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到“沟通”,我们想到的会是语言,但面对心爱的宠物,饲主有没有发现,自己的心情更是影响毛孩子们的关键?

动物“沟通”无所不在

其实我刚毕业的时候,还是很排斥宠物沟通的。

身为一个接受科学训练的兽医师,又是个和任何神祕元素都没有接触的“麻瓜”,对于“宠物沟通”这种对着照片通灵的“沟通”,当然是嗤之以鼻了。

偏偏这种灵异体验,真的很能博取饲主的信赖,大多数人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对宠物沟通师言听计从,沟通师传递的讯息简直像圣旨一般;

对比之下,兽医师的处境真的有够可怜,有时费尽心力诊断治疗,饲主总是怀疑我们在骗钱,苦口婆心嘱咐用药方式与回诊,通通被抛诸脑后,过一阵子,还会在网路上发现不遵守医嘱导致疾病恶化的饲主,写了落落长的文章骂你“没医德”兼“医术差”,下面还一堆人附和叫好。

这种反差的待遇,自然让兽医师对宠物沟通师恨得牙痒痒了呀。现在回想起来,只觉得累积的经历真的会改变一个人看事情的角度。

由于老爸不喜欢动物的关系,我一直到大学毕业,开始工作、独立居住后,才收养了第一只狗,阿竹。

当时的女友(现在的老婆)其实对养狗不很熟悉,只是因为我很想养只狗,她也很想藉由“养狗”测试我们两人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在辛苦工作一天后,回家清扫狗大便时,两个人也不会吵架互相怨怼),再加上阿竹神似她养过的某只黄金猎犬,于是大家达成了领养阿竹的决定。

阿竹是一只感染犬瘟热后奇迹复活的幸运小狗。当时医院的教授正在做犬瘟相关的治疗研究,“搜罗”了不少感染犬瘟的小狗,阿竹就是其中一只;

关于阿竹来到我们家以前的狗生,大约只能从那张莺歌收容所提供的身分证明推测一二,它有一身茸茸的白金长毛,方头大眼,长得酷似黄金猎犬的阿竹在一个月左右大时被领养,但因为诊断出犬瘟热这种高死亡率的犬只传染病,又被丢回收容所;最后来到我的母校接受治疗,奇迹似地痊愈了,并且没有留下什么后遗症。

痊愈后的阿竹大概四五个月大,就被遗忘在闲置的病房,忙碌的医师们每天只有一点少少的时间能放它出来跑跑——每到阿竹放风时间,大家的脚边就多了一阵白色的旋风,它拔足狂奔来来回回,把握时间释放小狗无尽的精力。

大概是那颠沛流离的短暂童年,造就了阿竹不太稳定的个性,它常常处于过嗨的状态,而且总是想和人黏在一起。

刚到新家时,只要有人陪着,它总是乖乖巧巧,会自己去定点上厕所,然而一旦我们前脚踏出门,它后脚就会立刻在沙发上撒尿又大便,在我们回家时,那一幕幕惨不忍睹的画面,至今仍使人心惊胆战。

成人后初次养狗,就是这样一片令人挫败的景象。

推荐阅读:“这家伙有点可疑”狗狗摇尾巴,不一定是看见你高兴

女友非常焦虑,买了许多教养幼犬的书,还报名了犬只训练班,用尽手段,希望能用正确的方式把阿竹教好——却没想到,我们采取的所有应对措施中,发挥最大效力的,还是那次很有意思的宠物沟通经验。

当时女友在咖啡厅偶遇了高中故友,故友已从事宠物沟通工作多年,于是她帮家中狗猫约了宠物沟通的时间,女友自然清楚我对宠物沟通敬谢不敏的态度,因此这一切都是瞒着我进行的,是一直到沟通结果出炉,她看着电子邮件失笑,在我询问之下,才坦承了整件事情。

抱着半信半疑的心情,我看完了那封宠物沟通的内容。沟通师确实讲中了一些家中宠物的特性,大概就是那种,你怎么也想不透她怎么可能会知道、用猜的怎么可能会猜中的事情;

然而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沟通师在写完与动物沟通的内容后,特别提到“总体来说,动物们状况都 OK,你的状况反而比较大”。

她指出女友可能因为生活工作紧凑而比较容易焦虑,这样的焦虑会透过动物的行为问题逐渐蔓延。

情绪,不只会影响到她自己,有时也可能让动物无法安心地生活。

“尝试着每天出门、回家、睡觉前都深呼吸几次,确定‘我现在人在这里,一切都如我所愿地进行’,狗猫应对着人类的能量和气场,也会连带地趋于平静和谐。”沟通师在信末如是交代。

多年以后,阿竹已经是我们家的元老级成员了,我们已经澈底了解它的习性,它非常爱干净,在浴室上完厕所就会立刻跑远,一刻也不愿意与自己的屎尿共室,而且会偏执地清洁自己;

它喜欢散步,但不介意每天都去同一个(人类觉得)无聊的小公园,且它并不需要很长时间的散步,常常走没两圈就累得趴下,会自行往回家的方向走去;

它不会乱大小便,但太兴奋的时候会喷尿(随着年龄逐渐改善),现在回家时见到杯盘狼藉的惨况,一定是因为我们没有把食物或垃圾桶收好,而它似乎觉得,如果那些东西没收好,就是特别要留给它的玩具。

在稳定和谐的状况下,其实我们是不需要宠物沟通的,因为大多数饲主都有能力和动物沟通。

同场加映:谈谈宠物沟通:毛孩也会担心,自己不值得被爱

我逐渐把“宠物沟通”对我工作造成的困扰,和“宠物沟通”本身分开来思考。

我停止讨厌宠物沟通师,开始对自己提出问题。为什么饲主需要宠物沟通?为什么饲主会很快速地信任宠物沟通师?为什么饲主对于宠物沟通师的指示遵从度比较高?

