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击败情绪勒索,只能改变自己的想法,不让自己成为情绪勒索的受害者。

面对情绪勒索的家人、情人、朋友,我们所能做的,就是狠下心,拒绝将软肋暴露在情绪暴力之中。

文|Nico Yu

前阵子轰动全台的一件自杀案,死者遗书中明确写下“我被婆婆杀死”。

几周前,一段死者与婆婆之间的对话录音释出,社会舆论当然是一面倒地在骂录音中得理不饶人、咄咄逼人的婆婆。

其实,这位婆婆所使用的手段不是什么太特殊或是太疯狂的方式, 简而言之,就是“情绪勒索”。

什么是情绪勒索 ?

以下是 Wikipedia 对情绪勒索的解释:

情绪勒索 —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情绪勒索(英语:Emotional blackmail 或 FOG)是一个由心理治疗学家苏珊.福沃德(Susan Forward)发扬的词汇,意指一种在关系中不愿意为自己的负面情绪负责,并企图以威胁利诱控制他人的行为模式。

它同时也是一个理论,主张恐惧(Fear)、义务(Obligation)与罪恶感(Guilt),是介于控制者与被控制者互动戏码中,主要的“人际沟通动态(transactional dynamics)”。理解这些动态,对于尝试要从他人的掌控行为跳脱出来的人是有用的。

同时,也有助于克制他们自己为他人做一些令自己不舒服、非己所愿、麻烦沉重的、甚至自我牺牲的事物的强迫感。

简单来说,情绪勒索的一方会使用各种攻击的言语、行为,来找到被勒索方的 FOG(取恐惧、义务、罪恶感字首,同时有“如迷雾(fog)般”之语意)。

身为妈妈又是太太,婆婆就用“你是个烂妈妈、烂太太、烂媳妇”来攻击你,让你觉得自己没尽到义务、又对全家人心怀罪恶感。

你身为孩子,那父母就用“你都不孝顺父母、不帮忙家里”来攻击你,让你觉得自己没尽到义务、对父母产生罪恶感。

你身为太太或为人母,丈夫就用“你都没有进到一个当妈妈、当太太的责任义务”来让你自责。


图片|Photo by Matthew Henry on Unsplash

为什么要情绪勒索别人?

行为是学习来的。

回想你怎么学会说谎:一开始是怕做错事被骂,说了一次谎,发现不但没有被发现、甚至还得到一些意外的好处;中间可能也有被拆穿过,但下一次,你就知道“喔,如果要在某件事上说谎、要先做怎样的准备,谎言才不会被戳破。”

情绪勒索也是学习来的。通常,会情绪勒索的人身边也都充满着让他尽情勒索的人。

比如说,丈夫一开始心疼太太在家里,所以当太太拿出“我为妳生孩子、放弃一切”这样的理由时,丈夫就退让;

面对孩子,妈妈可能说“我为了你放弃一切人生、努力赚钱养你供你上学,还不好好念书!”孩子就退让了。

因为身边的人不断的退让、纵容情绪勒索,让加害者发现这是一个很有效来得到自己想要东西的方式,也就开始更多的情绪勒索家人。

情绪勒索都是学习来的,请狠下心、打破这个循环

一句话:你不可能改变对方。

“XXX,你不要这样说”、“不、不,我不是这个意思⋯⋯”这类的话,只会让对方知道自己打中你心中的软肋。

要击败情绪勒索,只能改变自己的想法,不让自己成为情绪勒索的受害者,从而打破对方使用 FOG 不断攻击你的负回馈循环。

在几周前被公布的录音带中,有几句话也曾在我人生中出现过,比如:

“我喔,看清你了啦!”

“没有啊,我没有说什么啊,就只是说我看清楚你的为人了啊!”

“你觉得 XXX 被夹在中间很可怜,那还不是你的错!”

如果是你家人跟你说这些话,你会怎么回应呢?

要跳脱情绪勒索的循环,第一步就是:否定对方讲的内容是你内心的软肋。

婆婆曾经在电话吼过一句话:“你一点都不在意我啊!你没有把我当妈妈!”

我当时回:“您说的没错,我真的不在意,你不是我亲妈妈,你是我婆婆。我们是婆媳关系,所以我也真的不在意您在意的这件事情。”

后续,我婆婆也曾经找机会数落我:“我看清楚你是怎样的人了!”

我马上回:“对啊!我就是这样,不要觉得会有改变,我就是这样的个性,接不接受在你们,若不能接受,你们就找一个新媳妇吧。”

后续,他又尝试用我先生做理由来情绪勒索:“你这样不改,害你先生被夹在中间,他最可怜!”

我:“对啊,您儿子这样被卡在中间,情绪波动对身体非常不好。我没了先生可以换一个,您没了儿子,这该怎么办好。”

每一句话,我都是在否定她用来绑架我的理由,是我内心存在的罪恶感。

要战胜情绪勒索,第一步就是放下心里认为怎样是好人、好太太、好孩子的框架。不要在意别人怎样看,也不用害怕被说成是情感关系中的坏人。一个会出去说你不是的人,就算你跪在地上帮他穿鞋,都可以嫌你做的不够好。

延伸阅读:“勒索者永远无法被满足”七个步骤让你跳脱情绪勒索循环


如何发现自己被情绪勒索了?

当你发现,某个人跟你的对话内容几乎都是你回答“是、对、知道了、好的、对不起”你分享的内容很少,但每次都觉得整段对话结束都是你要做什么、或是没做什么,觉得很无力但不做又充满罪恶感⋯⋯那恭喜,你被情绪勒索了。

当一段关系中,你总是那个因为罪恶感、怕做错事,而不断退让,不断吞下自己真正感受的一方,你就成为了纵容情绪勒索发生的那一个人。

如同前面提到,情绪勒索是学习来的,要打破对方的这个坏习惯,就要先成为拒绝被勒索的人。会被情绪勒索的人通常在关系中比较好说话、原本比较会让步的那一方。而会情绪勒索的人,如同前面所提,通常身边都有很多的“enabler”,也就是纵容加害者情绪勒索的人。

因此,必须适当地打破这个既有的相处模式,是非常关键的。

“忍气吞声,可能变成对方情绪的反扑!”

有人可能觉得我上面回应婆婆的方式非常不尽人情。

这边要提醒一下:会这样回答,是因为发现对方在很单方面的强加她的价值观给我,也一再地用让我产生罪恶感、或是诋毁我人格的方式,来达到他所想要的目标:单方面的退让跟道歉。

这样的关系不但不对等,非常不健康,而且家里不只我一个人已经被她的情绪勒索逼到情绪崩溃边缘。

在打破情绪勒索的循环后,就可以重新在关系中立界线。每个人都是个体,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界线是不能被侵犯的。

越是亲密的家人、夫妻、亲戚关系,更是需要好好建立那一个界线。由于亚洲人偏向集体主义,所以更容易在关系中越界。

我希望这篇文章可以让在情感中是弱势、被勒索的那一方,可以提起勇气,开始拒绝对方的诋毁跟压迫。

自重者,人重之;自贱者,人贱之。

记得:没有任何事比自己的健康更重要,健康也包含心理健康;没有健康的心理,不会有健康的生活、家庭,也不可能会有健康的下一代。

现在的忍气吞声,有可能变成情绪上的反扑,害了自己也害了身边的人,包括孩子。

 

延伸阅读:如何跟情绪勒索者互动:不道歉、不妥协,帮助对方成为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