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相折磨的两人,他们的个性看似对立,其实可能是互相吸引。唯有深刻理解了各自的优缺点,才能在自己的脑袋模拟想要的剧本,并且实行。

你也是那种每一次回家就会觉得想要叹气的人吗?比方说:

  • 看着父母总是为了同样一件事情吵架,你就觉得很厌烦。
  • 每次回到家看到他们都用同样的剧码重复演出,剧本你都会背了,可是还是无能为力。
  • 有些时候你很不想要介入,但是,你又不忍心一方受苦。
  • 些时候你想要放下,远走高飞,但是心里还是会挂记着他们,总觉得有什么地方还能够再做点什么。

如果你也有上面这样的一种心情,或许你已经洞悉了家庭里的一些互动状态,而这样的状态,往往是“一个巴掌拍不响、两个铜板小叮当”。

在了解这个互动状态之前,我们先复习一下家庭阴影,你知道吗,在你身上,存在着你所讨厌的父亲的影子(例如:杜严格的、要求很高的、只在意分数和成绩的、讲理不讲感情的等等);

也存在着你所讨厌的母亲的影子(例如:委曲求全的、过度照顾者、太在意别人的、纤细敏感的、遇到事情会情绪化的)等等(只是举例,每个人父亲跟母亲的阴影可能会不一样)。

这些东西,我称之为“家庭阴影”,代表家庭留给你的、你不想要的,你不想要承认的自己身上的一部分。

这篇文章我们将进一步的来谈,当你的父母亲留给你这些“你不想要的东西”,这些东西不只会影响你的生活、你对自己的看法,它们之间也会互相“打架”形成你心里面许多矛盾的声音。


图片|Photo by Wolfgang Rottmann on Unsplash

家庭重复的剧本

一个家里面就像是一个小的社会,形成某种特别的互动系统,让这个系统可以运作。然而,并不是所有的系统都可以“快乐的运作”,有些时候会形成一个彼此都辛苦但是却可以持续维系的循环,例如:

  • 一个无所事事、成天只会喝酒、在家里面耍废、什么事都不做的父亲。

  • 一个劳碌命、什么事情都捡起来做,一边做一边抱怨,很有情绪的母亲。

  • 当父亲好吃懒做、或者是利用生病、各种藉口,开始说自己这个也不能做那个也不能做的时候,母亲就会觉得很无力,但是又担心父亲的身体,于是还是努力地照顾父亲,一边觉得为什么自己这么命苦。

  • 当母亲一边照顾,一边抱怨(照顾长期生病的病人,很难会有好的心情),但是又无法放下父亲的时候,可能会觉得心情很差,而这个很差的心情也会传递到父亲的感觉里面——父亲可能会觉得自己怎么这么没有用、怎么什么事都做不好、怎么没有办法让老婆感觉到爱,然后开始觉得自卑、觉得自己没有“身为一个男人的尊严”,所以心想既然都这样了,那么就摆烂吧,反正烂命一条、烂命一条。

  • 当父亲呈现出摆烂的样子,母亲更加觉得自己为什么要照顾一个废人,然后有更多的脾气、加跟自己的儿子或女儿说,长大以后不要变成像你父亲一样的人。儿子和女儿看到母亲对父亲的态度,一方面觉得父亲很可怜,一方面又认同母亲,所以心中可能发誓不要变成一个没有用的人,很拚命地工作念书。由于太不想要让自己变成没有用的人了,所以在学校、职场,拚命让自己“变得很有用”透过照顾别人、关心别人、表现得出色优异、把自己累得半死,来避免自己变成一个“没有用的人”

  • 当孩子长大以后回到家,看到一个很没有用的父亲、以及一个过度劳碌的母亲,一方面觉得跟父亲没有什么话好说,因为长期以来都贬低父亲的价值;另外一方面也觉得没有什么话可以跟母亲说,因为总是看到母亲在责怪父亲,只要自己插话,就有可能被卷入旋风当中。

  • 父亲想要跟子女亲近,但发现自己说什么话都不对,因为不知不觉当中,自己觉得自己没有用的形象,和孩子觉得他没有用的形象,已经隔阂在两个人之间。

  • 母亲想要跟子女亲近,但因为子女过去总是看到母亲生气、愤怒、过度严格的形象,也很害怕自己的善行没有用,会被母亲发现,所以会隔得远远的,不想要一直当“被嫌弃的那一个”,不想要变成第二个父亲。

结果这一群家人相处起来虽然辛苦,但是有按照着某一种疏离、固定的模式在运作。

家庭阴影的投射

发现了吗,这一群家人彼此在乎,彼此关心,可是互动却非常疏离,并不是因为这些人感情不好,而是他们被心中的阴影给困住了:

  • 母亲的人格面具表面上看起来是有用的、努力的、自我要求的、照顾的;而母亲这些面具所对应到的负面的部分却是严格地、挑剔的、标准过高的、对自己跟别人都很苛求的人的等等。

  • 父亲的人格面具表面上看起来是顺从的、温和的、不吭声的、顺从,但同样有他负面的效果,就是懦弱的、无法做决定的、依赖的等等。

  • 如果把前面两点合在一起看,就会发现这个家庭当中的父母亲,互相是彼此的阴影:母亲讨厌自己的个性当中有偷懒、懦弱、依赖的一块,所以上面这些就是母亲的阴影; 父亲讨厌严格、标准过高、对其他人苛求等等,所以这些就变成父亲的阴影。

