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该是被认为最辛苦世代的大龄女子,其实还有更多精彩,等着我们一一挖掘,活出灿烂亮丽的“后青春期”。

三明治世代的大龄女如何优雅走跳

上有高堂,下有离巢未独立的儿女,思想里还有三从四德残留,身体被礼教束缚,身为五年级的女生,妳好吗?

努力成为“好女孩”、“好太太”、“好妈妈”,就可以过着幸福快乐的日子?有活出自己喜欢的样子?脸上有光?身上有色彩吗?

能活得理直气壮吗?

或许有很多 X 世代的女生,看似学历、经历、形象良好,却总觉得自己还不够好。也因为外柔内方的内敛,收放之间知道何时该禁声,何时又该据理力争。她们有稳当的工作,还得经营亲密关系或婚姻,甚至有了财务自主,但心中总有一张完美的自我发展蓝图,时时揣摩对照,所以还是不满意自己。

女人的挑战,从来都比男人大,不论是过去、现在、或未来。年纪渐长,身边朋友聊天的话题,渐渐从小孩的教育问题、职场的尔虞我诈,变成父母的健康问题。

这几年同学聚会,大多数的我们都成了照顾者,开始讲自己的爸妈身体不好、很难搞,带他去看病又别扭,相处不愉快,好想逃离彼此的折磨,说得泪光闪闪也心疲累,似乎成了迈入中高龄的生命共同经验,也进入不同阶段的人生课题。

延伸阅读:时间不够用、麻烦一直来!让三明治世代备感压力的五件事

大龄女生需要的不只是身分认同,更重要的是自我认同,一份美好的自我期待,一个持续长大且变化的身分状态,未完待续的人生下一章。

正在双五年华当下的我(五年级、五十余岁),想分享一些“趴趴走”之后爱自己的行动。


图片|Photo by Simon Launay on Unsplash

从生活趴趴走,照见自己

在准备迈入半百人生的前二、三年,我突然惊觉:“这一生到底留下了什么?”看起来拥有一个老公,一个女儿、一个家庭、一间房子、一个工作,还有一个“熬熬待哺”的老妈妈,除了这些具体的人事物,我可以给这个社会的正向影响是?别人记得我的是?能保存的长久资产是?⋯⋯

大龄女的困顿,很多人应该不解:“妳又不是什么伟人,想这么多做什么?”、“妳过得已经不错了,不要再不满足了。”、“妳不要想那么多,顾好自己,尽情吃喝玩乐,好好地过下半生吧!”⋯⋯但,真的是这样吗?

“X 世代女性成长史”,鲜明呈现了历史纵深、社会氛围和集体记忆下的框架,也有那个时代特有的人情况味、无奈与幽微。实际经历过的人,会知道要在无形的期待里安身立命,并不是轻松的生活喜剧,常常是沈重的心理剧。

愧疚,羞赧,还会有害怕、不安,似乎是这世代女性的普遍基调,所以会在真实的生活细节中窥见童年经验延续的压抑、遮掩、尴尬、晦暗。

在书店翻到小我好多岁的年轻作家 #许菁芳 的新书《甘愿绽放》,她的前一本《台北女生》是女儿一直推荐我看的,为了瞭解隔了快 30 年的女儿喜欢的样貌,读来真的爱不释手,所以立马买下了包装完整的新作,送惊喜给女儿。

我也读了,喜欢这四个练习:接纳、断绝、安放、甘愿,尤其是接纳自己真实的面貌和身体,每一个不敢面对的不完美都是自己,每天都想活出自己的最好版本。我想安放比较、安放困境,也容许自己有片刻懒惰安逸,成为一个又新又有积累的自己。

发现被制约的自己

青春人人想要,但我们却容易忘了,青春与青涩,其实是一体两面。没有对人生怦然心动、跃跃欲试的青涩,青春也只是一杯糖水罢了,终究会腻,其结局不免意兴阑珊。

知道怎么老,是智慧的杰作,也是生命这门伟大艺术最困难的章节之一。

瑞士哲学家阿密尔

以女性视角分享人生旅程是极有价值的,尤其是女性在传统与文化下,所经历和面临的点点滴滴,背负的各种期待、应该和必须,若能以文字绘画为工具,理解女性的内心世界,里头是生命故事的分享,没有夸大膨胀,没有绚丽的灯光效果,只有真实地诉说女人的一生,把主流社会的价值观,与我们内在真实的感觉去找到平衡点,这是多么美好的大志业!

