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分享 Ghadiyali 在面对职涯选择时,如何自我问答并寻求支持、自我怀疑时如何继续前进。由好奇心驱动的职涯发展。

本文经 创新拿铁 授权转载,文|陈蔚铭

Zainab Ghadiyali 在印度的中产家庭中长大,19 岁那年带着仅有的 107 元美金离开孟买(Mumbai)到美国北卡州就读化学系,就学期间曾到德国柏林参与针灸等替代性疗法的研究,毕业后加入公共卫生的非营利组织运作到秘鲁、尼加拉瓜工作。

后来,又因为一顿免费中餐,意外获得 Facebook 面试邀请成为产品工程师,随后加入 Airbnb、创办“Wogrammer”协助女性培养专业能力,进入科技业。

本文分享 Ghadiyali 在面对职涯选择时,如何自我问答并寻求支持、自我怀疑时如何继续前进。由好奇心驱动的职涯发展。


图片|创新拿铁 提供

创新点:把职涯当成一幅画作、不要等百分之百准备好再往前进,才能创造精彩旅程。

本文获 First Round Review 授权进行编译,原文为《The Secrets to Designing a Curiosity-Driven Career

本文五大重点:

  1. 用“创造型思维”面对抉择,让好奇心引领你前进。
  2. 别把职涯当作爬楼梯,而是创作一幅画。
  3. 抉择十字路口,三个问题决定下一步。
  4. 两个技巧,就算“不够格”也幸运获得Facebook实习机会。
  5. 抓住幸运机会只是开始,随后的努力才是挑战。

1. 用“创造型思维”面对抉择,让好奇心引领你前进

很多人听了 Ghadiyali 的求学经历都觉得他很勇敢,竟然只带了 100 美金就跑出国念书。但 Ghadiyali 觉得

勇敢是相对恐惧而言,但更多的可能性让我很期待,完全没有害怕的感觉。

Ghadiyali

每当 Ghadiyali 面对重大抉择,许多不确定性产生顾虑时,他把心里的想法分成两种:创造型思维、反应型思维。

反应型思维被“恐惧”驱使,把问题视为威胁,被动接招;反应型思维往往会让人陷入焦虑,试图找藉口说明做不到的理由。

相对地,创造型思维由“可能性”主导,把问题视作机会,着重在解决问题后自己可以达成的目标;创造型思维会让人激发好奇心和热情,从而行动。

因此,Ghadiyali 在面对重大决定时,会“设定动机”,用创造型思维提醒自己:“我想要什么结果?”而不是担心:“万一搞砸怎么办?”如此一来,就会专心想出办法,“如何解决眼前的问题,达到理想中的目标?”

延伸阅读:“禁止女性露乳头”纽约百人于脸书总部露点抗议

2. 别把职涯当作爬楼梯,而是创作一幅画

Ghadiyali 认为,传统概念把职涯描述成一种线性过程,就像沿着一阶阶的楼梯往上爬,升迁到更高的职位、跳槽到更好的公司。但他发现,如果放下这种“职涯阶梯”的概念,她就更容易接受自己的好奇心,发现无处不在的机遇。

例如,Ghadiyali 大学虽然主修化学,但他曾在德国柏林学习针灸,让他考虑当医生,但因为念医学院的代价实在太高而放弃。2009 年毕业时又遭逢金融风暴,就业市场需求急速下滑,他投了 200 多份履历都石沉大海。

于是,Ghadiyali 离开美国,加入公共卫生领域的非营利组织“国际儿童医疗救济基金会(FIMRC)”,前往印度和南美的偏远村庄服务,让他对医学的热情与理想得以实现。一年后,他决定回美国继续攻读“健康经济学”研究所。

从表面上看,Ghadiyali 每次转换跑道似乎都是连串的挫折,但事后回顾,这些看似不稳定的转换间的连结开始出现,让他对产业的观点更为全面。

因此,Ghadiyali 鼓励人们将自己的职业视为一件艺术品:想像自己正在完成一幅画,有时你靠得太近,只能看到个别的色块与线条,但当我们退后几步看,会发现职涯过程留下的每一笔都为作品更添精彩。

3. 抉择十字路口,三个问题决定下一步

即使 Ghadiyali 经常转换职涯路线,但他在衡量是否接受新的工作内容或产业领域时,都会慎重地依靠以下三个问题来评估她的下一步行动:

  1. 目前的职位还能让我成长吗?尽管转换跑道可以创造更多可能性,但转换的速度太快却可能变成“样样通样样松”。因此他建议,在认真思考下一步之前,先花点时间仔细想想是不是已经吸收了当前职位所能提供的一切养分。
     
