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对于“爱情”的定义很严格,但命运多舛,人生难测,我们的爱情也许长得很畸形,但,那又如何⋯⋯?

文|庄裕民

Modern Love——来自 8 个独一无二的关系、人性故事所汇集而改编而成的影集,引领我们探索自古以来便不断传颂的命题、哲学、艺术⋯⋯所谓“爱”这一回事究竟是怎么回事,又或者⋯⋯可以是怎么回事。


图片|Photo by Devon Divine on Unsplash

“爱情”不仅仅等于两个个体以长久为目标,并牵涉浪漫、激情等元素为前提而形成之亲密关系,它是一个广义词,涵广了挚友爱、亲职爱、浪漫爱、激情爱、慢熟爱等等;

而 love,常被这个都市社会文化框架成两个原本素昧平生的个体,因为投缘而产生的欲长久建立之亲密关系,释义再更简显易懂一些,就是“恋爱”(好像也没有更好懂)。

“爱情”的课题,可能会被人类列为史上最难解的(没有之一),在大宇宙自身的演算法中,自然有它的逻辑轨迹,但我们看不到、听不到、预感不到,在任何没有脉络的前提下,个体与个体之间于是相遇,我们将这个逻辑暂称为“缘分”。

有了清楚的定义便有了相对应的解释与安全感:“哦~原来这叫缘分啊!”的那种做中学的概念,在爱与情的工读人生,宛如一只菜鸟社畜,在一个既有的大系统中吸收其中给予的定义,再加以包装成自己的东西,以为拥有了自主权、控制感以及掌握了诀窍;

于是在经历了失落、挫折、惊讶、惊喜的过程,一切超乎掌控之中时,于是变得更加脆弱、更加容易受伤,更以过度包装的方式,让卓越掩盖受伤的事实,看似光鲜亮丽的成功外在,内在却是一贫如洗的腐烂着。

对于爱情的想像,应该可以牵涉到从人类诞生开始便有的故事,于是歹戏拖棚延续到了现代,日新月异的科技生活仍然抵不过集体幻觉式的八股想像。

同场加映:现代爱情|如果她不在,我的人生会更容易,但也更空虚

记得在某个专门讨论影集观后心情留言的社群网站,某一集的评论分数异常地低。

这集所探讨的“爱情”是跳脱世俗框架的,展现一位年轻女性,在一次与闺蜜朋友及其家人的聚餐中,坠入禁忌之爱的深渊,对于闺蜜的父亲展现无法自拔的思念甚至可能是“爱慕”;

但爱与情并不是那么简单定义的“一见钟情”,我们将从层层堆叠的叙事中,不断跟着故事的主角,煎熬在世俗框架以及爱的定义追求,至于结局如何,待须亲自感受整体故事带来的恍然大悟。

然而,我以为是系统的错误,导致分数比起其他故事是较低的,却发现留言的群众以“我以为只有我觉得很恶心,看到留言我放心了”、“这就是 daddy issue”⋯⋯

但别忘记,这部影集是以真人真事来改编的,不是说为了收视率和讨论性所以扩大剧情的争议性,而是,这是真真实实发生在某个世界角落的感情故事。

社会的主流意识已经把感情限缩到非常高的道德门槛上:一定要一对一的撮合、年龄不能相差太远、彼此一定要够高尚纯洁的、事业感情要分开⋯⋯

太多的框架枷锁,观者看得扭捏,但当我们成为当局者,扭捏便会被扭曲为信任、安全、应该的责任。

因此当我看完这个具有争议性的一集,反而让我纳闷的是,它并不是鼓吹所谓非主流的感情故事,而是从其他角度了解:

一个人在进入一段浪漫关系所需要做的准备,往往在于其他关系延伸而来的安全感、信任,而不等于,浪漫关系一定就是浪漫关系的问题而已,不会从亲职、心理健康、同侪等等面向所影响。

于是脱下过度的包装,赤裸坦然的相见,原以为的浪漫只不过是不切实际的幻想堆积;

实际上,我们赤裸裸地受伤,在既定的框架中质疑、怀疑自己的向往是不是要跟别人一样,不一样,又怎样?是个怪人是不是就不值得被爱?

坦然相见的我们于是发现:“都是这样的。”

我们都一样又不太一样,于是在你追我跑的过程,我们相认、相知、相解、相告、相亲、相离、相亲、相恨、相爱,合拍的频率于是产生,我们不一定永远相存,但在这相伴的过程,感谢你/妳与我的共构,以不必完全追根究底的理解,换取更多意义的堆叠,爱的定义于是产生。

你会喜欢:无法走到最后,不一定只有遗憾:六段不完美关系教会我们的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