szu-Chi Huang) 以前也会订了目标后放弃,后来用上紧发条的目标订定法,让完成目标不再沦为空谈。

创新点:用“动态目标”将大目标分成几个小目标以“积少成多”,再于后期将焦点回到大目标上,一鼓作气,冲向终点。

本文 3 大重点:

  1. 运用“动态目标”,让动机不松懈。
  2. 号召朋友加入有助目标执行,但要小心友谊生变。
  3. 目标要明确或有弹性,看情况而定。


图片|Photo by Estée Janssens on Unsplash

1. 运用“动态目标”,让动机不松懈

现在大家都很注重塑身,如果体重增加就会想减肥。如果目标是要减 20 公斤体重,将它分成是每周减 1 公斤,然后用 20 周完成,就会认为是可以做到的目标。但许多人会在执行目标的最后阶段撑不下去而放弃(例如体重已减了 15 公斤,离目标只剩下 5 公斤),史丹佛大学行销学教授黄思绮博士指出是由于动机松懈的缘故。

一开始执行目标的动机最强烈,执行的效果也最好,但随着目标离我们越来越近,达成目标的不确定感消失,动机也会逐渐松懈。例如:每天跑步 15 分钟并持续一个月,等变得习以为常后,就会想偷懒一天,给自己理由拖延到隔天再一起跑 30 分钟,结果打乱了原本的规划进度。

当动机逐渐松懈,人们便会开始犹豫是否值得继续走下去,并且怀疑目标的价值。

因此,为了避免这种情形,必须调整目标结构,前面先设下小目标(例如每天跑 15 分钟),等到了最后阶段的冲刺,再将重点回到整体的大目标上,甚至可以尝试超越目标(例如从每天跑 15 分钟改成加倍),而这就是“动态目标”的订定法则。换句话说,就是用“头轻脚重”,克服人性“虎头蛇尾”的弱点。

同场加映:三分钟心理测验,解析你的做事动机,让你高效达标

例如研究人员观察网路书商派人搜集实体书店商情的成效,每人的最终目标都是要在 8 天里搜集到 80 本书的资料,但达成目标的过程却不相同。

第 1 组每人在 8 天里就只有一个大目标,就是搜集到 80 本书资料,但不管每天搜集到几本。

第 2 组每人每天都有 1 个小目标,就是搜集到10本书资料,但要进行 8 天。

第 3 组的目标结构等于是第 1 组及第 2 组的综合,也就是“动态目标”,亦即每人前 4 天每天都有 1 个小目标,就是搜集到 10 本书资料,但第 5-8 天不设每天的小目标了,重点回到大目标,就是与前 4 天合计总共要搜集到 80 本书资料。

网路书商统计各组搜集的成果。第 1 组 8 天里只设一个大目标,总共搜集到 1268 本书,成绩最差;第 2 组将 8 天的大目标拆成每日的小目标进行,总共搜集到 1392 本书,成绩中等;第 3 组采取先小目标再大目标的“动态目标”法,结果成绩最好,总共搜集到 1906 本书。所以“动态目标”法可以改进动机松懈的缺点。

延续前面减重的例子,当体重减到剩下目标 5 公斤时,就不要再订每天减 1 公斤的小目标了,而是将焦点拉回到大目标是 20 公斤,还有 5 公斤要完成,才能重拾减重的“初心”,一鼓作气,冲向终点。


图片|Photo by GrandJete on PIXTA

2. 号召朋友加入有助目标执行,但要小心友谊生变

除了“动态目标”有助于贯彻执行外,许多人也会将新目标公布在社交媒体上,希望获得好友的鼓励加持,让决心更坚定。黄思绮教授指出,这是因为号召大家一起参加,更可以发挥“相互提携”的效果,让目标执行更有动力。

但一开始与我们同甘共苦,齐向目标迈进的夥伴,常会在后面阶段逐渐消声匿迹,不再给我们讯息,这是因为夥伴关系生变的缘故。

例如研究人员观察一群参加减重课程的学员,一开始每人对于达成目标的不确定性高,是处于“共患难”的夥伴阶段,需要彼此相互扶持,分享上课心得及减重秘诀。

但到了课程后段,达成目标的确定性提高了,不再需要同伴帮忙,有将近 80 %的学员会不想主动分享资讯,还会想要比同伴成绩更好。夥伴关系会变成竞争关系,“朋友”会变成“对手”。

