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居是亲密关系升级的垫脚石还是绊脚石?亘古难题,各方争论不休。假如你与另一半已经开始同居,那么临床心理师有四个建议给你,让两人能持续维持良好的互动关系!

文:黄惠萱临床心理师│( 心馥学堂 )

“为什么同居以后,我一看到他就烦?还不如以前那样,不能时常见面,见了面彼此都珍惜又开心!难道选择一起住,错了吗?”远距恋爱三年,克服万难才能和男友在同一个城市生活的小美,同居之后却愈来愈忧郁。

习惯一个人的生活基调,同居后有诸多不适应,原本没发现的问题逐一浮上台面,和谐的关系开始频繁冲突,其实不只恋爱中的男女同居后会出现这类的问题,结婚后分隔两地的远距夫妻或伪单亲,还有退休后的老夫老妻,在“重新同居”之后,都会发现经营关系变得比原本困难。

爱到浓时,我们都希望跟对方无时无刻在一起,孤单寂寞的时候,好希望对方在身边,等到这一切真的实现,我却更不开心了,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同居”是一个独立与亲密调和的历程,同居生活是磨练我们与爱人亲密互动的同时,尝试保有自我,并允许对方保有自我的练习,过程中涉及了许多“双面议题”,比如当你想要获得更多尊重,就要学会拒绝对方,考验着你画出界线的能力;而当你想要多依赖对方一点,就会看见更多他的缺点和局限,需要你的理解与包容,很多关系里面甜蜜的部分,都是仰赖充足的心灵修炼作为养分。

当我们与伴侣有更多时间在一起时,常会让我们突然“退化”,好像我们内心里所期待“被爱的状态”,就是回到小婴儿被母亲全然照顾的样子,原本能自己做的事,希望对方能为自己做,自己做不到的事,理直气壮地认为对方应该要帮忙,自己小时候在原生家庭与照顾者间尚未疗愈的议题,很自然地在伴侣关系里重演,这样的心灵退化让关系面临重大考验。

以小美和男友为例,同居之后小美发现自己变得容易紧张,焦虑到睡不着,在晤谈中与心理师讨论后,她发现自己把男友“不合理的期待”当成“必须完成的标准”,让原本相处融洽的两人,变成只有她是不合格的考生。

举例来说,远距恋爱时两个人都能在生活上各自照顾好自己,但同居后男友却对小美有许多不合理甚至性别偏差的要求,像是“我觉得吃你煮的饭比外面健康!”、“你常常丢三落四,以后有小孩怎么办?”、“我妈至少一个礼拜打扫一次!”等诸如此类的要求。

同居会让我们隐藏在潜意识里的议题更容易浮现,小到生活细节,大到家庭规划与未来愿景,处处都是两人过去原生家庭的痕迹,所以仍需伴侣间有意识地磨合与成长。

以小美来说,她青春期的时候曾经焦虑发作过,因为父亲希望她能跟哥哥一样考上好大学,她太害怕让爸爸失望,结果大考失利,没考上爸爸的第一志愿,到中南部念大学,父女关系降至冰点,这几年在外地念书工作,小美一直都很独立也很孤单,男友是个很会照顾人的暖男,他的出现补足了小美失落的父爱,可是同居以后,男友对小美的严苛要求愈发像爸爸,小美不由自主地想满足男友的期待,所以又开始焦虑了。

小美的男友是单亲,从小父母离异,由父亲照顾长大,所以很独立也很会照顾人,当男女朋友的时候,把小美当成自己的妹妹一样照顾,但同居以后,对小美开始有了“一家之母”的期待,因为从小失去母亲,所以男友对母亲的想像和感受既抽象又矛盾,他期待有一个母亲能全然地把自己照顾好,又埋怨母亲失职抛弃他,所以同居后对小美有诸多要求,常把小美的一些疏忽或错误,当成是不爱自己,或是对关系不忠诚的表现,所以很对小美发脾气。

“同居”所引发的退化,让早年关系中的困难在目前的关系中浮现,乍听之下好像很糟糕,但若能有所觉察,把关系危机当成第二次机会,好好帮助自己再长大一次,不但可以让当下的两人关系更健康,走过一遭之后,自己对过去导致创伤的关系也会有新的见解。


Photo by Afif Kusuma on Unsplash

怎么样才能帮助自己在同居时,能觉察自己的退化,维持健康的亲密关系呢?下面分享一些我在晤谈室里常建议的具体做法:

一、适度维持个人行程

两人间过度“融合”是心灵退化的一种表现,很多人在与伴侣同居后,不自觉大幅度调整自己的行程,打着“为了关系好”的改变好像就不需要思考、没有渐进的计画、遇到窒碍难行时,常常没有调整的弹性。举例来说,一起吃早餐或宵夜,对作息大不相同的伴侣来说是一种折磨,如果双方都很僵化,势必有一方会因为过分改变作息而身心失调。

二、保有冲突后的个人空间

在拥挤且房价高涨的都市生活,同居并不一定有更大的居住空间,可能个人能使用的物理空间反而变小,这时如何各自保有隐私空间和时间就是很重要的磨合。特别是发生冲突的时候,其实不管沟通得再健康,反思跟调整都需要经过时间消化,分开生活很自然就会有这样的时间,但同居时反而不注意就会过于紧迫盯人,紧绷的状况下常常一吵架就想分手了之,因为太渴望放轻松了,与其草率结束关系,不如及早发现,做点调整让彼此各自放松一下。

三、觉察“期待”与“依赖”

我们对伴侣的期待与依赖,因着性别略有不同,都是揉和着“过去照顾者”和“当下伴侣”两种关系的样貌,当你屡次因为某种“期待”和伴侣起冲突,或是一直某方面持续“依赖”伴侣时,就是值得反思之处,持续、重复、僵化失去自由常常就是心理议题所在之处。比如:男友对小美不会下厨很执着,常常表示希望能吃到女友亲手做的晚餐,但小美不擅厨艺,要学习也需要时间,且两人下班后都很疲倦,两人在外用餐或外带回家吃,才是身心轻松的选择。在下厨这点上,男友可能投射“未曾拥有母亲”的议题,而小美则是“不能达成父亲期待”的压力,双方因为彼此卡住的早年议题,无法健康沟通与调整,造成关系巨大压力。

四、学习“拒绝”与消化“失望”

若能觉察到自己对另一半过分的“期待”和“依赖”,更困难的下一步是学会“拒绝”对方,以及消化对方带给自己的“失望”。当小美觉察到同居后,她对自己的自我怀疑,来自将男友和父亲影子相重合了,好像完成男友和父亲的期待是应该做的事,做不好是她能力不好。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小美的父亲将自我价值过分延伸到子女身上,忽略孩子的自我,而男友也将对“理想母亲”的期待强加到女友小美身上。

要让关系更健康,小美需要学习适度“拒绝”男友的要求,拒绝当男友心目中完美的母亲或女友,不是“不爱”,而是迈向更健康的爱。同居后男友在生活的大小事上看到更多小美真实的样貌,原本企图在女友身上找到母亲的潜意识愿望会持续受挫,但面对“全能母亲的失落”是男友在成熟过程中必经的心路历程,在他建立起的新亲密关系中消化女友永远不是母亲这种“失望”才能让他身心更健康。

亲密与独立是我们踏入成年期后,无从逃避的议题,大家都有“既想单身自由,又渴望有伴亲密”的矛盾情结,同居虽然不容易,但如果生命中机会到了,也许是个帮助自己心灵提升的机会,不要害怕让自己试试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