  2. 下一个机会是否符合我的价值观?Ghadiyali 建议想要转换跑道的人,仔细写下心目中的优先顺序,和现有的工作比较。例如:成长空间、薪资福利、地点、管理文化和发挥空间等等。
     
  3. 我要横向扩展还是纵向精进?每当熟悉一项新的工作后,人们往往会开始思考:要继续积累专业知识?或尝试发展新领域的能力?Ghadiyali 自己会倾向后者,但他也建议若想持续深耕,学习横向技能也有必要。比方说,技术能力强却不擅长沟通,容易沦为单打独斗,无法让影响力扩散。


图片|Photo by JAI on PIXTA

4. 两个技巧,就算“不够格”也幸运获得 Facebook 实习机会

让 Ghadiyali 踏进科技产业的是:一顿免费的中餐。

他就读研究所时,被一场由 Facebook 赞助的黑客松活动(程式设计师及其他产业人员聚在一起,短时间内脑力激荡完成一项专案)吸引,因为报名参加就可以享用免费中餐。

但因为没有相关经验,他到了现场不知所措,只好随便加入其中一个队伍。很快他的队友们就发现 Ghadiyali 无法做出贡献,但他还是留下来看着他们讨论、实作。最后,Ghadiyali 无意间乱入的团队赢得比赛,让他幸运地获得 Facebook 的面试机会。

不过,毕竟 Facebook 的工作和他当时研究的健康经济毫无关系,Ghadiyali 有点犹豫,想着要不要延后面试时间,先花六个月学写程式做好准备?

他转念一想:每个人在职涯的某个阶段,面对新的机会时都会怀疑自己到底够不够格?真的准备好接受新的挑战了吗?但现实是:没人会为工作做好 100% 的准备,差别在于机会上门时,能不能把握住并且努力奋斗证明自己。

于是,Ghadiyali 用了以下两项技巧,在“不够格”的状态下成功拿到 Facebook 的实习机会:

  1. 放大自身优势:Ghadiyali 自知“临时抱佛脚,在面试官前假装我有丰富的软体知识没意义”,因此他在面试过程中专注于展现自己具备逻辑思考能力,抓住机会说服面试官自己的学习速度很快。
     
  2. 降低对方风险:Ghadiyali 自问:“我什么都不会,如何让 Facebook 觉得雇用我损失有限、但潜力无穷?”。因此,他主动坦承自己虽然完全没有写程式的经验,但强调会在实习的三个月内全力以赴,完成被指派的任务,超越三个月该有的程度。


图片|Photo by Annie Spratt on Unsplash

5. 抓住幸运机会只是开始,随后的努力才是挑战

不过,Ghadiyali 发现接下来才是真正挑战的开始。尽管他提早做了很多准备,但毕竟不是软体相关背景,他在 Facebook 的前几星期遭遇到很大的挫折:“我连 Python(一种程式语言)是什么都不知道。”

沮丧的 Ghadiyali 想要放弃,但他的主管阻止了她:“不要将自己与经验丰富的人进行比较,担心自己的不足”。这让Ghadiyali 重新打起精神,意识到“除非紧接着努力,不然这场意外的冒险旅程只能停留在原地。”

在剩下的几周实习,他全力以赴练习写程式、甚至睡在公司。努力让他不仅达成了他的实习任务,还获得了全职的产品工程师职位。

你会喜欢:Elon Musk 成功的 11 个秘诀:那些深思熟虑后的批评,是无价之宝

事后回顾这段实习经历,Ghadiyali 整理出三个实用建议:

  1. 面对自己的缺点:Ghadiyali 认为在遇到瓶颈时,自己闷着头苦恼是无济于事的,特别是你的成果会影响其他同事的工作时。因此,必要时得让其他人知道你需要帮助,也正在努力加强不足之处;幸运的话,同事们也会提供自身经验帮你离目标更近一步。
     
  2. 不要沈浸在过去的成功:过去的成功不保证未来,前个职位能成功的技能不见得能适用于新的角色。因此,对于每个新的机会,记得评估过去可持续应用的技能以及尚需学习的技能。
     
  3. 保持开放心态听取回馈:每当转换到新职位,通常会收到许多意见。当 Ghadiyali 开始管理团队时,他得到很多关于管理风格和领导策略的大量回馈,他有些同意、有些不同意。但就算不同意某些意见,也要努力理解其背后的“成因”,并与对方讨论以确保理解,让彼此都能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