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时候,为什么我的另一半想要一个人?又或者有的时候,是我想要独处——为什么会这样?独处时间的意义与能力。

“老公,明天周末我想自己一个人去台北走走。”

“干嘛啦?妳又有什么事不开心吗?”

“蛤?没有呀,就平时上班生活都在中坜,单纯想一个人去走走而已,没有开心不开心呀!”

“我才不相信!要不妳为什么要自己一个人去?”

“我就想自己一个人走走、散散心呀,怎么了吗?”

“说吧,妳有什么事不开心?”

“⋯⋯”

这段真实的对话,大概对许多有伴侣的读者来说都不会陌生,甚至有所共感。我们希望拥有私人的时间与空间,完全不必管家人、朋友或伴侣的一天半天,但他(她)就是不懂这个没有理由的需要,彷佛是提出这需求的我错了。

推荐阅读:“单身才是理所当然的状态!”不害怕沉沦、不依赖于安稳,不再受困于单身自责

独处就是爱独处,无关乎爱不爱你

让我们称上文女士的需要为“独处的需要”。

事实上,我们在生命早期便一再享受独处这件事,我们自己在画画,享受色彩的组合,或一个人练习乐器,自在得不觉时间飞逝,或是独自到海边吹吹风,在沙滩上捡了一早上的贝壳。

然而,能够享受独处,这其实是一种“能力”:独处的能力(the capacity to be alone)[1]。这代表,曾经有一个人(一般是我们的早年照顾者/母亲)安稳可靠地“在场”(present),不只不打扰我们,还让小时候的我们能专心地独自游玩,画想画的画、弹奏所爱的谱、不怕被海浪卷走地捡贝壳。

这种安稳又自在的独处时刻,很可能是一个人最能自我疗愈(或至少自我安抚)、最具创造力、也是最为宝贵的时光。成年以后,曾经“在场”的好妈妈已经居住在心中,使得我们能真实地与自己相处,而非感到畏惧或煎熬。


图片|Photo by Pangaea on PIXTA

城市人天天工作,夜夜加班,周末都得照顾家人与伴侣的感受⋯⋯我们很容易忘记“独处”的力量。而那些没有忘记的人,他们向伴侣提出“我想抽空一天,自闭一天,我们不要见面,不要联络”。

为什么?

——“因为独处过后,我就能够重新打起精神来呀!”

那我不打扰你,你在房间做自己的事情也是独处呀,不是吗?

——“但我要独处,是完全不用顾虑某个‘在场’的人的感受和需要的!”

那你是不是不爱我了?

——“天啊!我想独处,跟我爱不爱你是两回事!”

精神分析师 Winnicott 就认为,消极来说,独处的需要就是人们要从被迫害或监控的焦虑中脱身,或积极来说,独处的需要则是人们把内心的“好妈妈”投射出去,好重新经验她(如独自看一场展览、听一场音乐会、去亲近大自然、去下个午茶)⋯⋯而为满足这需要,就得离开那个无法独处/无法让别人独处的对象或环境。

同场加映:喜欢独处或喜欢有人陪都没有错,重要的是对自己的了解

独处的羞耻感,化作意识的生气感

那个无法独处/无法让别人独处的对象,就是那个总是问“干嘛啦?妳又有什么事不开心吗?”的伴侣,彷佛他或她从来没有独处的需要,才不晓得独处的重要性。

就像一位中年男士,每当她的女友希望有独处的时间——有时候仅仅是三小时,好跟朋友们出去吃饭——他都会焦虑不已,竭尽所能去阻止、跟着一起去、不断打电话催促她回家。

他的女友跟我说:“我不明白他怎么不懂我只是需要一点私人空间,无他了,就给我自闭的空间也好,自闭完了我就好了。但他就是不懂!我真的翻白眼翻到屎眼去了!”

为什么别人无害的独处,总是跟他们的情绪绑在一起呢?我们可以说他们是焦虑型依附的人,但如果继续以精神分析师 Winnicott 的理论细致去看,他们那种不够成熟的(unsophisticated)相处,无法允许他人独处,其实往往代表在早年缺乏了一位安稳可靠的母亲所滋养的自我支持(ego-support)力量。

如此,他们时常担心被落空与抛弃,害怕自己的冲动与情绪,陷入一种强迫性的小剧场式思考回路。——事实上,他们是无法忍受独处,是没有培养出独处能力的小孩。

因此,当女士提出独处的需要时,男士的潜意识中便响起“我得面对自己孤孤单单的独处”警报,这个警报提醒他,他的心中住着一个抛弃他、令他不安、无法好好相处的母亲意象。这一切都令他无比焦虑,并开始生气。

在意识上,男士气女士不够重视他、必须 1 星期 7 天 168 小时都把他放在首位,但他亦知道自己的要求是幼稚而不合理的;在潜意识中,他不只害怕被抛弃,更恐惧独处,因为他的独处经验等同于有一个“坏妈妈”,这件事令他十分羞耻(shameful)。

潜意识的羞耻感,喷发到意识时就会换了个模样,就像男士后来反省时也说:“我也不知道自己在气什么,在担心什么,我知道妳只是出去吃个饭,但我就控制不了自己。”

他们的强迫性小剧场式思考,让他们在被抛弃的幻想回路中打转,但无法触及底下尤关独处的不安与羞耻,才会在意识上丢出各种牵强附会、连自己也觉得不合理的理由去阻止伴侣去独处,乃至摆出无理的敌对态度。

你会喜欢:日常插画|“孤单有时,脆弱有时”单身女子爱自己的 9 个独处时光

结语:给双方的小建议

我们曾以为情感多变,行动没有理由,是女性的天性问题。但提出这种观点的人错了,他们把这事错怪在女人身上——至少在“需要独处”一事上,正是人们在生命早期缺少一个女人(老母)安稳的在场,才无法理解这个需要的合理性,并为自己无法独处的潜意识所苦。

如果你的伴侣,就是那一位能够享受独处的成熟者,请你按捺自己的焦虑,好让他(她)继续爱你。否则,即使对方原本多爱你,但你却因为焦虑而处处制限对方的自由,那么爱就会窒息。

如果你希望独处,却因为对方的质问而令你深感罪疚或困惑,请你肯定自己的需要,好让你继续爱你自己。否则,即使你原本多爱对方,但你因为不敢自在去独处而失去自己,那么爱也会消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