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其实反映了个人,因此整理收纳我们的家,等同于整理我们的思维。要不要跟着本篇一起,极、简、整理起来!

长时间观察收纳整理相关的资讯,我们发现了有几个比较特别的收纳整理方法,其实它们都会有一些前提或是适用的对象,并不是像表面说的那么简单!

一、五秒法

定义:拿取物品和物归原位的时候,都只需要 5 秒钟,拿取物品就能简单、快速。

为了在 5 秒钟之内就完成拿取,这个物品就必须放在当我们需要使用的时候方便拿取的位置。

这个方法要小心的是,只是为了追求五秒法,最后就有可能会将所有物品,就近都堆在书桌和餐桌上,最后书桌和餐桌就变成很杂、很乱、又找不到东西。

所以使用这个方法有一个很大的前提就是,必须先做空间分类。

例如,书通常是放在书房,但如果你习惯在客厅看书,就把书就近堆在客厅茶几上的话,客厅就会变乱,因此这两个部分是必须同时思考的,当然把书柜移到客厅也是一个做法。

二、六成法

定义:将物品放进收纳空间中时,彼此要保持一定的间隙,不能塞满整个收纳空间,尽可能让空间保持六成满就好,这样物品和物品彼此都有呼吸的空间,而且视觉上看起来也会比较放松,未来要增加物品的时候,也比较有余裕。

不过我们认为这个方法有两种人比较不适合,一种是整理次数较少的人,一种是物品较少的极简人。

1. 整理次数较少的人

如果是整理次数较少的人,他还在学习整理的过程,很多物品还没有深度地去思考,所以也还不清楚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为何,这时候他可能还有许多用不到但也放不下的物品。

因此适合他目前的整理目标会是让所有的物品可以达到“一目瞭然和方便拿取”就可以了,再加上停止购物及不断整理,而不需要特意去追求“六成满”。

他可能会因为物品较多,以至于所有的空间会呈现较满的情形(可能十五成满),整理过后可能可达到九成到十成满的状态,但我们会不建议他去买更多的收纳用品,或是搬到更大的空间。

这段时间反而是让他学习如何意识到自己有哪些物品的时候,而且物品呈现较满的状态,也能帮助他暂时不会再冲动购物了!(因为也放不下了)

我们也会预期他的物品在未来也会逐渐减少,需要的收纳空间也就会逐渐变小,如果现在为了要维持六成的收纳目标而多买收纳用品的话,最后又要再处理那些收纳用品就变成多此一举了!

2. 物品较少的极简人

那为什么物品较少的极简人也不需要使用收纳六成法呢?

因为他们对自己的每一个物品和个人需求都非常清楚,因此可以任意选择“成数”,想要六成就六成,想要十成就十成,都不会让自己的环境变乱。

像我们比较不喜欢为了留有余裕而增加收纳空间,我们比较喜欢“刚刚好的空间”。

例如笔电包就是刚好塞一台笔电,随身包包就是刚好放满所有的随身物品,行李箱的大小也是刚好放满我们所有的家当。

我们反而不喜欢一个包包什么都能塞,而是我们多少物品就用多大的包包,很多包包会标榜大容量,对我们来说反而是扣分。

推荐阅读:挑战不穿内衣的生活?内衣断舍离方法公开

三、怦然心动法

定义:只留下让自己感到“怦然心动”的物品,舍弃无法感到“怦然心动”的物品。

怦然心动的方法是根据内心的声音来做决定,很符合活在当下的决策方式,我们觉得很棒,但它可能不适合一部分的人,也可能比较不适用于“日常用品、生活备品”。

有些人明明就对某些物品不怦然心动,但是还是无法放下,因此欺骗自己还是感到怦然心动,那么这个方法就等于没用了!

再来就是,怦然心动的敏锐度是需要磨练的,有些人可能将“不想丢”的心情误以为“怦然心动”,在这样的情况之下,整理的效果可能就会大打折扣。

四、一进一出法/一日丢一物

定义:只要买进或增加一个物品,就必须断舍离掉一个物品,避免家里的物品愈来愈多。

为了避免“买的速度比丢的速度快”,因此就有了“一进一出法”的出现。

但是这种方法比较容易出现“为了丢而丢”的情况,那就不是整理原本的目的了!

一进一出比较适用在相互可以替代的物品上,例如你已经有一件红色的夹克了,如果还想要再买一件相似的红色夹克,但是是品质更好的,有了这一件就穿不到原本的那一件,那就可以采用一进一出法。

如果有办法一进一出的人,基本上就是可以全出的人吧!

