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密关系不一定要无时无刻黏在一起,是人都需要独处时间,照顾好自己,才有能力爱别人。如果你发现有这样的需求,请记得和另一半沟通,邀请对方一起建立你们的默契,才不会让对方以为你想把他推开喔!

文|慧玲 Lynn

交往刚满一年,我和男朋友(现在的老公)开始同居生活,同居初期很甜蜜,对方展现的所有姿态,对我们来说都好可爱。然而,日子过了保鲜期,随着许多看不惯的行为、期待被包容的感受,争执就频繁地在日常中上演。

当时我最无法忍受老公在我们吵到激烈的时候,会一句话不说就转身离开,遇到这种情况,我的后脑勺总是麻麻的,带着害怕与无力,抱着枕头痛哭。因为我的原则是不把情绪带到隔天,却又总是急着把架吵完,反而弄巧成拙,互相伤害。

那时我在独立书店工作,某次吵架隔天,盘点新书时看见《依恋障碍》、《孤独的冷漠》两本书,作者冈田尊司分别针对“焦虑依恋”、“逃避依恋”进行说明,书中提到的现象,正符合我与老公的状态,我是焦虑,对方则是逃避。

下班回家,我提出接受伴侣谘商的邀请,虽然他答应我要去,但却一拖再拖,后来才明白这项邀约也为他带来压力。

我需要连结,而他需要独处,当时我是这样想的。

每个人都需要连结,也需要独处

相隔一段时间,有天老公兴冲冲找我聊天,我立刻停下手边事情,跟他瞎聊一番。话题结束后,他决定要开始打电动耍废,我却感到莫名焦躁,觉得他在敷衍我,随意把我晾在一边。

事实上,他确实陪着我好好说话,但我却弄不清这些情绪从何而来,过了半小时,我突然惊觉,原来是我从独处的状态被打断,才涌上一种“我牺牲了这段时间陪你,结果你没让我满意”的不平衡感。

这才发现,我低估了自己对独处的需要。

冷静过后,我跟老公道歉,并商量能否给我独立的空间,因为当下的我并不是想要聊天,只想写日记,纾解忙碌一周的压力,跟自己好好对话。

你会喜欢:喜欢独处或喜欢有人陪都没有错,重要的是对自己的了解

用最温柔的方式提出独处的需求

后来,老公提出号称可获颁诺贝尔和平奖的“猫咪时间”,就是要向另一半提出“我需要独处”的讯息,这个概念取自猫咪崇尚自由的性格,而可爱的名字,也不会让对方有被推开的感觉。

猫咪时间的运作方式,需要自行提出,告诉对方:“我晚上需要一个猫咪时间喔!”至于需要花多长时间,我们从来不过问,就像猫咪感到舒服,一旦需要人陪伴,就会自己蹭过来。这段时间里,另一个人也能开始学习分配生活重心,将专注力放在感情以外的人事物。


图片|Photo by Ash Edmonds on Unsplash

有的时候,我们会比对方更早发现“你(妳)看起来状态不太好。”就会尝试询问:“你需要来个猫咪时间吗?”久而久之,也因此避开争吵的可能性。

发现孤独的价值,让自己更自由。

《孤独的价值》

后来才明白,“独处”是一门学问,在还没整理好思绪之前,容易将未沉淀的情绪转移到他人身上,不只伤害两人关系,也让情绪找不到出口,因此要先学会爱自己,才有能力照顾好身旁的人。

现在,当我们需要独处,会事前告知对方,可以一人占据客厅一角,把对方当成透明人都无所谓,一但处理完手上工作,或是平稳情绪后,会和对方说声:“我好了!”

同场加映:为什么我们总是想要独处,但又害怕孤独?

邀请对方一同建立你们的默契

当我们单方面提出在“关系中做出改变”的邀请,难免会让对方产生压力,若没能好好沟通,可能导致互相指责,导致不愉快收场。

对此,我想借用赖佩霞女士在《我想跟你好好说话》一书中,提到“非暴力沟通”的四个步骤:“观察、感受、需要、提出请求”,正好可以套用在提出猫咪时间的对话上,以下是我转化这些方式的做法:

观察(Observation)客观的陈述事实。例如:“我今天上班开了两场马拉松会议。”

感受(Feelings)谈谈事件中的真实感受。例如:“觉得身体和头脑都累累的。”

需要(Needs)从事实与感受中,厘清价值观,及未被满足的需要。例如:“今天可能没办法一起追剧,让你失望了,我休息后再跟你一起看完结篇,好吗?”

提出请求(Requests)具体地表达需要。例如:“我想我需要睡一觉的猫咪时间,清醒之后才有力气,好好陪你。”

这四个步骤看起来简单,实际演练起来却不容易,主要着重在说出自己的感受,另一半也要学习温柔倾听,需要时间不断练习,让亲密关系保有弹性,进而提高伴侣间的沟通品质。

祝福大家找到适合两人的相处默契,最后,记得在结束猫咪时间后,给对方一个大大的拥抱喔!

延伸阅读:为忙碌生活按下暂停键!保留空白的三个练习:你有为自己独处的能力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