佐编茶水间的 Zoey 分享,你的心态决定看待事情的想法,你的想法决定后续做出的行动,而你的行动也决定最终得到的结果。她列举两种类型的人:“成长心态”和“定型心态”,你是属于哪一种呢?

将成长思维变成你的“预设值”

在经营个人品牌的这几年里,我最常收到的问题就是:“我不知道自己的热情是什么?我找不到方向,对很多事都兴趣缺缺该怎么办?”

以前的我会使用很多的方法和工具去帮助学生,告诉他们“你可以试试看用这个方式探索兴趣!”“你可以利用这本书说提到的工具套用在自己身上。”然而,没有找到热情的人,依然没有找到热情。

这是怎么回事?我其实一直在思考也一直在研究。近日,我感受到一个新的道理:“你如果对一件事没办法产生热情,是因为你对这件事还不够投入。”

这个说法我们在上个章节稍微提过,但仔细想一想,那些你觉得满喜欢的事情,你是不是真的更用心的为其付出呢?

你或许在想:“这个道理我也懂,但是我实在没有动力去付出、去投入,这该怎么办才好?”如果是这样,我相信这里所谈论的,就不该只是找兴趣或培养兴趣的方法论,而是如何从根本的思维去转为积极心态的人。接下来和你分享一个故事。

大学时期的我曾经在健身房打工,那段时间,认识了一位女孩小娴。当时的小娴虽然不到骨瘦如柴,但她在一群壮硕的教练当中,就是个纤细瘦小的女孩。

在我们短暂共事的那一个月里,我发现小娴是一个“信念”非常强大的女孩,虽然走在路上,绝对不会马上对小娴产生“啊!这个女孩子有在健身!”的想法,但只要与她聊到和运动、饮食有关的话题,都能从她的瞳孔中看见炯炯有神的光芒。

我和小娴先后离开那份工作,我们就没有特别保持联络,但是我始终 留着小娴当初给我的 Instagram,时不时地观察这个女孩的改变。

就这样,一年又一年的过去了,不出我所料的是,小娴持续在健身领域精进,我看着她从第一年、第二年、第三年、第四年慢慢地转变,多年之后,她已成为女子健美比赛的常胜军,身材也从好几年前的纤细瘦小变成精壮结实,曲线极致且鲜明,用脱胎换骨来形容也不为过。


图片|Photo by John Arano on Unsplash

推荐阅读:“每天十分钟瑜珈,我达到了理想生活”五部影片,让你重拾规律日常

美国的心理学家 James Flynn 曾做过一份调查研究运动员,他发现最优秀的拳击手通常在体能上都不是最有天生优势的,然而,他们却通常是最有信念、最坚强且最能够履行对自己的承诺的一群人,尽管训练的内容、时数或饮食习惯都一致,那些坚信自己的人,在场上的表现通常都比其他拳击手更卓越。

人类总是本能性的追求光鲜亮丽的工具、攻略、伎俩,胜过于从内在根源去调整自身的心态、思维和精神信仰。你也许不是个喜欢买名牌包、开跑车的物质主义者,但是现代人的一个新型现代病,就是知识强迫症。

知识强迫症者沈迷于知识的吸收,最喜欢参加读书会、购买新的线上课程,并且积极参与相关的社团讨论或活动。其实,积极进取是超级值得被鼓励的行为,这也是优秀人才的基本标配,照理来说,大部分人的生活应该也会一点一滴的进步、改善。

但是,假设你注意到自己学了很多方法论、独门技术或各界大师的知识精髓,生活却维持停滞,那很有可能就是我们要改从“根本”去挖掘自身的心态是否需要调整,而不是不停地把焦点放在那些闪亮亮的外在物件。

《心态致胜》的作者卡萝.杜维克(Carol S. Dweck)经过长年对不同群体的研究,发现人类有两种心态,第一类称为“成长心态” (Growth Mindset),第二类称为“定型心态”(Fixed Mindset)。

杜维克博士表示拥有“定型心态”的人,总是急于追求证明自我,将所有成果二分为成功或失败;而拥有“成长心态”的人,则是乐观看待自己的所有特质,将个人的基本素质视为起点,相信可以藉由努力、 累积经验和他人的帮助而改变、成长。

换言之,定型心态人的会因为一些外在条件,例如没有有钱的父母、没有进到名校读书、没有好看的外貌,而认为自己在起点就输人一截,因此最终努力的成果也会被大打折扣;但成长心态的人,相信每一位专家都曾经是个菜鸟,也认为自己的先天条件不全然会影响后天的结果。

在小娴的身上,我真真实实的见识到一个拥有“成长型思维”的人,是如何一步一步扎实地打造出自己的理想人生,她也许不是最有先天优势的健美选手,她可能也比其他人花上更多年的时间来健身,但是她做到了,而且持续前进着。

她的毅力与心态让我深感佩服,尤其是我曾经与当年还没开始健身的小娴交流过,因此见证了她转变的过程,也更深刻的体会到“相信自己办得到”和拥有成长心态,在打造理想生活中是多么重要的一块元素。

