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当的安慰,能有效地缓解人的哀痛与悲伤。因此研究人员着手研究“真正有效的安慰”具备什么要素,并且可以用哪些话语来引导沟通。

文|47

转载自公号:KnowYourself(ID:knowyourself2015)

公号简介:关注自我和内心,觉察即自由。

大家好,我是 KY 媒体部第一帅崽47。最近,有个朋友向我提出了一个真实的困惑:“我⋯⋯我好像真的特别不会安慰人,这可怎么办啊?”

安慰人真的是一项技术活!尤其是,要让安慰卓有成效,更是难上加难!但是,没有关系,相信看完本篇,你也能成为一个人见人爱、超会安慰人的暖心小太阳。

首先我们来说说,安慰是怎么一回事?

安慰(comforting)

含义:指的是对遭受损失或打击的人,给予心理上慰藉的行为。

研究人员将其定义为与痛苦的人建立联系(Burkett et al., 2016),比如灵长类动物会通过亲吻和拥抱使对方平静,人们通常会以拥抱、充满关怀的言语来安慰处于困境的人,使他们的情绪得到缓和或治愈。

Miceli(2009)等人在研究和访谈的基础上提出,真正有效的安慰应该具备这 7 个特质:

1. 氛围舒适

整个谈话是一种较为轻松的氛围,不会让人感到紧张,也不会咄咄逼人。

2. 意图明确

即被安慰者明确地知道对方是想要安慰自己的,那么不管对方说什么,我们都能明白对方的出发点是善意的。

3. 建立在同理心之上

被安慰者会感觉自己被理解、被接纳,而不是孤立的。

4. 可能包含非语言行为

如目光接触、身体向前倾斜等等,表示对倾诉者的专注关心。

5. 安慰并不等于给到直接建议

有时候执着于解决问题会让人感觉自己没有得到真正的关心,甚至会加剧他们的困扰。

6. 具有针对性

你给到的关心是对方需要的,而不是你在难过时自己需要的,或是敷衍的表达。

7. 自我意识清晰

安慰者需要感同身受,但并不会陷入对方的情绪。


图片|Photo by freestocks on Unsplash

听起来好像不是什么难事,但⋯⋯

为什么对有的人来说安慰就是很难?甚至说不出口?

在生活中,真正阻碍人们共情他人、无法给予合适安慰的,可能有这三个因素:

 一、人格特质的影响

内向型的人更难以主动、自然地表达关怀,他们习惯在循序渐进的节奏里深入聊天,所以,在面对对方的倾诉和情绪时,不论是什么类型的,他们都很难马上给予反馈。(Helgoe, 2013)

二、对自己能力不自信

Kelsey Crowe 和 Emily Mcdowell(2017)指出,很多人之所以无法表达安慰,不是他们不会安慰,而是他们担心对方不喜欢自己,或是自己的能力不足以安慰到对方,甚至起反作用,所以他们就不会安慰人了。

三、缺乏安慰他人的实践

如果从小生长在一个很少获得安慰的环境中,那么这个人也会成长为一个不懂得如何安慰人的人。表达对别人的关怀是需要习得的,比如一个小孩遇到了挫折,但是父母并没有安慰他,那么他就没有一个“学习安慰”的榜样,也不知道怎么去安慰别人。

其实,你的安慰对朋友来说真的很重要重要。有时候,也需要试着放下担心和恐惧,为你在乎的人提供帮助呢。

同场加映:“你不需要太快好起来。”顺应悲伤的到来,聆听它的声音,才能做到悲而不伤

贴心的我们为大家准备了一份超实用的《安慰小能手速成指南》,来看~

《安慰小能手速成指南》

1. 表达善意,引导对方打开心扉倾诉。

你需要让对方知道,你愿意倾听和陪伴,你们的交谈也是完全安全和不会被随意评判的。但⋯⋯如果你实在不知道说什么,可以参考这份“作弊清单”!(Crowe & Mcdowell, 2017)

“你现在想跟我聊聊吗?”
“我可能不太会说话,但是我会好好听你说,你想说什么都行。”
“你现在感觉怎么样?”
“你现在是怎么想的呢?”
“你现在想一个人静一静呢?还是让我带你出去转转呢?”
“你想让我抱抱你吗?”
“我虽然没有经历过这样的事,但是我现在能理解你为什么会这么难受了。”

2. 共情对方,基于对方的感受和需求提供帮助。 

第一步是情绪共情,即感知和承认对方的焦虑、愤怒或痛苦等情绪。

X:但千万不要扯到自己身上,不要一直沈浸在自己的经历中而忽视了对方!

O:你需要将关注点放在对方身上,表达愿意感同身受的状态。比如:“我觉得这样的事发生在你身上,真的会让人很难受。”

第二步叫做认知共情,即从对方的视角和立场出发,去理解和看待ta正在经历的事情,真正理解对方的处境。

X:千万不要自以为是的一通论述!(事实上只是你以为理解了,对方并不觉得自己被理解了)

O:你可以用一些重复性、试探性的语气去验证对方的感受。比如:“我觉得,现在你遭遇了⋯⋯,是不是会担心以后会⋯⋯?”

第三步,在情绪共情和认知共情的基础上,了解对方此时此刻对方的需求,尽可能地提供帮助。

X:不要想当然地直接给予你认为应该给到的帮助,这只会显得自大且没有在真正关心对方。

O:你可以表达愿意为对方提供帮助的态度。比如:“我真的很希望能为你做点什么。”

3. 即便你知道很多道理,措辞技巧也很重要。

a. 切忌打断对方

X:你说的这个我知道。

O:嗯⋯⋯对的,你说⋯⋯(或是不出声,点头表示在听)

b. 切忌模糊性描述

X:总会好的!

O:我有个朋友之前也发生了这种情况⋯⋯但是经过了⋯⋯他现在已经好很多了。

c. 切忌“马后炮式”发言

X:要是你当初⋯⋯就不会⋯⋯了⋯⋯

O:我觉得如果以后你可以⋯⋯,就一定不会发生这样的事了。

推荐阅读:该如何处理沟通后的愤怒?愤怒背后藏着我们不愿面对的悲伤与恐惧

4. 适时的身体接触

恰当的身体接触可以有效地缓和人的焦虑情绪。比如摸摸头、拍拍肩,或是给对方一个拥抱,都能起到一定程度的安慰效果。

但需要注意的是,不是所有的关系都适合肢体接触。是否使用,使用什么程度、什么类型的肢体接触,取决于你们关系的边界在哪里。比如说,你给一个并不算太熟悉的同事“按头杀”,对方指不定就回敬你一个嘴巴子了。

如果看到这里,你还是不知道如何安慰人,我只能掏出秘诀了:你只需要记住两个字——“我在”。

很多时候,让对方感觉到自己被关心,真的比什么都重要。

曾有一项研究,让 300 多名已婚成年人回忆最近与配偶的争执,然后为他们提供六种对“人”的关注度从低到高的安慰信息。(对“人”关注度低,指聚焦争论本身,如“吵架并不是最糟糕的事情”;对“人”关注度高是更注重个人感受,如“感到压力很大是可以理解的”。 )

结果发现,无论哪种信息,都不能成功帮人们理解冲突、解决问题。但是,对“人”关注程度更高的信息,对参与者情绪改善效果更为显着(Xi et al., 2020)。

所以说,安慰的核心是对人的关注,是一种善意的表达和情感的联结,真的不是冲着解决问题去的。

对于那些需要你安慰的人来说,问题解不解决不重要,你在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