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闲的假日午后,因为一个恶意的性骚扰,美好时光一瞬间全泡汤⋯⋯

周日下午,我与先生推着婴儿车,带大宝二宝逛大型连锁家俱卖场。在灯具区正热切讨论该选择哪一款餐桌灯时,忽然,我感受到左方的臀部被用力拍打了一下。就那么一秒钟的时间。

当下,我傻住了,中断了与先生的谈话,根据以往被性骚扰的经验、本能的不舒服感受,我转头望望身后。

一个身高约 180、棕色头发,穿着短袖 T 恤与牛仔短裤的外国白人悠闲走过,我望着他的背影、望望周围的环境,耐着震惊不适的感受,我仍旧想试着厘清被拍打屁股,究竟对方是不小心冒犯还是蓄意性骚扰?

“当天灯具区人潮不多、走道并不拥挤,就算我推着婴儿车,一旁仍有足够的空间行走,不至于碰撞别人。”

“对方若是无意,他一定也感受到自己的手拍打到别人的身体,他连看也没看,基本的口头抱歉也没有,若无其事地继续向前走,这似乎不太合理⋯⋯”

正当我告知先生刚疑似被侵犯时,这位外国男士突然在几步以外的距离转身,刻意地朝我这里看了几眼⋯⋯当下,从他望向我的眼神,读出了他的意图:“他想确认,我知不知道自己被骚扰了!”

这个眼神,我才肯定自己被恶意的“性骚扰”,愤怒被羞辱的感觉油然而生,下一秒,对方见到我们似乎正在讨论此事,马上溜之大吉,消失的无影无踪。

我望着眼前两个正在婴儿推车中熟睡的孩子,脑中思考各种处理方式⋯⋯

“把孩子全丢给老公一人冲去抓贼?”、“报警调监视器?忍受漫长的指认过程与法律程序?”、“摸摸鼻子自认倒楣,对方继续寻找其他目标下手?”

最后,我告知了卖场的店员,表达自己刚刚的遭遇,形容对方的外貌特征,并警告店员对方应该已离开这层楼,但仍有可能去楼上找寻其他目标下手,希望他能联系保安与其他职员,留意此人。

悠闲的假日午后,因为一个恶意的侵犯,所有的美好全泡汤⋯⋯


图片|Photo by billow926 on Unsplash

关于性骚扰,我们都必须理解的三件事:

1. 性骚扰常发生在隐而未现的弹指须臾间

听闻性骚扰事件,很多人喜欢检讨被害者,“你怎么当下不说出来啊?”、“你应该要马上大叫!”、“你怎么没直接开骂或踹他几脚?”似乎没有马上还击就是软弱的表现、没有第一时间勇敢防卫就该承担被侵犯的结果⋯⋯

但事实上,性骚扰常常发生在令人措手不及的一两秒中,有些惯犯更狡猾的制造模糊界线,让受害者分不清是否被侵犯。而当你冷静下来从其他线索确认状况时,对方早已逃之夭夭。

被骚扰时产生的羞愤感,常常发生在事后。第一时间大脑多半震惊、一片空白。

推荐阅读:“为什么不提告?”性骚扰事件的反思:谈性骚扰如何搜证

2. 任何性别年龄状态都有可能被性骚扰

这次事件后,朋友试图“安慰”我:“一定是那个变态看妳漂亮才摸妳!”其实,当日外出时,我戴了一顶棒球帽、口罩遮住口鼻,身上穿着宽松的长袖上衣与牛仔长裤,还加了件羽绒背心,看上去就是个再平凡不过、推着婴儿车的妇人,与“样貌姣好、衣着性感”完全搭不上边。

被害人的衣着样貌身材都不该成为检讨的对象,更不该以此来合理化犯案者的动机!任何性别年龄身分状态的人,都有可能会遭遇言语/肢体的性骚扰!

加害者的心理缺陷与犯案动机,经常超乎常人理解想像。


图片|Photo by ALEKSANDR PROKHORTSEV on Unsplash

同场加映:中国教科书的荒谬:女性穿着暴露,是对男性的性骚扰

3. 面对性骚扰受害者,如果不知如何安慰,就安静聆听陪伴吧

许多人向亲友表达被性骚扰经验后,却常常反倒成为被检讨的对象:“你一定是____,才会_______。”又或者亲友们试图开一些玩笑缓和气氛,却让受伤的人更难受。

这件事发生后,有位长辈这么回应:“你应该递个名片给他,叫这个变态第二天来找妳心理治疗!”坦白说我听到这句话没有任何被安慰的感觉,甚至觉得自己的感受被忽视了⋯⋯

好好安慰受伤者,一点也不简单,很多时候我们的好心好意,一出口反而成了坏事,“别让你的关心成为责备;别让安慰造成二次伤害”面对受害者,如果真不知如何同理安慰,也许就从好好聆听、不轻易评价开始。

从小到大已记不清遭遇过多少次性骚扰,就连成为人母后都难以幸免,唯一记忆深刻的是,每次受侵犯后恶心受辱的愤怒感⋯⋯

这件事发生后,也让我认真的思考,微小如我,能够多做些什么,让下一代的孩子们生长在一个更安全友善、彼此尊重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