看起来这对夫妻水火不容,但实际上,“互相为因应”的两个人,往往也是“互相吸引”的两个人。

同场加映:家的修复之旅:最难处理的伤,来自你的原生家庭

记得古时候我看过某一本书上面有谈到荣格讲的一句话,就是:“我们终其一生爱上的、都是自己的阴影”。

从前面的例子来看,父亲可能很喜欢母亲积极上进、有主导性那一块,但是很可能讨厌母亲的过度控制;母亲可能喜欢父亲的放松、休闲、游山玩水、能够依赖别人相信别人这一块,但是也很讨厌父亲的无能、无法做决定、胆小、过度顺从等等。

这就是俗话所说的“因为误解而在一起,因为了解而分开”。其实这句话更适合的说法是“因为了解不够而在一起,因为了解变多了分开”。

前面例子当中的这对夫妻,其实都看到了对方性格当中的正向的面向、彼此吸引,可是随着时间的相处,慢慢看到这个性格所携带的负面的面向,而觉得彼此不适合,然后用负面的自己和负面的对方进行互动,没想到刚好也一搭一唱,所以形成了“过度照顾、过度要求、过度严格的母亲”以及“过度顺从、过度懦弱、太过无能”的父亲的组合。

而这对夫妻所生下来的小孩会发生什么事呢?一般来说,他们的小孩会具有父母身上的特征,包含正面的部分以及负面的部分。所以一个典型的可能的小孩的个性如下:

  • 自我要求很高、积极进取。
  • 同时也会要求别人很多、甚至自我苛责。
  • 和享乐、放松、依赖别人和顺从。
  • 拖延、混水摸鱼、有些事情不负责任。

你发现了吗,这个孩子可能会同时拥有父亲个性当中正面(以及相对应的负面)还有母亲身上的正面(以及负面)的部分,于是在他的生活和决策当中,就会常常冒出两种声音来对打,一个是父亲的声音,一个是母亲的声音。

可能一方面渴望能够放松,但是另外一方面又会觉得有罪恶感;一方面要求自己要做好做满,但另外一方面又跟自己说不要对自己这么严格,表面上看起来是心中的两股力量在对打,但实际上,是家庭阴影的影响。

推荐阅读:现代人归属焦虑:想摆脱原生家庭,但又怕“失根”

在内在的矛盾中存活

可能常常会听人家说,人生是矛盾的,并不是因为矛盾是人生的本质,而是因为我们心里面拥有两个互相晖映的阴影在争执。

如果你看完这篇文章发现你自己也是这样的人,并且也很讨厌回家、很讨厌看到父母一直在争吵,那该怎么办呢?

老实说我觉得这是非常困难的一种自我接纳,我自己也还在摸索当中,但这边还是提供一个可以尝试的参考方法:

  1. 写下父母亲(或者是小时候主要跟你相处照顾你的人)的优缺点,然后看看中间是不是有一对一的对应功能,例如父亲的优点如果太过火,会不会同时也变成缺点?

  2. 找到父母身上的特点之间的对应关系,例如一个主导的母亲,很可能会配上一个顺从的父亲。

  3. 从前面两个项目当中,看到自己身上的、自己喜欢、常常表现出来的特质(人格面具,Persona),以及自己不喜欢的特征(阴影,shadow)。

  4. 思考一下自己家庭里面经常的互动方式,比方说主导的母亲又开始挑剔顺从被动的父亲的时候,可能会发生什么事?或许是争吵、或许是没有结果的讨论,那个时候对你内心是什么感觉?

  5. 想一想自己“心中”是不是也会有前一点的互动方式,然后问问看自己:如果自己是“内心这部戏”的导演,会希望这样的互动、剧情,有什么样的改变?

这边特别举例说明一下最后一点,以前面的例子来说,倘若是一个主导、挑剔的母亲配上一个顺从、无能的父亲,母亲总是不断地责怪父亲没有用;父亲可能表面上看起来不在乎、可能隔一阵子之后又会爆炸、觉得自己真的很糟糕,然后自暴自弃等等。

这样的剧本如果在你心中发生,你会希望怎么调整?

可能的新剧本如下:当你内心当中的“母亲”又开始觉得自己(父亲)没有用的时候,而且自己也真的觉得自己是个没有用的人(父亲的自暴自弃)的时候,母亲愿不愿意给父亲一点点空间、一点点“休息”的空间(父亲的形象的正面效果)?

而当自己过度懒散、拖延(父亲),内心当中的母亲(积极、努力)愿不愿意温柔地提醒,在旁边一边陪伴、一边允许自己(父亲)可以适时地休息?上面这样的过程,其实就是“与阴影共处”的过程。

而当你练习在心中把这个剧本做一些改变、练习接受自己心中那个黑暗的、不能够接受的自己,当你回到家看到父母又重复地争吵、又进行同样的回圈的时候,你所受到的情绪波澜也会比较小——因为你清楚,他们有他们的议题,但他们在你心中所投射出来议题,已经得到了某一种和解。

毕竟,你真正不能够接受的并不是父母亲吵架、并不是他们一直在一个无法跳出来的回圈当中互相辱骂,而是心中也有这样的一对父母、彼此矛盾、彼此干戈挞伐。

然后或许你会明白,当你已经有一个总是让你不想回去、让你一直叹气的家,那么你更需要让自己的心房,变成一种和煦的模样,让你在风雨交加的生命旅途上,有一个放置不安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