我们身边绝对有至少一个经常说自己身材不好、想要减肥,却总是坚持不下去,或是过几个月后又不小心复胖的朋友,为什么会有这种事呢?我想,答案就是出在心态上。

第一,你的朋友也许表面上说自己胖,但心里其实不认为这件事情非常重要,至少绝对不是最重要的;第二,你的朋友没有一个明确、清晰的“为什么”,去说服并给自己一个一定要达成的理由(如果这件事开始威胁到性命,我们就绝对会努力维持并坚持下去);第三,你的朋友可能在思维上是属于定型心态的人。

以下方的图示为例,一个拥有成长心态 vs. 定型心态的人,在面对挑战、障碍和批评的时候,就会明显有两种不一样的感受与想法。


图片|时报文化 提供

我们将两种心态套用在“减肥”这件事情上,在下图中你可以看到,光是减重 10 公斤这个目标,就可以因为两种完全不一样的心态、思维,而得到不一样的结果。

你的心态决定了你看待事情的想法,你的想法决定了后续你要做出的行动,而你的行动也决定了你最终得到的结果。


图片|时报文化 提供

现在,我们拉回主轴聊聊怎么打造热情并建立一份有钱有爱又有意义的工作,其实,第一步并不是开始上课进修,而是去将杜维克博士提到的“成长心态”设为你的思维预设值。

大部分的人对于“把兴趣当饭吃”都抱持一种嗤之以鼻的态度,他们认为当热情变成了工作,就不再是热情;他们认为天底下哪有那么好的事情?

就算有,可能也只能安顿于微薄的收入;他们认为这是不切实际、痴人说梦的妄想,但他们不知道的是,这世界其实有非常多和家人幸福快乐,做着自己觉得有意义、喜爱的工作,并且过着富裕生活的人。

我们觉得一件事“不可能”,通常只是因为我们还没看见可能的案例,这也是为什么与国际接轨或多旅游对我们有极大的帮助,并不是因为你又可以认识更多外国人或是去更多好玩的地方玩(当然,这是附加价值),而是当我们能更看见更多的“案例”,眼界、见识与格局才会更高、更广。

例如说,当我还在台湾上学上班的时候,我其实对国际新闻与政治都没什么感觉,后来因为自己搬到美国生活,才发觉世界的经济脉动、种族人权与自身息息相关。

当你开始去了解这些不同面向的观点,你看事情的角度和解读也会产生更多的可能性。


图片|Photo by Ushico on PIXTA

延伸阅读:理想生活,不必等有钱了才有:比起存款你更该做的几件事

就像是有些人可能与鬼神、灵体、宇宙有更紧密的交流,那他也许便能从更高维度的视角去理解这个世界,这时候,你会发现拥有一份有钱有爱有意义的工作是个非常基本也应该要达成的功课,你对自己也会有更强大的包容力与理解力去完成你的梦想及使命。

这样的理解能力是怎么来的?答案是训练来的。这是任何人在任何年龄、任何阶段皆可以培养的一种能力,可是在训练之前,你要先敞开心胸,要愿意去接受国外的资讯,要对其他人的人生故事感兴趣,要对万物宇宙抱有求知欲与好奇心,更要相信大脑的潜力与可塑性,当你相信你的大脑可以被重塑、重新教育,那你几乎可以学会任何你想学习的事情。

而当你成功将自己的思维预设值设定成“成长型思维”后,你便不会再否定自己内心真实的声音,拥有成长心态能让你发现自己以前没有注意过的热情,都如雨后春笋般地冒出来。

你不会马上和自己说:“羊毛毡?别做梦了吧,做羊毛毡怎么可能让我赚大钱?”你也不会说:“会唱歌的人这么多,我不可能脱颖而出的⋯⋯”

你反而会去思考有谁在这个领域做得有声有色?有谁和你有类似的背景、走在类似的道路、面临类似的难关?国内找不到可以学习的案例,那国外有吗?历史事件有吗?如果都没有的话,你可以当第一个吗?

你绝对可以当第一个。

当你调整自己看事情的角度,你会发现,你其实是有许多热情的,你认为自己没有热情、没有想做的事,通常只是因为你告诉自己这些事情“没有用、不可能、赚不了钱”,但是,这是谁告诉你的?这是事实吗?这件事有根据吗?

你可能在想:“告诉自己有可能,也不是一件有根据的事情呀⋯⋯”不过,假设两件事情都只是无形的信念,那你到底要继续做着自己不喜欢的工作、领着不怎样的薪水,还是给自己一个机会,创造一个大家都认为不可能的事情?应该是后者听起来比较有趣吧?

因此看完这个章节,请你去检视一下自己深根蒂固的信念:你是否 100% 的相信自己?你是否拥有成长心态?(如果不是,你可能在检视的过程中会听到一些自我怀疑的想法和声音)找到让你迟疑的要点,找到让你不相信自己的原因,然后仔细问自己:“我为什么会有这些否定的声音?它们是从哪来的?它们是真的吗?重点是:‘我愿意接受吗?’”

在这个练习的过程中,你就能看见自己的热情慢慢萌芽,你也能从中找到一些线索,知道要如何订定自己未来的方向,朝你真的有感觉的事情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