否则,只要在每次买东西的时候,确定这个物品是该买的,整理物品时发现该处理的物品也会适时处理,其实就不太需要遵循这个方法了!

要进就进,该出就出,两者其实不需要绑在一起。

延伸阅读:“这是从国外买回来的耶”无法断舍离,不是舍不得物品,而是没放过自己

五、打包派对法

定义:将所有的物品全部都打包进仓库或是储藏室,就像要搬家打包那样,接着继续生活,遇到生活中需要的物品,才从储藏室拿出来,观察自己一段时间,剩下用不到的物品就可以断舍离。

例如,如果你今天稍后需要用到牙刷和牙膏,那就从仓库里拿出来;明天早上需要穿到的衣服,那就从仓库里拿出来。

你可以试试看一周、一个月、半年,甚至是一年,观察自己到底会使用到哪些物品,最后完全用不到的物品,就可以全部处理掉,因为你已经测试过自己确实用不到,也刚好打包好了,就直接处理掉吧!

这是美国极简主义者 Ryne 尝试过的方法,最后他发现自己只用到大约两成的物品,剩下的就全部处理掉了!

这种方法比较适合物品很多,想要一次就达到极简生活的人吧!

我们会比较希望大家可以再次去检视剩下的那八成,思考一下当初为何会想买,为何现在用不到,到底是自己的行为改变了,或是生活的价值观改变了,还是高估自己的能力了。

透过检视这些“错误”,也可帮助我们更认识自己,也避免之后又被同样的物品吸引、又买回来!

虽然一次把东西全部丢掉很爽,但是自己该学到的功课,还是要好好去面对会对自己更好!

六、标签法

我们觉得会需要在各个收纳盒上面贴上标签才找得到的时候,可能表示物品有点过多了。

当然在初期学习整理物品、还无法放下用不到的物品的时候,将物品透过不同的收纳盒装起来,在上标签可以帮助我们辨识物品内容,是没问题的!

但如果是需要这么做的人,我们会建议至少一个月就要整理一次所有的物品,否则物品会有过期或是坏掉的风险在。

为了达到一目瞭然、方便拿取的目的,我们定位物品的时候尽量是在两个动作以内的结束。

没有门的收纳柜就是一个动作(拿取)、有门的就是两个动作(打开门和拿取),超过两个动作就会让拿物品就会变成一件很累的事情,如果在打开门之后,还要再辨识标签、再将收纳盒取出,才能再拿取物品,这样一来就会需要多达 4 个动作,实在是太麻烦了!

七、5 秒决定去留

定义:在断舍离时,如果是犹豫会超过 5 秒的物品,请直接断舍离。

我们不建议这个方法的原因和“打包派对法”相同。

我们比较倾向检视物品的时候,好好思考自己和物品之间的关系,思考一下当初为何会想买,为何现在用不到,到底是自己的行为改变了,或是生活的价值观改变了,还是高估自己的能力了。

透过检视这些“错误”,也可帮助我们更认识自己,也避免之后又被同样的物品吸引、又买回来!

如果真的无法断舍离的物品就不要勉强自己丢掉,这个功课还放不下的话,我们就要不断地去面对,而不是丢掉就没事了!

八、设置暂留区

定义:自己很少使用的物品、但还无法断舍离的物品就先放在“暂留区”,观察自己之后会不会再使用,如果还是用不到的话再进行断舍离。

我们会比较建议无法断舍离的物品,就直接放在原本的使用区就好了,衣服就放衣柜、书就放书柜、锅碗瓢盆就放厨房,这样比较能够增加我们再次使用的机会。

如果每次挑选衣服的时候,除了衣柜区还要再跑到暂留区检视,这样就会增加无谓的麻烦,最后暂留区的物品也不会被检视到,暂留区就会一直都是暂留区了!

如果本来就很少用的物品,并不会因为我们设置在暂留区就增加使用的机率,只有我们好好的计画如何生活和使用,我们才有可能改变我们的生活!

同场加映:心理测验:你断舍离的方式,反映你的理财个性

结论

我们觉得当每个整理法都有其限制的使用情况或是适用的对象时,难免就会出现误用的现象。

因此我们还是认为透过整理思维,一件物品、一件物品地检视和觉察自己和物品的关系、检视和觉察自己的使用行为和生活价值观,不要欺骗自己,虽然会花比较多时间,但可能会更适合自己!

但是,只要你相信一个方法对你是有效的,那就是一个好方法!

影片有更多的说明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