为了给自己解答,我甚至和宠物沟通师办了一场座谈会,来帮助我自己和有兴趣的人们了解宠物沟通。

活动对我来说真的很有意思,至少我找到了答案——原来重点不在“宠物沟通”有什么奇效,重点是“沟通”。

和我一同对谈的沟通师一开始就谈起了“沟通”。当我们想起沟通这个词的时候,多半想的是语言文字的沟通,如果用这个方式思考,自然会觉得宠物沟通很玄妙。

然而沟通的方式有很多种,不言不语、不依靠文字也可以沟通。

“像兽医师其实在看诊的时候,也一直用他们的姿势、态度、行动来和动物沟通呀。这就是为什么很多动物一走进动物诊所就会很紧张或特别乖巧,因为它们其实都有接收到这些讯息。”沟通师的这段话让我印象深刻。

因为这是真的,上述的状况完全符合我工作时的观察。

人类饲主的情绪真的会影响到动物,在诊间,常会看到焦虑的饲主使得动物更加紧张,而紧张的动物使得饲主更加焦虑,从而无限恶性循环。

为了进行检查,我们时常需要暂时固定动物来抽血或拍 X 光,此时,饲主焦虑的情绪更会反映在动作上面,当捉住动物的手传递出不确定感,动物自然会强烈地挣扎反抗,而这个挣扎反抗,又使得饲主更加退却、放弃。


图片|Photo by Japheth Mast on Unsplash

猫咪是一种很敏感的动物,对于陌生的环境、气味都容易紧张,这是大家都知道的事,也因此,当猫咪的饲主带着动物就诊时,也常常处于高度紧绷的状况。

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情境:紧张的饲主带着凶恶的猫咪前来求诊,紧张的助理和紧张的医师抓住紧张的猫咪抽血,饲主在旁一边尖叫一边试图安抚猫咪,但饲主的手是发抖的,声音是撕裂的,并且随着猫咪的嘶叫而起伏,情绪像是将沸腾的一锅粥,随时会炸裂。

我开始学着安静。当我们放开了猫咪,让动物休息,而医师以安静沉稳的眼神看着饲主的时候,一种全新的沟通方式就开始了。

我会盯着饲主的双眼,缓慢但肯定地对他说:

“我知道你很紧张,但你有没有发现,当你紧张的时候,你的猫反而会更激动?因为它能感觉得到你的情绪,这会让它觉得这个地方非常不安全,它会更具攻击性,更想挣扎?抽血看医生本来就会有一点不舒服,但如果它这么激动地挣扎,整个过程会更久更不舒服。”

“所以你要冷静一点,深呼吸,帮你的猫加油打气才对。”

如果饲主无法收敛自己的情绪,我会礼貌地将他请出诊间,因为这才是对动物最好的方式。

延伸阅读:“受伤的日子里,就大口吸猫吧”宠物心理学:为什么吸猫这么疗愈人心?

我们或许无法用科学方法检测人类与动物透过肢体语言的情绪沟通是否存在,但宠物沟通师的言行举止确实给了我不少灵感;

我开始更关注饲主的情绪,加强与饲主的沟通,让他们控制、改变与动物相处的方式,来让我的工作得以顺利进行。

如果你正因为动物的行为而焦虑,记得要先寻求兽医师的专业意见,如果确认动物没有健康的问题,但是仍有令人困扰的行为发生,或许可以考虑寻求动物行为训练师、宠物沟通师的意见,甚至,试着反向思考自身的状况,也是一个不错的方法。

有些时候,焦虑来自于自己,而动物的行为只是焦虑的延伸——别忘了,在我少数的宠物沟通经验侧面观察中,获得最大帮助的就是我的女友。

一位初开始养狗的焦虑照顾者,当她的情绪稳定之后,家中的生物也默默地建立起了生活的秩序,习惯了新的环境。

我仍然无法想像“宠物沟通师”的工作方式及沟通内容,也无意评论宠物沟通的真伪,但确实是“宠物沟通”这面特别的透镜,使我终于看见了工作现场时常被忽略的重要元素:沟通与情绪。

人类,不管是饲主或兽医师,都不能只专注在自己身上,相反地,人类需要意识到,情绪早在我们发觉前就已经透过各种方式传递出去,纯真敏感的动物就是情绪最好的接收者,这些情绪对动物的影响是真实存在的,值得大家好好思考。

也许有一天,你也会发现,与宠物“沟通”的机会与场景其实无所不在,且持续进行中。

你会喜欢:宠物沟通教我的事:你拥有的所有情感关系,都反映了你的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