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父母苦口婆心地劝说孩子读书,却都效果不佳呢?也许父母们漏了几个关键要素,只要突破盲点,坦诚相对,亲子关系一定能改善。

Q:念高中的儿子不用功,抱着“有哪间大学愿意收我就去读”的颓废心态,成天在家睡懒觉。大学生活是结识优秀同侪与师长,开阔视野的大好机会,但是儿子毫无理想抱负,只想混文凭,简直是在浪费生命。难道我只能眼睁睁看着孩子虚度光阴吗?

“不想要孩子将来吃苦受罪,所以希望他现在努力用功读书,考上好学校。偏偏我家孩子完全不懂父母的苦心,根本不肯用功。我该怎么办?”

天下父母心,总是为孩子的将来担忧,忍不住碎碎念、干着急,但我想要对这些忧心忡忡的父母说实话。孩子如果对读书意兴阑珊,你硬要他用功,也撑不了多久。但只要给孩子一个“值得用功”的说法,让他们心服口服,孩子就会自动自发。

“喜欢”,就是种动力

沉迷线上游戏的孩子,读起游戏攻略自然废寝忘食;听崇拜的西洋歌手唱歌,百听不厌,歌词自然也是背得滚瓜烂熟。因为喜欢,所以全神贯注,把游戏攻略、英语歌词全都烙印在脑袋里。由此可知,孩子一旦对某事物产生兴趣,自然就会“努力用功”。

当然,为了达成某个目标,多少需要付出忍耐与牺牲,短期来看,确实是“有效的用功形式”。

然而,伴随这些忍耐与牺牲的用功,如果稍有差池,就可能沦为“燃烧殆尽症候群”(burned-out syndrome)。

我认为,孩子需要的用功,应该是——“没有任何人逼迫,但我就是忍不住要做。”

“因为太有趣了,所以欲罢不能。”

乐在其中的结果,就是自己又比以前进步了。我相信这才是“真正的用功”。

你是否发觉,“真正的用功”其实和谈恋爱一样。“因为对方长得高大挺拔”、“因为对方很体贴”之类的理由,十之八九都是事后穿凿附会,“蓦然回首,才发觉自己已经深陷在爱情的泥淖中无法自拔”,这才是恋爱嘛!

所以,真正的用功,就和恋爱一样,“突然发觉自己已经陷入其中”,绝对不是出自谁的逼迫,或是基于不得不的压力勉强为之。


图片|Photo by Jerry Wang on Unsplash

爱阅读的父母,才会培养出爱读书的孩子

孩子是看着父母的背影(榜样)长大的。大人自己得过且过,完全不进修也不学习,敏感的孩子把父母懒散安逸的态度全看在眼里,他们会认为:

“何必用功呢,不读书不也过得很悠哉嘛!”

所以我想请问恨铁不成钢的父母:“你至今仍乐在学习,不偷懒怠惰吗?”

父母想要孩子用功,自己得先展现“乐学”的态度。无论是学做菜、上健身房、研读养生保健资讯,请让自己每天都过着乐在学习的日子。

父母没能让孩子看到自己成为勤于学习的模范,还总是扮演得过且过的角色,这样的父母督促孩子要用功,实在毫无说服力,孩子充耳不闻也不足为奇。

这好比爱吃甜食零嘴,吃成身材臃肿的大胖子,却还劝告别人:“你要瘦一点才好看喔!”一样。相信对方听了他的劝告一定会感到不痛快,只差没反唇相讥:“这句话你还是说给自己听吧!”不是吗?

想要孩子用功,大人得先让孩子见到你“乐在学习的态度”。这是我给的第一个建议。

同场加映:“不喜欢的事,却要重复好多遍”让孩子“快乐学习”是有可能的吗?

学生时代最应该培养专注力

第二个建议是:“让孩子对于用功读书的理由心服口服。”

你为何要孩子用功读书呢? 说了半天,如果答案只是“考上好学校,可以让为人父母的我感到安心。”那么你是说服不了孩子,让他发自心底认同。

多数人认为“上学读书=在社会上占有一席之地。”

“考进好大学,是找到好工作的通行证。”

“找到好工作,就会有好收入。”

这些理由乍听之下像是:“要你用功全都是为你好,所以你要认真点!”

但却隐约可以感受到父母想求得自己安心的心态,也就是说,这其实是出于父母的自我心理意识作祟。

“赢得社会一席之地的条件=幸福”的等式,未必总是成立。

那么,人究竟为什么要读书?

很多人出了社会以后才悔不当初,感叹自己在学生时代为何不用功一点。

然而,当你懊悔早知道就多读点书的时候,你是为了“当初真该学好更多数学公式”、“当初真该把历史年号牢牢背起来”,后悔没有学好课本内容吗?

恐怕绝大多数时候都不是这样。不过临时必须用英语对话的时候,后悔当初没把英语学好,这种情况当然也是有的。

好啦,那大家究竟是为什么后悔没有多读点书呢?答案揭晓,大家后悔的其实是没有养成“专注的学习态度”!

你会喜欢:“目标不是读一本书,而是成为读书的人”你相信什么,就能成为什么

读书是为了养成“自律”和“自立”的能力

一个人如果从学生时代就养成专注的学习态度,他的自律能力会更优于同侪,日后长大成人,就容易达到自己期待的结果。

有自律能力的人,面对目标时,更能展现高度的专注力,不屈服于人类好逸恶劳的天性,勇于走出自己的路。

也就是说,当你问他“为何要读书?”他可以笃定地告诉你说,他对自己的人生有想法,知道自己要做什么,为了达成目标,所以必须做好一些的心理准备与充实内涵。

电影《男人真命苦》(男はつらいよ)当中,有一幕是男主角寅太郎的外甥满男,诠释“用功读书的意义”。他说:

“人生在世数十载,不免遭遇波折。当面临难关的时候,我们这种没读多少书的人便六神无主,只会凭一时的冲动行事,就像掷骰子看点数碰运气一样,盲目乱闯。但读书人就不一样了。他们懂得用自己的脑袋思考,衡量利弊得失,理出头绪。所以大家都想要上大学,不是这样吗?”

如果懂得自己思考该如何付诸行动,无论置身任何境地,都能够用自己的双手为人生掌舵。

想要“用双脚走出自己的人生”,“自立”与“自律”两大素质不可或缺,而读书的目的,就是为了养成这两大素质。读书的意义如此重大,怎能不让孩子们理解呢!

不但如此,读书和学习还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发挥极大的实用性,让人“懂得如何享受自得其乐”、“把人生变好玩”。

比方说,出门旅游,参观历史遗迹、寺庙佛刹、古城、艺术品时,虽然不懂得任何历史渊源,也可以看得津津有味,可是你如果具备历史背景知识,那看法和感受必然会更加深刻,也就多了几倍、甚至几十倍的乐趣。

孩子看到父母乐学的态度,也会深受启发,感受到“原来只要获得新知,就可以感受到纯粹的求知之乐”,我认为这会给予孩子深远的正面影响。

读书=“练习专注力”的自我锻炼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