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不想与对方分开,却越相处越累⋯⋯你们是不是陷入了“表演型亲密关系”的陷阱里了呢?

文|Li
转载自公号:KnowYourself(ID:knowyourself2015)
公号简介:关注自我和内心,觉察即自由。

前段时间,朋友来找我诉苦,说觉得遇到了渣男,自己一直在为对方付出,可对方就是不领情。

我问她具体发生了什么事,她告诉我,她晚上 10 点还在帮男友收出差的行李,看对方坐着玩手机,忍不住抱怨了两句,对方竟然回她:又不是我要你帮我收的,不想收就放着呗。

我 x,他怎么能这么说!(对不起爆粗口了 orz)我也被气得不轻,忿忿地劝她以后什么都别为男朋友做。

可是时间长了,我发现,朋友好像确实做了很多她的男友并不需要的事。比如:她会在男友在家加班时,频繁为他准备水果,即使她的男友明确表示自己不爱吃水果;她也会在对方有出行计画时,替对方定车票和酒店,即使对方说自己会安排,她还是会抢着替他做完。

我开始有种感觉,我这位朋友似乎不是真的想照顾男友,而是在扮演一个愿意照顾对方的人。而她男友那句“又不是我要你做的”可能真的是他的心声,他也许一直在被投喂一些并不需要的东西。

这种刻意的“付出-接受”的关系,很像我最近刚学到的一个新概念:“表演型亲密关系”(Borg, Brenner, & Berry, 2015)。

这种关系具体是什么样的?何以发生,又有哪些危害?如果上面的例子对你来说也不陌生,这篇文章也许会帮到你。


图片|PIXTA

01. 你的关系是表演型亲密关系吗?

先回答下面两组问题:

你是亲密关系中的“表演者”吗?

  • 你是否要求自己尽力为伴侣付出?照顾他的生活和情绪,或一力承担关系中的各项事务?

  • 你是否隐隐地希望对方一直依赖你?当他试图自己处理一些事情时,你会感到紧张、不安,想要将事情抢过来替他做完?

  • 当你为他付出时,你会到不公平和疲惫,而不是甘之如饴、充满活力?

  • 你是否一开始觉得终于找到了欣赏你的付出的人,但很快又觉得,对方不是真的懂你的好?

你是亲密关系中的“观众”吗?

  • 你是否觉得伴侣在尽力为你付出?照顾你的生活和情绪,或一力承担关系中的各项事务?

  • 你是否感到自己在“纵容”他付出?比如明明自己可以做、甚至做得更好,也交给他去完成?明明不想要对方做某些事,却不忍心拒绝。

  • 你是否在一段关系的早期喜欢被照顾,但持续一段时间后开始讨厌被照顾?

  • 你感到,对方虽然为你做了很多,但总是有意无意忽略你的一些需要?

如果你满足第一组问题中任意两条,意味着你很可能正在关系中扮演一位“表演者(performer)”;

如果你满足第二组问题中任意两条,意味着你可能正在扮演一位“观众(audience)”。

而如果两组问题中都有符合你的描述,说明你可能在关系中同时扮演了“表演者”和“观众”。

而无论你是哪一方,都意味着,你可能正在经历“表演型亲密关系”。

表演型亲密关系通常以“照顾-被照顾”的形式呈现。

所谓“表演者”,就是那个在表面上一直照顾伴侣的人,而“观众”则是那个在表面看来一直被照顾的人。他们的关系往往在一开始很完美,因为愿意照顾人的人,刚好找到了愿意被照顾的人。可是,慢慢地,双方都会对关系产生一些不满。

随着关系的推进,表演者会在很多日常细节处感到,观众不再像认识之初那样欣赏、依赖自己的照顾,他们无法从观众现在的反应中确信自己还被需要、还有价值。

他们因此担心,对方是不是已经不需要自己,会离开自己?但他们不能失去对方,于是刻意地为对方做更多,并不断强调自己的重要性,希望藉此让对方看到自己的好,从而不离开自己。

但同样的变化在观众看来却是另一个故事:

对观众来说,表演者很照顾自己,可表演者做的往往只是他们觉得好的,观众自己真实的需求没有被看见。

观众开始想告诉表演者,他们的关系其实没有对方以为的那么好,却同时担心自己这么做会惹怒对方,或给对方造成压力,导致对方离开自己,毕竟谁都不愿意辛苦付出还得不到肯定。

观众决定继续接受照顾,假装感激,内心却焦虑又压抑,甚至想要逃避这段关系。

于是,他们表面上继续和谐地一个照顾人、一个被照顾,但每个人的内心都有自己的小剧场。他们只是藏在自己的角色里演独角戏,关系中缺乏真实的情感联结。

最终,虚假的付出和接受令双方都感到孤独和受伤,他们离彼此越来越远。

02. 表演型的关系是怎么形成的?

那么,是什么导致我们成为关系中的“表演者”或“观众”呢?

