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人以“坚强”作为保护色,但他们的眼神仍不时地透露出寂寞⋯⋯为什么要我们承认自己“脆弱”,是一件这么难的事呢?

当每个人只关注自己时,这便是孤寂世代的来临。

就算身边有人,也对我们失去意义,既不想了解,也不想连结,每个人所谓的世界,就只是活在自己的世界而已。这样的世界,只是成了一座座不相干的孤岛,虽然是群体生物,也不再感受到和群体的关连和相处的价值。

我常遇到年龄三十岁上下的单身者,在未有适合结婚对象的情况下,他们会遭遇到被父母或亲友催逼应该要有婚姻的压力。有些人会说父母充满指责地说:“真没用,一个交往对象都没有。”

有些人则是听到亲友充满担忧地说:“你要这样一个人下去吗?老了要怎么办?没人照顾,很可怜的。”另外有些人,则是看着父母亲友匆忙焦虑地要帮忙介绍,或安排相亲。

但是,他们心中都有一个疑问:“从小看父母不断争吵,总是情绪很大很糟,小孩也遭殃,从来没有见到他们是彼此亲密和信任的伴侣,也没有看过他们好好相处,又为什么要对我的人生指指点点,非要我找个伴不可呢?”,也有人曾经对我说:“ 说真的,真的要和一个人在一起,若是不快乐、不幸福,却拖拖拉拉一辈子耗掉人生,就觉得好可怕。”

许多人共同的疑问是:“一个人很轻松、很自在,为什么要多找一个人来麻烦?”

确实,人生并不能简化为:一个人就是悲惨孤单,两个人才能保证幸福有依靠。事实上,若是没有和人相处和相爱的能力,即使想方设法地寻觅另一个人进入关系或是婚姻,那也可能是一场灾难,或是制造了两个人的孤单和寂寞。

而一个人若是能对自己的生命以及生活负起责任,并以自律和积极的态度来充实自我,对自己的身心照顾能维持完善品质,这样的一个人并不会是可怜或不幸,反而有高品质的自我实现,专心在个体的自我完成,同时能贡献社会。

同场加映:真正的自律是对自己负责,你该如何与自己约定?

没有人可以一直是强者

但是,有没有人一生可以自始至终都维持这么高功能的能力?有没有人可以保证自己一生都不会遭遇疾病、退化或是意外失落?我们真的可以单单依靠自己,就能维持和拥有生命需要的生活品质?

即使不是进入婚姻或是拥有亲密关系,人都不可能只单靠自己一个人活着。我们每一天的生活都仰赖社会的运作和分工,透过每个人的职位或身分,我们都在担任不同的社会角色和功能。

所以,没有人会不需要社会。社会的存在意义,比我们所认知的还具有更大的功能和意义。

最大的意义,就如阿德勒认为,人与大自然相较,和其他动物相比,处于相对的弱势,人类必须能够合作共处才能生存。身为人都要准备好面对与人共处,积极地投入社会,并能贡献己力,以延续人类的生命。

因此,我们的相互依靠和扶持,并不只是为了某个个人的生存利益而已,以更大的局面来说,如此才能让人类的生命得以延续。不论是发展医疗和公共事务,或是管理众人之事的政治和法律,都是为了提升群体拥有更好生活的目标。

即使不是用建立婚姻或家庭的形式,共同合作提供生存的保障,人仍然需要社群来相互贡献、相互支持,以帮忙弥补彼此的不足和短处。而最大的需求,莫过于身为人都有脆弱之处,我们会受伤、生病,也会遇到危险和各种患难。

没有人可以一直以强者姿态,杜绝经验个人的脆弱和渺小,即使许多人常以“要坚强”做为自己的武装和保护色,但真实的人性及生命本质,都不可能真正阻隔掉经验生命的不足和自卑。

若不是因为脆弱真实存在着,人们好害怕受伤受挫,又何须不断地追求优越和坚强呢?这些强调和执着,不就是因为太害怕经验到内心的脆弱和惧怕吗?

面对脆弱,最好的方式是承认脆弱;承认这是人类的本质之一。

生命真的不是用铁打造的,也不是不锈钢,人的身体是血肉之躯,骨头关节也会碎裂。至于大脑,主管我们的情绪和理智,还有行动反应的重要系统,更可能因为一个外力重击或重摔,就失去功能,导致丧生。


图片|Photo by Sven Brandsma on Unsplash

面对脆弱,承认脆弱

我们不脆弱吗?任何有机体的生命都是脆弱的。看似简单的呼吸和飮食睡觉,只要有一个差错、一个看不见的病毒或细菌,就足以让我们突然之间生命终止。

正因为我们内心淸楚明白,人的存在是脆弱的,生命也存在一些无法控制的意外,所以人们才会对“ 安全感”有近乎神经质的执着和防范。任何可能引发不安全感的人事物,任何有违于我们本来习惯的改变,都会让我们神经紧绷,好似遇见大地震般的惊慌失措。

这就是人的脆弱本质,即使不断自我要求,甚至苛责,我们也不可能完全成为一个坚强到绝不恐惧、害怕、无助和不安的人。

在临床上,大部分生重病,一下子从所谓的强人倒下的人,都是透过不停地压抑及忽视自己来为生存战斗。那些在别人眼中被视为强者的人,我却常常看见他们眼中的落寞和孤寂。

或许他们不会轻易坦承在人际关系中,他们感受到的疏离和孤单有多么令他们悲伤和痛苦,但每当我有机会碰触和聆听他们的心声时,我可以听见那些要自己以强悍和优越来证明自己是够好、有价值的人,心中渴望的,其实都是能得到一份温柔和一份珍爱。

或许因为他们不停地追求优越和坚强,然后以这种生存姿态也要求及期待身边的人,希望他们的生命也可以得到优越和坚强,以此来做为他对别人付出的用心。

但这样的做法却适得其反,反而让关系处在一份窒息的压迫感中,好似必须努力再努力,才能证明自己值得存在;因为这样的关系太强迫也太控制,缺少对人的关怀和理解,以至于后来这些关系总是渐行渐远。

延伸阅读:没有争执的爱情,才是品质好的爱情?倾听伴侣的童年经验,找到真正症结

人不愿意经验自己的脆弱,也不想体察生命的脆弱本质,常是源自于早年的自卑和羞耻感,烙印在自己身上,于是以瑕疵和有污秽的眼光看自己,再以不停地苛责及批判对待自己,来补偿自己不够好的羞愧及罪恶感。

这样的人心理会走向极端,以偏激的态度和方式对待自己,当然也会以此价值观和生存信念评价别人和对待关系。

这其实也是一种想要把自己去人性的做法,想抹去人性的脆弱面,拒绝我们需要他人的帮助或关怀,以为只要我们走到强大、坚不可摧的状态,就没有什么遭遇和经历,会让我们难过和受伤了。

这是童年不幸遭遇和情感受创经验下,所形塑的既失真又扭曲的想像,以这种想像来回避真实的人性体认。

活在想像中的人,都必孤寂。无法如实地安稳自己、承接自己,下意识地远离和回避自己。也不活在当下,而把自己悬在虚幻的半空中,以武装和流于表面化的呈现,来让别人看不见他内在的真实。

若一个人是这样,骗自己久了,就会以为是真的,以为自己真的就是那样的面貌。当然,不论是自己或别人,也都再也看不见那具有人性和温度的面貌,究竟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