抛下框架,让人生下半场可以长成没想过的样子

《82 年生的金智英》电影打动许多女性的心,是因为从中看见自己的部分吧!为家庭牺牲、女性角色框架、习惯被忽略、母职惩罚⋯⋯仍隐身在当代女性样貌中。就算女性家庭外的各个领域已出类拔萃、撑起一片天,在号称公平、正义的现代社会,女性一生即使随着各阶段的身份演变,依旧挣不开种种带有性别歧视或刻板印象的枷锁。

但过去的人事物都是生命的养分,我想从长大的女人看女孩,用另一只眼睛看自己。就像重写家庭记忆和童年经验,可以多了许多的温暖,那些曾经的过去,美好的、丑恶的、快乐的、痛苦的,人或事或物,原型都逐渐消逝,但回忆起那些吉光片羽,当下的被安抚、被理解似乎穿越时空直达心底,也让我更有力量看自己。

看到他人的年老,面对自己的大龄,选择的、交换来的是心灵上的自由。

虽是个别生命经验,却有共同生活记忆,于是我们知道自己虽不是最亮的,却可以暧暧内含光。

你会喜欢:传统习俗与性别反思:初一回娘家会带穷?

为富足自己而做的五件事

最重要的第一件:为自己调节身心灵

先帮自己“撑腰”,相信自己,可以活得更自在、更好。

所以饭要吃得香,这件看似小事,但很多人多数时刻是食不知味的,任一餐都能吃得香喷喷,都值得感谢宇宙和自己;觉睡得饱更是休养的重点,睡饱饱人不易老,绝对不是广告词,而是要奉为圭臬的;说的话有人听,表示自己不惹人厌,所以平常要练就善言善行,也要有面容的真诚开心;

为好运雀跃是懂得惜福感恩的基本,不是为了当善男信女,而是常常帮自己捡宝;肢体上核心稳健才站得稳跌得小,所以要运动养身,精神上的核心也一样,常取悦自己的五感,为自己买束花、点上写爱的精油、开心美味的食物、听首好听的音乐、帮自己按摩或抚摸;也要从事让心灵稳定的活动,无论是冥想、正念练习、伸展拉筋、安静待着、尽情幻想⋯⋯可以让身心安定的都是好东西。

第二件事:为自己出走

开始记录自己的生活,把看似乏味无趣的日常记录下来,书写自己的美好养成,重新诠释自己,从点连成线,再变成记忆的面;

建立新兴趣,无论是跳舞、歌唱、写作、高空弹跳⋯⋯找到自己的新欢,可以发现无穷的活力和潜能;从事启发自己的活动,读书、看戏剧表演、听音乐会、听演讲,都是接收能量的好活动,不要参加菜市场的婆婆妈妈,或公园里的东家长西家短的闲聊活动,那些看起来有料的倒垃圾活动,会让人面腔凶狠脸色枯槁。

第三件事:为自己重新连结爱的关系

不要纠结在不对的人,或是不愿放手让别人单飞,也不需要他人的肯定或赞赏,为自己扩大人际圈和心里的空间。撑开了空间,成为一个更广博坚实并且温柔的人。有维系自身连结感的能力,可以跟自己的未来联结、规划想要的生活、结交合适的朋友、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某些情况下能独处并且能够自在适应的状态,当然是一种很棒的幸福样貌,若过度搞自闭孤僻自处、没有朋友,失去人际连结,“我是谁”这件事,就不容易找到定义的座标。

重新发现有意义的人际连结,无论是旧的关系或新的友谊圈,重点是要“让自己更有价值感”。

如果真的失去对人的兴趣,至少和动物或小孩玩吧!可以找回单纯的快乐。

第四件事:为自己找定位、建立品牌

除了认真累积专业、建立他人的信赖感、塑造口碑形象,也帮自己重新定位吧!认识自己是第一步,很多大龄女子终其一生还不清楚自己的喜好、个性、价值观,女生要想让人了解,先要能够自我理解。尤其对于生命感到好奇的女人,更是如此。

