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是文化中重要的一环,外国人在台湾怎么吃,会让你不禁称赞“这个老外真够台”?这十点内行的吃法,你也会这样做吗?

有一次,一对美国情侣朋友来台湾拜访我,他们从来没有到亚洲旅行过,对亚洲菜的认识也近乎于零,因为这样,某天晚餐就发生了一件颇尴尬的事情。

我带他们去吃个人小火锅,店员点火上锅,汤滚之后,我熟练地把火锅料噗通噗通丢入,期间去酱料柜以完美比例配好沾酱,回来时自顾自开始涮肉片,津津有味地开吃。过了一会,我意识到美国朋友们面有难色地盯着眼前的火锅,瞥一眼他们调的酱料,简直吓死我,一碗里只有香油跟白醋,另一碗装了半碗的酱油,他们颤巍巍举着筷子,面对眼前滚滚沸腾的汤,完全不知道该怎么下手。我赶紧教他们把火锅料丢下去煮,肉片涮一下就可以吃了,他们虽然照做,但脸上充满狐疑,时不时夹起丸子、鱼饺等物,问我“这熟了没?”他们觉得我不用算时间就知道东西熟不熟,几乎是一个可以写进履历“技能”栏的才华。

吃火锅前的几天,我们还去吃了热炒、清粥小菜、米粉汤等,大家边吃边聊,他们也边看边学,有样学样,吃得津津有味。没想到,火锅竟然成了这两位朋友的大敌,无论我如何鼓励,他们都以怀疑的神情看着疯狂滚煮的汤,以及煮火锅的瓦斯罐,似乎觉得自己吃的是未爆弹。最后两人的锅,不是煮得太烂就是太生,筷子夹不好,料不小心整个沈入沾酱里,夹起来放入口中又咸到令人脸皱,他们想必是内心微崩溃,吃到一半就礼貌微笑说自己吃饱了,而锅里和火锅盘上还有好多没吃没煮的东西,我觉得可惜,但眼见他们明显不爱火锅,不好硬逼他们,越过去帮忙煮又有点奇怪,最后只好心怀歉意地自己吃完美味的一餐(但后来有带他们去买炒饭回饭店吃啦)。

经过那件事后,我才发现,原来世界上不是每个人都知道吃火锅时,要用什么比例去搭配沙茶酱、酱油、香油、糖与葱蒜,也不是每个人都天生懂得“吃火锅”的眉眉角角。这是文化训练出来的习惯与能力。因此我想,一个人旅行异国,或许只有在对当地饮食进入游刃有余的状态时,才能毫不心虚地说自己真正融入当地文化吧?


图片|Photo by Louis Hansel @shotsoflouis on Unsplash

很多去过义大利的人都说,义大利以美食闻名世界没错,但真的说起来,吃来吃去也就是披萨、炖饭、义大利面这三种,一堆淀粉,再好吃吃久了也会腻。

一开始我也这么想,并且在义大利生活的初期,甚至对义大利菜产生排斥,觉得什么都是淀粉、起司、橄榄油⋯⋯实在是太单调了!

不像川菜的麻与辣,泰式的咸甜与酸、印度的香料搭配那样多层次。

但在那边生活久了,才渐渐发现自己错了,人的味蕾真的是能训练的。

以前我觉得橄榄油全部一个味道,后来我开始吃出橄榄油不同的风味与辛辣度时,简直是发现新大陆。

接着我开始懂得品味不同品种的花蜜、不同制法的起司、不同家庭酿造的红酒、不同山区石封出来的猪油⋯⋯

而这些风味独特、带有多层次前中后味的新鲜食材,彼此之间也能互相搭配,但不能乱搭,有些东西特别适合彼此,配对了,宛如发现魔法公式,就像沙茶酱配酱油很适合一样。

我最爱的搭配,例如在帕玛森起司上抹花蜜、清蒸剑鱼搭配糖煮葡萄、从树上“很慢”(台语音)的无花果搭配 Ricotta Cheese⋯⋯

延伸阅读:会开瓦斯就会煮|简单料理义式培根蛋汁义大利面食谱

在义大利生活的第二年冬天,我和一群朋友在花园露台上闲聊、打牌,突然觉得饿了,就到厨房搬出面包、帕玛森起司、两种不同火腿 Prosciutto di parma 和 Mortadella,一些生菜。

接着熟练地切面包、切起司,夹入不同火腿与生菜,淋上了橄榄油、黑胡椒与一点蜂蜜,整个包起来,津津有味地开吃。

我本来自己吃得旁若无人,突然一位义大利朋友开口,她对我手中的 Panini 点头赞许,说:“妳现在也吃得像个义大利人了。”

后来,每次我跟外国朋友出去吃饭,都会仔细观察他们,要是变成网路媒体的心理测验,大概是这种心态:“从饮食的掌握度,猜你在台湾生活多久”

而我曾观察到最令我惊艳的有以下几个状况:

1. 吃小笼包汤匙会在下面用汤匙接住才咬,不浪费一丁点汤汁
2. 吃傻瓜干面,能熟练地加入乌醋、辣渣等调味,并且强调一定要半熟蛋包
3. 半夜肚子饿,会自己到 7-11 搭配出豪华套餐
4. 吃火锅时,知道“酱油+沙茶酱”等经典酱料配法
5. 分得出“肉粽”不只一种
6. 吃烤香肠时,会咬生大蒜
7. 吃牛肉面会加白醋和酸菜
8. 甜不辣吃完后,剩下的甜辣酱料拿去加汤
9. 去传统豆浆油条早餐店,点咸豆浆并且加辣油
10. 买便当会跟老板要辣菜脯,并且打包汤

还有哪些看似“内行”的台湾菜吃法,会让你对外国朋友表达赞许呢?有什么不错的“内行”吃法,可以分享一下?

同场加映:异国恋情经验谈:融入对方,同时保有自己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