核心的驱动力是对关系的不安全感。

研究发现,无论是表演者还是观众,幼年时与主要照顾者的关系往往都是不安全的(Brog et al., 2015)。比如,他们常常被父母威胁说“我们不要你了”,或觉得父母对自己的态度大起大落、难以捉摸。为了应对这种不安全感,孩子会发展成表演者或是观众。

关系中的表演者:

努力想让父母开心,帮父母分担家务,甚至是照顾父母;想让父母觉得养自己还是有用处的,会把自己留在身边。

关系中的观众:

尽量让父母省心,父母给什么就接受什么,并且表现出感激、高兴;想让父母觉得不费力就能照顾自己,这样就不会抛弃自己。

无论是表演者还是观众,当他们进入亲密关系之后,都可能因为幼年的经历,仍然对关系充满了不安和焦虑。于是,他们自动启用幼年时曾经有效的方式,一个成为照顾者,一个成为被照顾者,企图以此将伴侣留在自己身边。

而值得一提的是,“观众”看似只是被照顾,其实是通过被照顾隐秘地照顾着表演者,让表演者感到眼前这段关系舒服、没有压力和负担,以期将对方留在自己身边。

所以事实上,表演型亲密关系看似是表演者在单方面照顾观众,其实双方都是在用自己的方式,照顾着对自己来说重要的人。

03. 既然是双向照顾,表演者和观众为什么还会渐行渐远?

因为他们实际上并不是真的在照顾对方,而是在博弈。

正如前面我们提到的,驱动人们成为表演者或观众的是对关系的不安全感,也就是说,“照顾”对方的最终目的是让对方留在自己身边,让自己在关系中获得安全感。表演者和观众都觉得自己在为对方付出,但事实上,他们心里想的仍然只是自己。

也正因此,表面的互相照顾,内核是双方的博弈——他们都要通过贬低对方的价值、故意不让对方对关系发挥作用,营造“我做得更多、更有话语权”的假象。久而久之,对贡献的抢夺会令双方都感到疲惫、委屈、耗竭,并最终决定离开这段关系。

推荐阅读:实行 AA 制,会破坏亲密关系?你听过“财务亲密度”吗

04. 如何走出表演型关系?

首先,你们需要从表演者或观众的角色中走出来。这需要你们改变思维方式。

当你和伴侣为各自的安全感博弈时,你们会陷入一种错误的思维,就是将关系中 100% 的功劳归于自己,100% 的错误归于对方。

比如开头提到的我的朋友,她和她的男友在为收行李的事吵架时,内心可能都认为,是对方造成了这场冲突,自己只是个无辜的受害者。

这种思维会限制你看见彼此真实的过失和贡献。你可以练习一种新的思维模式:再遇到冲突时,让自己少承担一些贡献,让对方少承担一些过错,留出一些可讨论的中间地带。

比如,你可以问问自己:

真的全是对方的错吗?
对方真的完全没有做任何事来阻止冲突发生吗?
我真的完全不需要为冲突负责吗?

这种思维要求关系中的每个人都有意识地对自己的贡献设限。这并非要你贬低自己,因为事实上,我们内心都知道对方并非真的对关系毫无作用,只是一直为了自己的安全感才拒绝承认。而对自己的贡献设限,能为对方的关心和责任让路。

其次,你们要学会让对方为你做点什么。

你需要意识到一件事:你不必独自为关系负责,而可以让对方和你一起做点什么。

你们可以商量一个明确的、你不再想独自承担的事项,让对方帮你分担,并且定期覆盘。比如讨论一下:

我们有哪些相处方式已经发生了变化,哪些还没发生?有什么困难?

各自有什么感受?观察到对方有哪些变化?有什么经验可以带去下一个改变之中?

经由一个个小的改变,你们将在大脑中建立新的回路。当遇到新的问题,你们也能有意识地找新的方法去处理,而不是跌回旧的套路里。

同场加映:关系心理学:如何建立深度交流的亲密关系?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是,你们要学会看到对方真正的需要,学会为对方的福祉考虑。

陷入表演型亲密关系的情侣,其实很害怕听见对方说“我不需要你为我做 A,我要的其实是 B”,因为他们觉得对方这么说意味着自己现在做的事都毫无意义,进而认为自己对对方没有价值,会因此失去对方。

但事实上,因为恐惧而拒绝看见对方真实的需要,最后仍会吃力不讨好。坦诚交流各自可以做的和需要的,你们才有机会看到真实的彼此,看到关系真实的样子。

你们可以试试按下面的逻辑和对方坦诚沟通:

你做⋯⋯(具体事件)的时候,我心里感到⋯⋯(你的感受)。
我想做⋯⋯(你的行为),但我会担心⋯⋯/害怕⋯⋯。
我会产生⋯⋯的想法,我希望你可以⋯⋯(对对方提出具体的期待)。

经由一次次拨云见月,你们会慢慢厘清彼此在哪些方面可以合作、互惠。你们可能会发现彼此变得陌生,或发现以前对关系的理解,只是自己的一厢情愿,但这是你们从表演型关系迈向真正亲密的必经“阵痛”。

如果你们真的想和对方在一起,你们会相互扶持走过阵痛,而后你会发现,你们不再需要单打独斗地维持关系,而是可以和对方一起,共同创造属于你们的感情。

正如提出“表演型亲密关系”这个概念的 Brog 博士写到的:任何长久稳定的亲密关系,都不会建立在单方面的照顾上。抱着照顾对方的心态扮演表演者或观众,只可能维持一时的和谐,长远来看,却会阻止你们达成真正的联结。

真正的亲密关系应该是,你们双方都愿意奉献自己而不用害怕有所损失,也都愿意接受对方而不担心自己的价值因此被抵消。

当你允许对方在你的生活中占据一席之地,愿意承认对方也有价值,愿意从对方那里获益,你会慢慢发现,原先你在关系中担心的、害怕的,也在被对方一点一点抚平。

而这,大概正是亲密关系出现在我们生活中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