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罩挡住了我们半个脸,也挡住了我们的心。要勇敢地拿下口罩,好好与人交流,才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人。

你曾思考过,为何爱情总是如何复杂,彷佛是没有逻辑,才往往以“缘份”一词划下探究的句点吗?

“恋爱过”跟“懂得恋爱为何物”是两回事,一如“会生病的普通人”与“生病却会治疗的医生”是不同的。

因此,我们不妨先承认大学的“恋爱学分”只是一场美丽修辞的骗局,认清从小到大老师顶多是教导两性生理结构不同、尊重异性、注意安全性行为,或父母只会说:“你长大自然就会懂!但 18 岁才能谈恋爱喔!”──关于爱情,我们啥都没学到!

可惜实情是,我们从中学,甚至小学起,已经感受到恋爱的萌芽,少了长辈的教导,我们便从漫画、言情小说、偶像剧中学习。而常常被忽略的问题正是,它们真的只是对爱情的“漫画”(comic,“可笑的模仿”)、“小说”(fiction,“虚构”)和“偶像”(idol,“理想化”)!

因此,要了解爱情,好好恋爱,就得了解“幻想”的作用力!


图片|PIXTA

口罩这萤幕,映照出我们的幻想!

在 2020 年初武汉疫情影响台湾最严重之时,我们都过着没有口罩不出门的日子。然而,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出现了:街上长得好看的男男女女,突然变多!人们的颜值,彷佛在一疫之间提升不少!

为何会这样?有些人说因为眼睛是灵魂之窗,因此遮挡掉脸的其他部份,强逼单纯去注意眼睛、日常生活中强调了用眼神交流之际,自然会增加人与人之间的好感;

也有一些人主张“藏拙”观点,由于把各种社会认知里的“不好看”,如痘疤、扁鼻、宽脸、厚唇都藏起来了,一如平日人们化妆遮瑕的目的,便自然达到提高平均分的效果。

这两种说法都有其道理,亦有一般心理学的佐证,而精神分析更想要强调个人的“幻想”因素,即是──

面对那片“空白”的口罩,它就像一个投影的萤幕,随时填上我们内在的种种有意识或潜意识的理想、幻想、欲望。

人们的颜值直线上升,在于我们投射了自己对理想自我与理想情人的影像在口罩之上,并与眼前的路人融为一张真的似假的脸容。否则,我们怎么会在路人脱下口罩,即面对现实之时,有如此大的失落,甚至有一股暗藏的气愤(他/她的口罩骗了我)!?

推荐阅读:分手后的关系心理学:放下从前,才能追求将来

爱情,源于幻想,亦错在幻想

随着台湾防疫工作的成效,九月的今天,路上戴口罩的人已经减少很多,路人的颜值亦渐渐回落至一般水平。然而,我们不应该错失这个有趣的口罩现象带给我们的启示。

原来,爱情萌芽时那种对某人的着迷,认定对方是千百朵玫瑰中最独特的那朵,当中的逻辑,我们自身的潜意识投影发挥了很大作用。换言之,我们也会把从小在童话书、爱情小说、偶像剧里的理想,“误当作”是爱情的实情来追与逐。

因此,每每以为“这次准不会错!”的我们,便会在爱情中成为“可笑的模仿者”、过着“虚构的日子”、误以为“理想”可以当饭吃!

你们一定听过“男人不坏女人不爱”,或“女人就是男人的爱情陷阱”之类的话,这些话也许有一点心理学的道理,但也可能只是一句“由于我们误把幻想当真实,才把关系搞砸”结果下的合理化台词。

我身边一些异性恋女生,她们在 20-30s 岁还没交往过,即便经常抱怨遇不到合适的好男人,却又默认若没有韩剧“偶爸”的长相和才情,她们是很难看上眼的!

无可否认,爱情萌芽于(理想化的)幻想,但这种幻想也往往堵住了人们前行的动力,却总是在等待一个不会来的“偶爸或女神”。若人们有幸因为幻想而进入爱情,却又往往因着从小到大累积下来的情爱幻想,最终让关系因充斥现实痛苦而告终。

同场加映:关系心理学:为什么在感情中,常常无法避免“选错对象”?

放下心里的口罩,才能真实地相爱

在心理学的意义上,绝大部份人们在爱情这回事上,都是稚嫩无知的!

也许一些够睿智的人,能够从爱情中藉对与错的经验,跌跌碰碰地成长。但我认为如果人们如果能早日收纳上文的爱情逻辑,他们便不会在该收敛或认清事实时,仍盲目地过度幻想,同时,不会在该以一点幻想的浪漫来爱恋时,仍要保持过份理性的相处态度。

心理学家 Reik 曾机智又讽刺地说 [1]:“是甚么东西让情人认为自己那位‘亲爱的~’拥有世界上一切的美丽与魅力,并把对方看做优秀的模范?──除了是人们所沉迷的可怜的奴性幻想外,还可能是甚么呢?”

我想 Reik 无意间点出了一个值得重视的事实:幻想,会让人沉迷于一种可怜的奴性之中。

这种奴性不让我们看清对方的真实样貌,亦同时不让对方看见我们口罩底下的样貌,却潜意识地渴求彼此永远沉溺于幻想之中。然而,奴性亦代表我们的灵魂会永远受制于他人,顺应于体制,规训于目光之下。

为了好好恋爱,我们都需要练习放下心里的口罩,练习温和地掀开对方心里的口罩,然后,我们才可能在无可避免的差异中,试着真实地相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