这里所说的品牌不是为了开公司、做事业,而是个人品牌的独特性,“我”就是我,唯一的那个自己,“我”就是品牌,也是要展现在外、行销的“产品”,藉由这个过程,可以找到独特性、珍视自己。

个人品牌定位后最大的获利是,做最真实、喜爱的自己。

圆满的第五件事:永不放弃的富足感

很多人一生追求财富和成就,到了大龄之后可能会开始怀疑,赚钱需要付出的代价从来都不便宜,要把“够”放在哪个金额上,其实很难确定。自我、梦想、健康、幸福、信念⋯⋯这些核心价值,才是长长久久。

瞭解到“自由”、“付出”、“学习”、“自控”,自然就可以由心体会出“富足”与“富有”的区别;对于富足新的定义,或许是存在于一种专注于心灵、身体与情绪安适的状态下,对自身状态感到快乐与自在的能力。

多爱自己一些的实际行动

十年前迈入不惑之年后,终于理解“你的缺点就是你的优势”这句话的真谛。

遗传和心理创伤都不能支配你,无论过去如何,只有现在的你能创造未来。

阿德勒

因为敏感度高,我的杏仁核比常人活跃,只是这股以前困扰情绪的能量,被我转化成正向的热情。现在的我一样容易情绪满溢,一样管不住自己的脑袋,但开始投入另一种社会参与,将过多的“情绪”投入写作。蓦然回首,发觉自己若有小小的成就感和创意,完全是来自过去让我吃尽苦头的能量,也就是我自己“过度活化的杏仁核”。

同场加映:高敏感是种天赋:我们更容易不安,也更容易感到幸福

因为工作和专业领域关系,不仅助人者和主管,也常常协助他人思考人生和职涯,我认为每个人须常常问自己:“我真的快乐吗?有在做自己喜欢的事吗?对自己真正有爱吗?”

常看见很多人过得不开心,心头“结归球”很阿杂,我在进入半百后,决定要用自己的真实故事和人生体悟,以生命凝聚的自我管理经验,帮助自己及他人,重新看待自己的人生目标,迎接未来的变化。

我是喜欢享受多彩人生的探险家,玩乐方式很多样,除了平常在职场、家庭、社会不同角色间的华丽转身,还利用出差后下班后偷闲及假日的趴趴走,开始思考另种“旅行”的意义。我不是名人、不是网红,更不是世俗的成功人士,但觉得自己很富足,这样的小人物跟大家很贴近,可以透过书写看见不同的人生风景,分享自己的可以和不可以,做为爱自己的小练习。

对于女性的文学作品更是特别有兴趣,因为我对自身的指认,部分来自于他人的书写,随着别人的文字脉络,可以发现一种不需那么悲戚或憎恶的直白方式,可以让自己锻炼出柔软而强大的心灵之后,再轻轻地探出手,戳戳看似无坚不摧的父权社会。也希望透过“赋权”,能给年轻辈的引领,也有给我辈(尤其是自己)的叮咛,也有对来年的企盼。

正职身分之外,我在大龄后开始投入内容创作的斜杠生活,除了之前因平台关闭而被迫停摆的部落格,目前是写作平台的作者;也因工作、专业和生活区隔的考量,我有 3 个不同身分的脸书;也管理了三个不同 TA 定位的社团;为了记录老妈妈的晚年生活,还为她开了粉丝页,又因爱拍女儿美照的影像存留,也为了跟年轻族群互动,还有二个 IG 帐号在游走。

或许旁人又有疑问:“需要把自己弄得这么忙吗?”

对我而言,书写是一种疗愈,也是与自己独处;学习经营这些平台、和粉丝互动、分享美好讯息,更是一种学习;基于希望大家活得更美好的使命,只要不营利、不政治口水,可以保有乐在其中的热情源源不绝。

这更不是炫耀、行销或标榜自己,而是想跟大女们分享,平凡人的我,很努力活出自己的精彩!生活有很多不同的样貌,除了旅行看世界、交朋友,也可以仔细地看自己,照顾自己,与自己多相处。

写给第三人生的我们:最好的日子还在后头

不只是身材曲线,还有人生曲线。年长,不必然失去青春,而是后青春期。

我现在正迈向人生第二曲线,“从心”青春的第三人生。

离开原地,我们就会不同,勇敢做不一样的自己。今天放弃改变,明天会更老,现在一起来找“曲线”吧!