嫉妒情绪无所不在,每个人都逃不掉。它没什么不好,只是提醒你自尊可能受损,或自己所重视的关系可能有其他人来阻扰。若能仔细听听嫉妒情绪的声音,感谢它的提醒,它责任尽到了就会慢慢退去。

三关键,影响嫉妒情绪

“自我评价维护理论”认为,影响“嫉妒”通常有三个因素,其中有个因素是关键,此因素不同,就会分别产生相异的两种自我评价过程。

所以,先来谈这个因素:他人成就与“自我确认领域”的关连性。

“自我确认领域”指的是什么呢?就是他人赢过我的特质或能力等,是我最为重视的、最引以为傲的部分、较独特的专长、代表和彰显我这个人的特性,或是自小就是父母(重要他人)对我所特别期待和要求的。当他人赢过我的特质或能力与“自我确认领域”关联性高,就易产生让自尊受损的“比较过程”。

例如,以钢琴独奏为专长的人,在音乐这个领域,因为和同样专攻琴艺的人比输了,自然容易产生自我评价降低及嫉妒的情绪。换句话说,当两人的专长或自我认定领域是相似的,自己又在相较之下落败后,成为表现较差的一方,即会有“比较过程”的结果,因而感到强烈的“嫉妒”,觉得自己存在的价值被贬抑。

反之,若拿钢琴独奏为专长的人与绘画能力优异的人相比,对他们来说则完全无意义,自然不太可能影响到自我评价而产生嫉妒。

另外两个因素之一是:与他人心理的接近(亲疏性)

当两个人的关系越亲近,越容易因为“比较”而影响自我评价。

像我若与名模林志玲比起来,脸蛋和身材虽然差很多,但我不太在意这种“比较”上的落败;可是若有人拿我和妹妹的外表、身材做比较,而我也确实落败不少,当然就会引发不舒服的感觉,甚至伤到我的自尊。

即使是上述的“反映过程”—因对方的优秀而与有荣焉—只要两人关系疏远、不亲近也不易发生。我不认识或不熟悉的人,不论在哪方面有了很好的表现,都不太能激起我出现骄傲的感觉。


图片|Photo by Sam Manns on Unsplash

除非,对方的优异表现是代表我们所属的团体与其他外团体比较,如国家代表队赢得世界竞赛优异的成绩,这时候以团体归属而言,我们和国家代表队在心理上是亲近的,才会感受到与有荣焉。

因此,两人关系太远,即使比较了,也通常不容易影响到我们的自我评价。

而当“亲疏性”和“自我确认领域”关联性的两个因素都很高,像是手足(血缘注定亲近)都是电脑高手,便很容易在成就有所差异时,较差者会产生“比较过程”。

“亲疏性”高,但“自我确认领域”关联性低,就如前述,我的好友(两人关系很亲近)在体育方面有优异的表现,但体育本就不是我的“自我确认领域”,则会产生“反映过程”,让我感觉到骄傲—别看我体育差,我可是有拿田径金牌的好友呢!—而提高自我评价。

你会喜欢:《理性的情绪化》:每个嫉妒背后,都有一道伤口

另外两个因素之二是“他人成就的品质”,指他人某方面的成就是否赢过我、超越我。当我们的关系很亲近,再加上赢过我的项目和我的“自我确认领域”关联性高,当然会造成自我评价降低的现象,并有高嫉妒情绪升起。

通常,当社会比较嫉妒产生,为了不让自我评价被拉低太多,我们需要有些因应策略,以减少这种不舒服的感受和状态。

比较间接的方式,可以选择远离这个人或转换不同领域专长来因应。不过,手足间较难以这样处理。离家走远了,你们还是亲兄弟/姊妹,可能要走不同的专业领域才行。如哥哥功课好,往科学研究领域去,弟弟则专攻音乐创作。

直接的因应方式,最主要就是减少成就上的差异。积极正向一点的,是努力提升自己的成就表现;较为不恰当的,则是用各种手段拉低他人的表现—抹黑中伤、离间打压,甚至故意伤害对方。

譬如有部电影中,有个芭蕾舞团举办主角的选拔。竞争者在赛前刻意安置碎玻璃,让最有希望赢得角色的舞者踩到,造成脚部受伤而无法参赛。

手足嫉妒最难解

想特别再谈谈有关手足间的嫉妒/妒忌情绪。

我自己的博士论文研究主题即为嫉妒情绪。原本的研究计画中没有特别放进手足嫉妒/妒忌,但在访谈过二十几位受访者后,我很讶异这几乎是每位受访者都有过的经验⋯⋯

这才发现,我们的父母和老师太喜欢用他人较好的表现来“激励”孩子,特别是手足间,那造成的伤害真的很可怕呢!

同场加映:“爸妈更喜欢我的姊姊”为什么我们会对手足产生嫉妒情绪?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表现优异,当他人表现比自己好,自然很容易凸显出自己有多差⋯⋯本来个别差异就很大,每个孩子也有每个孩子的特性,让孩子适性发展、自我肯定和接纳已经不容易,若还要让他感觉到有个“亲疏性”高到怎么也分不开,却什么都比自己好或乖的手足,受到最亲、最想得到肯定和喜爱的父母“判定”比自己优异⋯⋯这一切情何以堪!

而且,在比较之下,被评断为较乖或较优秀的孩子,对他的发展也常有负向影响。譬如可能过度顺服、遵从受肯定的领域和方向,而没能好好探索和发展自己。

因此,在教养中,父母要尽量避免手足之间的比较,更要有智慧地面对孩子们的差异。其实不只是手足,父母拿亲朋、邻居、同学的表现来与自己的子女比较,都是不适宜的。

嫉妒情绪无所不在,每个人都逃不掉。但它没啥不好,只是提醒你自尊可能受损(被比下去,自尊多少会受到影响,嫉妒的产生让你注意到自己);或警告你,自己所重视的关系可能有其他人来阻扰。

若能仔细听听嫉妒情绪的声音,感谢它的提醒。它责任尽到了就会慢慢退去。这时,你就可以较不受情绪的影响,让理智出来评估情势、想出适当有效的因应策略。

延伸阅读:柚子甜专栏|嫉妒,是因为你害怕不被爱

另外,自尊或自我评价,不能只是依据和他人的比较而建立。真正有自信、自尊心高的人,根本不需要时时和他人比较。即使必须比较,如应征工作、选拔选手等,也不会因落选而受挫。

我们应该谨记:落败时虽然仍可能产生嫉妒情绪,可是在安抚情绪后,要检视自己这次的挫败、分析自己需要增进什么或再学习什么,以提升自己的能力。或理解人外有人,我仍是有我的好,只是在这次的评比中,他人超越了我而已。

不论如何,对于嫉妒情绪,或者所有让我们不愉快的情绪,最健康的方式就是面对它、接受它、处理它,然后放下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