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冬天,台北一连下了几周的雨。消失的阳光,连带把上班、上学路途中的好心情冲刷过去,阴阴郁郁的好似这天气。

高纬度的冬季与位于亚热带台湾的冬季有什么不同?阴郁指数更高?还是人们已然习惯阳光渐减的生活?面对天气所带来的心情低落,有时逃离是最好的方法。

这个 12 月,台北雨几乎没停,生在盆地城市,好像雨一下就是一周不稀奇。

苏格兰的朋友说,人都说英国常下雨,怎么台北的雨更是多到难以想像?大约就是如此,跟英国人攀谈才是容易的——我们都惯于抱怨糟糕的天气。

有趣的是,我们与英国比起来,大概更不习惯下雨。英国人觉得无需打伞的毛毛雨,我们伞拿得紧紧;一点小雨便要出动雪靴,不让自己淋得一点湿。一次朋友略带疑惑:为什么你们总拿奇怪的眼光打量淋湿的人?我才惊觉。的确,雨如此频繁,我们却总要求保持干爽,好像是一件不甚合理的事?


图片|Photo by Kid Circus on Unsplash

下雨的湿漉,光想着要出门都是种压力。连日的雨,落雨的地方湿溽,落不到处也有种泛潮的冰冷,叫人动辄得咎。很奇怪,下雨的天气,总会影响心情,觉得跟天气一样灰灰的,做什么也提不起劲,总是灰色的天空,轻易提醒我那年在波兰的冬。

高纬度的冬天:大概有一个月,都无法见到阳光

高纬度的波兰,冬天更加猛烈,我去的那一年方11月初,华沙已经落下初雪。真正进入冬季后,更是大概有一个月之久,都没见到太阳。

波兰的冬天不常下雨,但天色总是阴的,加上地处北方,太阳真正上班时数少得可怜。学生没课的日子就必须睡到饱,晚上再熬夜追剧(趴踢部分是隔壁的西班牙女孩们在经营,那已经不是熬夜了,是天明才结束)。

冬至那天,睡到十点才醒,天色却还没完全亮起,十一点多,终于是亮了,但太阳毫无露脸的诚意,是个典型的欧洲阴郁日子。不过吃个午餐,跟室友聊聊天,转眼窗外竟已天黑?我们讶异地看看手表,才下午三点!

后来才听说,那年冬天我们所在的城市,最低温直达零下 24 度,总在宿舍窝好窝满的我,幸好有强烈暖气,没有太大感受。但留在记忆里的,是身边同学一个个受忧郁所苦,尤其那些来自热带地区的同学。

冬季忧郁对人心的震荡,走了欧洲一趟才见识到

突尼西亚的女孩一头浪漫金棕长卷发,大大的眼睛眨巴眨巴,讲话有浓浓的柔软法语腔;进入冬季后她的眉头越来越皱,突然出现在我房门前的次数也越来越多,在家乡“要是不在家里,就在前往海滩路上”的她,好想念家乡食物,新鲜蔬果,活跳海鲜,这儿语言文化都不通,她不懂到底坚持下去究竟要达到什么。

在她的长发越来越显纠结后,我们开始把她纳入室友晚餐,常多煮一人份的食物,邀她上楼一起吃。一年多后我才知道,她独自在房里的时刻常常没来由地哭,认识的医生隔海推断她开始有忧郁倾向,一放寒假,她就跳上第一班飞机返家去了。

另一个巴西同学没那么严重,但圣诞节返乡一趟,带回来数罐维生素 D。我们都在课本里念过,晒太阳有助于产生维生素 D,实际上的应用那时才首次见到。

据这位总梳着整齐油头,出门一定衬衫笔挺的型男之言(加上夸大的肢体动作),家庭医生检查后,说他身体里的维生素 D 惊人地低,就快过危险的低标了,要他每日补充。

冬季与阴郁天空对人的心情震荡,还真是走了欧洲一趟,才亲身见识到。

不料今年台北,除了温度低、天空灰,还有下不完的雨,大约比那年再惨个 87 分,在又一个出门前开启除湿机按钮的日子,我开始认真思考是不是应该跳上火车,到南边去住几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