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文化教我们“不可以难过”、“不可以生气”,彷佛负面情绪就是一种错误;然而情绪没有好坏,只要好好地拥抱它,它也会好好地承接住我们,给予我们生活上的支持。

昨天有一个朋友打给我,告诉我:前几天他因为工作上一个无法挽回的失误而被主管责备,让他觉得很难过、愧疚、自责,也对主管的处理方式感到愤怒。他尽力尝试弥补,但犯错仍然已造成公司损失。

他这两天都没办法睡好,平常工作忙碌可以让他暂时不要想这件事情;但到夜深人静时,他还是不由自主地陷入自责而失眠,也因为睡不好,怕影响工作而更加焦虑。

而且到了夜晚,他会不小心想到更多以前自己做不好的事情,陷入负向思考的循环⋯⋯

我问他,你还有谁可以说呢?他说,“我通常都不会跟别人说,家人、朋友都不会。因为我说了他们也不会懂,会跟我说‘你不要想那么多’‘你就找别的事情做就好了’‘看开一点’”。这些话,让他觉得不仅没有被理解,反而感到更有压力。

他一直问我,我觉得好难过、好沮丧、好愤怒,可是我不想一直这么难过,真的很难受。我可以怎么做让自己赶快好起来?


图片|Photo by Joshua Rawson-Harris on Unsplash

总是有人告诉我们“不要难过、不要生气!”

在我们的文化中,总是崇尚好的、正向的情绪。从我们小时候开始,当我们生气、难过时,总会有人告诉我们:“不要难过、不要生气!”

我们为什么会有情绪呢?其实,情绪是演化而来的。在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因为会对野兽感到“害怕”,而会努力避开危险,想办法得以生存下来。我们也可以想像看看,若我们的祖先对于野兽不会感到害怕,是个超级乐天派,那可能就没办法活到今天了!

当我们感到愤怒,可能是在告诉我们权益被剥夺,或是心有不甘;当我们感到愧疚,可能是对他人感到抱歉,或觉得自己做错了什么。当我们感到嫉妒,可能是太想得到他人拥有的一切,也有可能是觉得自己不够好、感到自卑而隐隐作痛。

你可以想一想,这个情绪是要告诉自己什么,试着和你的情绪对话,像是拿一张纸把“内在对话”写出来。

因此,我们可以开始理解,情绪是有功能的!而且非常重要,可能关乎我们的存活。当我们还是 baby 的时候,我们其实就已经能敏锐觉察大人(主要照顾者)的情绪。

推荐阅读:如何从家庭“情绪勒索”中走出来?独立的你,有能力与父母真正和解

回到那位朋友的问题,当我们感到非常的难过,这么强烈的情绪也让人感到很难受。那我们可以怎么做呢?

1. 简单评估自己的身心状态——睡眠及饮食

能吃能睡是一个人在被强烈情绪包围时最重要的一步,因为至少你要能吃能睡,才有力气正常生活。每个人状况不同,有些人是失眠,有些人睡得过多。有些人吃不下,有些人暴饮暴食。

因此,若你发现你跟平常不太一样,已经影响到无法维持正常的生活功能(如上班、照顾孩子等),请至精神科就医,请医师评估及诊断是否需要服药,至少先让自己好好吃点东西,以及好好睡一觉。

2. 情绪也没有好坏,好好的感受情绪

唯有我们好好的走过情绪、感受情绪、宣泄情绪,我们的理性才有可能出来,这是急不来的。因此,就请你好好的难过、好好的哭、好好的愤怒。

当然,你也可以做任何会让你觉得舒服一点的事,来帮助自己度过不舒服的时刻,像是听音乐、找人聊聊⋯⋯等等。

同场加映:以“表达感受”代替“情绪用语”!比起生气,其实你更多的是不安

3. 情绪是有功能的:想一想,是什么让自己有这么强烈的情绪?这个情绪想告诉我什么?

有时候我们会以为过去的事情已经没事了,已经放下了,但当又有事情发生时,总会想起过去那段不堪回首的往事;而原生家庭中,我们和父母的互动,也影响我们深远。

若有这样的状况,你可以写日记、纪录“内在对话”帮助自己厘清思绪。

像是曾有一个青少年跟我说,他对爸妈感到愤怒,但在晤谈过程中,我们逐渐厘清,愤怒的背后是对爸妈很深的愧疚及自责,因为他对上学感到恐惧而常常请假在家,面对父母的焦虑及心急,他表现出来的却是咆哮及大哭,他用这样强烈的情绪试图武装自己内心的脆弱。

你也可以找人聊聊,有些人找不到合适的人,因为怕造成他人负担,或是有时我们和家人的关系十分紧密却也纠结;若找不到合适的人,建议可以寻求心理谘商。

当心中过往的结能被好好的被倾听,好好的梳理,宣泄强烈的情绪,我们或许能用新的观点重新看待过去的创伤,或许某一天,我们能有不同的生命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