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为自己,真好!

两个孩子因为出生在音乐家庭(她们的妈妈是钢琴老师),自然容易接近音乐。纵然她们也念音乐班,但我们从不认为将来就一定要走音乐这条路。她们会接触到不同的学科,有可能发展出不一样的兴趣,所以打从一开始,我们夫妻就打定主意一定要帮助孩子选择自己的志趣,让孩子依照志趣迈向独立的人生。

“功课跟得上就好”是一个很低的门槛,这样孩子才有余裕继续地玩,继续地认识新事物,而不要为了追求分数与排名,使她们的人生加速地运转,以超过负荷的速度往前冲,然后几乎没办法停下来检视自己,到底真正的兴趣在哪里,真正的能力在哪里?

相对于“功课跟得上就好”,我们也可以说:“学习为自己,真好!”

“学习”是孩子内在的需欲,别以为上学对孩子来说是痛苦的,是因为大人们把学习这件事搞得太严肃,孩子才会讨厌上学。当我的孩子只要“功课跟得上就好”,她们跟同学的关系比较像是玩伴,而不是竞争对手。当学校像战场,名次像战利品,大家除了关心自己考得好不好,更担心别人比他好;不只是评量自己的学习,更在意别人跟他的竞争关系,这会形成人与人之间不健康的互动,甚至猜疑。

我的妈妈、岳父母都是小学老师。长大后,妈妈曾拿学校一些有争议的考题给我看,有时我也不知如何作答,妈妈就会说,果然是题目出得不理想,容易让孩子错乱。原来,要应付好考试,得到好成绩,并不只是对知识了解了就好,还要拥有考试的技巧,必须非常地小心,因为出题者可能会设下陷阱来考验孩子。我当时就觉得很恐怖:考试的目的究竟是什么?

我一个朋友比喻得有趣,他说台湾的教材与考试制度总逼得孩子要去补习,就好像故意把人先丢到海里,再想办法用救生圈把人救回来。考试有时不是在帮孩子认识学习成效,而是有许多的诡计在里面,让孩子得用破案的心情来作答。

所以,我总是跟孩子说,学校教的你只要懂了,考试只是让你看看了解得够不够。我们偶尔检查一下考卷和作答情况,就算是粗心大意考坏了,我们也不会责备,最多提醒她们下次再专注些,毕竟细心也是很棒的特质。

我真正在意的是,孩子能不能从学习中得到成长的助益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