这种由互利共生的“朋友”关系,变成互别苗头的“对手”关系,并不利于营利事业举办活动,或是非营利事业举办戒烟班或戒酒班的成果。

因为这些活动需要参与者全程热心参与,彼此协助,才能达到活动的效果。解决方法,就是避免将相同动机的人放在一起,增加互利共生的关系,减少后期彼此产生的竞争心态。

你会喜欢:【运动小姐】瑜伽教我的事:完美,是学会放下与他人的竞争

例如有一项 7 天走 10 万步的健走活动,主办单位为每人指定一位同伴编成一组,并预先告知与同伴参加的理由是相同或是不同,例如参加的原因是为了“健康”、“爱现”,或是“交朋友”等。

结果发现,与同伴有相同参加原因的人,会觉得较有把握而在后期减少彼此连络。而与同伴有不同参加原因的人,会不确定同伴是否愿意互相支持,反而会一直与同伴保持交流资讯。所以黄教授说,当人们对达成目标有不确定感时,会想与他人保持友善关系,并想持续获得有用的资讯。

另一种解决方法,就是将活动后期设计得复杂一点,让人觉得不容易完成,就会想得到协助而保持与他人交流资讯。例如信用卡集点酬宾活动,每位消费者一开始刷卡金额享有固定 0.5% 的点数,而当点数累积到 500 点、5000 点或 50000 点时,则各享有不同等级的酬宾礼物及现金回馈。结果发现,较复杂的活动会让人不确定什么才是达到目标的最佳方法,所以会想与他人保持讨论联系,以免错过任何有用的资讯。


图片|Photo by Mark Fletcher-Brown on Unsplash

3. 目标要明确或有弹性,看情况而定

一般认为目标应该要订得明确才有利于贯彻执行,例如纽约时报提供了“明确” (Specific)、“可衡量”(Measurable)、“可达成”(Achievable)、“有相关”(Relevant)、“有期限”(Time-Round) 等五个设立正确目标的方法,称为“Smart 5 原则”,来协助提高目标达成率。

所谓“明确”就是指目标具体,如果是运动目标就是有数字,例如脸书创办人祖克柏 2016 年的运动目标是“每天跑步一英里”(约 1.6 公里)。有了数字就可以每天记录进度,然后与目标比较。

推荐阅读:【运动小姐】动态跑步法:不用意志力压迫自己,找回出门的动力

但黄思绮教授认为,目标要订得明确或是要有弹性应该视情况而定。当追求的目标很难,或对达成目标的动机很低时,目标就应该订得明确又严格。但当目标很简单,且对达成目标的意愿很高时,目标就可以订得灵活有弹性一点。

例如有家优酪乳店让顾客在购买了 6 瓶优酪乳后可以集点兑换一瓶免费优酪乳,但集点卡分成两种:一种是买店里任何一款优酪乳都算一点的“弹性卡”;一种是必须依照店里设定的香蕉、苹果、草莓、柳橙、芒果及葡萄口味顺序购买,每次才算一点的“严格卡”。结果是领“弹性卡”的人多,但完成兑换的人少;领“严格卡”的人少,但 75% 以上都完成兑换了。

原因是弹性卡灵活的方式鼓励了更多人采用目标,但同样的灵活性也阻碍了目标的达成。因为我们每天要做出多达 35000 个决定,所以在决策疲劳的情况下,会欣赏需要做出更少而不是做出更多决策的事。因此持“严格卡”的人不需要做决定,只要照着店家规定顺序购买即可,让目标变得更有可能实现。

图片|Photo by Smart on Unsplash

所以如果你是那种很难激励自己去实现目标的人,那么一开始设立灵活有弹性的目标可能会比较适合,例如不妨先把运动目标设为“我每天都要运动”。但如果在进行中遇到有太多其他事会让你分心或执行力不佳,则采用更明确严格的步骤与行动,例如“我每天都要跑步 15 分钟”可能是更加有效。

英国有一位关注幸福、健康的专栏作家“Catherine Gray”,着有《清醒的意外之喜:快乐、健康、丰裕的无酒精生活》这本书。她曾经历酗酒岁月,靠订定目标并具体实践后摆脱困境。

她说要养成好习惯需要 66 天,所以用 3 个月来培养习惯并达成目标会比较合理。而专为达成目标而设计的“Self Journal 笔记本”,则让使用者专注在 3 个月要完成的目标上,因此使用期限也是 3 个月。

所以下次新年的新希望,可订定“动态目标”,并买本“Self Journal”笔记本,以 3 个月为期限,再找来朋友参与,则相信一定能具体实践,不会再让你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